1.目前新能源汽车有效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2.新能源汽车十大共识是什么

3.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谎言

4.315聚焦|细数新能源汽车六大“罪状”

新能源汽车宣传照片_新能源汽车宣传

等速法续航,是车企为了宣传

早些年,不少厂家宣传的续航里程很,其实是它们有点钻空子的味道,用“等速法”的续航里程宣传就相对来说更虚一点。

等速法参考的是GB/T18386-2017《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怎么测?车子是60(±2)km/h的等速,一样的速度在那边开,过程中停车只停2次,试验结束之后得到的里程,就是等速法续航里程。

我们平时开车不可能一直开在60km/h的,就好像以前一些手机宣传自己待机时长一个月,实际上很多条件的。

这个等速法续航里程,早些年用来宣传的厂家真不少的。

某品牌2018款EV450,等速法续航450km,实际上按照NEDC标准来看,只有400km了。

另一个品牌,2019款EV600D,等速法续航600km,实际NEDC,520km。

如果再算上NEDC本身也要打点折扣,最后算下来,可能等速法续航600km,实际就跑了个300多。

几年前新能源车的市场环境和现在不太一样,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品牌知名度不像现在这么大,甚至听都没听过。

所以才会使用各种方法来宣传,“能吸引眼球,骂我我都愿意,就怕不知道。”

实际的续航里程和宣传差距实在太大了,那个时候一搞,给大家留下了厂家都是骗子的印象。

目前新能源汽车有效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今天(12月31日)上午,广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召开。

从发布会现场获悉,自2015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作为缓解能源紧张和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广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具体行动。特别是2019年9月4日,自治区在柳州召开全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提出从2019年10月起至2020年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力争用一年多时间实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翻番,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入到全国先进行列的目标任务。

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30日攻坚行动开始之前,全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3203辆;全区已建成充电桩6948个、充电插座16563个;已接入自治区级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南网八桂充,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充电运营商26个,终端充电桩2400多个。

资料图。

近年来,在全区各界的努力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未能满足社会需求。为此,自治区提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底,全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攻坚行动前增长100%,达到14.6万辆以上;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从攻坚行动前的1.1%提高到2.5%左右,增长1.25倍;

增量汽车电动化率增长100%以上,即从攻坚行动前的6%提高到12%以上;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充电便利性大幅提升,全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资料图。

为完成上述总体目标任务,攻坚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八项行动:

一是专用停车位建设行动。由各市、县主导,挖掘城市富余空间,临时增设增量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

二是充电设施建设行动。要求各市按适度超前原则,制定充电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或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充电桩、充电插座等充电设施建设,在城市主城区合理规划建设快慢充互补的公共充电站。

三是审批提速行动。对新能源汽车推广项目的规划审批釆取容缺审批、一站受理、一站备案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提速建筑设计审批,加强建筑设计事前审查,综合考虑新能源车消防安全要求,合理划定充电设施建设和专用停车区域;对用于营运的新能源汽车按照相关规定,简化程序,优先审批、优先批复营运路线、优先过户。

四是执法便民行动。主要包括改进规划执法、改进城市综合执法、改进交通执法、改进消防执法、加强价格执法等。

五是示范单位建设行动,打造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点、公务用车示范、城市公交运营示范、城市物流运营示范。

六是绿色小区创建行动,倡导绿色节能,组织开展“绿色小区”评比。

七是共享绿色出行行动,向社会公众提供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重点在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商圈、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区域设置新能源共享汽车租赁网点。

八是企业服务行动,组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完善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各项体系;组织将新能源专用汽车提供给环卫、园林、市政、物流、工程企业等部门试用;鼓励和支持注册地在广西的汽车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功能和质量。

为保障攻坚行动的任务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攻坚行动方案制定了五项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厅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全区推广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明确设区市的主体责任,市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措施、有经费、有人抓、有成效。

三是加大财政扶持,自治区财政安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在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

四是强化工作考核,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各市、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建立月报及“红黑榜”工作机制。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向社会公众普及新能源汽车基本知识,宣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提高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十大共识是什么

新能源作为新兴领域,需要形成长效机制,制定更全面的营销策略和售后维护,吸引消费者购买。此外,我国还从政策层面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为新能源汽车的营销策略奠定了基础。

一、识别消费者和目标群体是制定营销战略的第一步,也是提高绩效的重要因素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多为年轻人、中高收入家庭和部分环保人士。营销时,要密切关注受众,定好合适的价格。而且,对于这样的人,他们更前卫,更能接受新思想。也有环保主义者,因为环保的理念也更容易接受新能源汽车。

二、加强宣传

目前燃油车占据了汽车的主要市场,大多数人对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有必要充分利用的政策支持来计算消费者的运营成本。这样,消费者可以通过数据的直接对比,看到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此外,在宣传方面,销售网点可以通过获奖问答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新能源汽车;一个;并试驾他们看到这些车辆的优点和特点,并产生购买欲望。提高服务质量。买车时,车主也要关注汽车的售后情况和经销商的处理态度。因此,销售人员必须提高服务水平,以提高其竞争优势。此外,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各大品牌也要加强研发。

三、增加竞争力,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吸引消费者

比如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可以经常进行电话追踪,经常关心用户的使用和维护,持续打造品牌效应。

四、建立新能源汽车骑行者俱乐部

为骑行者和骑行者提供一个交流和体验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能交流,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此外,这种方法可以及时为车主解决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

以上就是新能源汽车有效的营销策略分析,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谎言

一、“共识”指出,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突破全面市场化拐点,各方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加快开发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燃料电池等多元化汽车产品,营造良好的政策及应用环境,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二、“共识”强调,商用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点与难点,各方将进一步加强氢能燃料电池、纯电动、零碳燃料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积极探索低碳零碳商用车市场化推广路径,持续加速商用车电动化进程,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三、“共识”呼吁,各方要加强电池、芯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不断优化供应链的配置,加强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

四、“共识”提出,各方将加强各国汽车产业碳管理体系的协同,共同研究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碳足迹评价方法,推动碳排放数据的互通、互认与互享。

五、“共识”指出,各方将积极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大联合、大协同,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安全、高效、低碳、智能、愉悦的新出行生态。

六、“共识”认为,人才是支撑产业变革的根本,各方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新型汽车人才的培养模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汽车产业,为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七、“共识”倡议,共同发起成立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国际科技合作组织,汇集全球优势,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深入推进交流合作,共享机遇、共应挑战,共创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八、“共识”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广泛凝聚与会各方观点与智慧,为加快推进碳中和愿景目标下的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转型、深化全球合作进一步明晰了方向路径,将为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新的重要指引。

九、“共识”提出,要坚定推进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转型,并加速推进商用车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突破全面市场化拐点,各方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加快开发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多元化汽车产品,营造良好的政策及应用环境,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十、“共识”还提出,应当充分发挥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的协同效益。为此,与会各方将积极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大联合、大协同,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安全、高效、低碳、智能、愉悦的新出行生态。

315聚焦|细数新能源汽车六大“罪状”

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谎言!

新能源时代最大的谎言是什么?至今为止毫无疑问是续航“虚标”。

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报告》中就有显示,在新能源汽车使用不满意因素排行中,续航不足占比达30.3%,位列第一。我们查询了国内某汽车投诉平台上最近三年有关纯电动车的投诉,在2935条投诉当中涉及到续航不准、续航虚标的就有451条,占比15%。

可以说续航“虚标”的问题从电动车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即使是每年都有专家、媒体呼吁对续航“虚标”的现象要引起重视,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今时今日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不同的只是续航里程虚宣传的程度,会因为汽车品牌不同而不同,会因为CLTC、NEDC这些标准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但总之一句话,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虚宣传始终是存在的“铁打的事实”,甚至是一种“常态化操作”。

然而,行业内认为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常态化现象,车主却并不认同。由此而产生的纠纷也屡见不鲜。

去年10月,山东青岛的李女士因为看到广汽埃安Y的宣传单上宣传续航能达到500公里,在4S店内看车时店员也向她承诺了车辆续航为500公里,李女士最终购买了一台广汽埃安。但在开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后,她发现车辆充满电还是只能跑200公里左右。李女士先后向4S店和厂家400客服都反映了这个问题,在厂家试驾员实际测试过车辆后,发现理想状态下满电状态只能跑340公里。李女士认为广汽埃安Y虚标里程属于虚宣传,于是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维权。

然而厂家和4S店方面虽然愿意继续测试,但也坚持认为电机电池都没有任何的质量问题,并且也表明了500公里是国家工信部给出的综合工况,实际情况因为天气、驾驶等原因肯定达不到。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李女士取较为激进的手段维权,可换来的是4S店方面发来的律师函,要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她侵犯埃安公司名誉。

这并非是个案。在黑猫投诉上,有关零跑 C01、零跑 C11 等车型的续航里程虚标的投诉也不甚枚举。安徽的刘车主购买了零跑C01 ( 参数 | 询价 | ) 长续航版本,官方续航力里程是606km,但实际开起来只能跑 200 公里左右。去年年底购买同款车型的郑女士和李女士也碰上了同样的问题。郑女士在满电状态下仅行驶 238km,电量就已经全部耗尽。李女士充满电也只能跑 200km 左右,高速路上甚至只跑 190 公里就直接趴窝。即使是考虑到年底冬季对纯电动车的续航影响较大,但零跑的这个续航里程虚的可不是八折九折,几乎已经是直接“打骨折”了。

许多人可能对去年飞凡汽车车主在成都车展现场集体维权的事情记忆犹新。当时十多位飞凡车主 “上汽飞凡汽车续航严重虚标”字样的T恤站上展台维权。车主们纷纷表示,他们是第一批飞凡ER6的车主,提车不到一年时间就遭遇了续航里程严重缩水的情况,官方宣传NEDC纯电续航620公里,结果实际续航就300多公里,直接打了个对折。

小鹏汽车前几年被车主集体维权的时候,就曾经被曝出过小鹏G3续航虚标、续航严重缩水的问题。然而如今的小鹏G3i同样有续航虚标的嫌疑。小鹏G3i这款车型不同版本的续航里程分别为460公里和520公里,但有细心的网友在小鹏最下方的“环保信息”中的部分文件里,又找到了另一个版本的续航里程数据:430公里和500公里。这份数据的出处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国家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其可信度应该无需质疑。小鹏汽车也因此被质疑存在“阴阳”数据。

海外品牌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挪威2023年电动汽车冬季续航测试中,29台车同台竞技,结果出人意料。奔驰EQE虚标最严重,宣传614公里的里程实际只有409公里,缩水200公里。

而全球电动车的龙头特斯拉,今年年初在韩国被罚款224万美元,理由是其发布误导性广告。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表示,2019年8月以来,特斯拉在其当地官方网站上夸大了“其汽车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与汽油车相比的燃油成本效益以及增压器的性能”,并认为特斯拉的汽车在寒冷天下续航最多会下降50.5%。就此前韩国对部分本土销售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来看,大多数纯电动汽车在冬季低温状态下,续航里程下降幅度峰值一般不超40%。这大概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车企因为续航虚标而被处罚。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主机厂都虚标续航,而且都是有恃无恐的样子?

首先说两个客观事实。第一是在电动车的续航便利性、快充时间暂时还无法进一步提升的前提下,长续航是唯一能消减用户里程焦虑,增加用户购买意向的理由。因此主机厂绝对不能在续航这件事情上认怂。第二是就和油耗一样,续航里程确实也受季节、驾驶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管是当初的NEDC,还是现在的CLTC,又或是海外的EPA,这些新能源车的续航标准都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这就为主机厂的虚宣传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动机和条件都具备了,主机厂自然都会有所行动。所谓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当一部分车企开始虚标里程后,慢慢的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跟着这样做,在竞争面前,谁也不会愿意去拿自己的真实续航里程来说事儿。这也就成了一条大家都不会去打破的行规。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维权又成关注焦点,而与汽车消费相关的维权自然也是热搜常客。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提到,2022年全国12315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同比增长62.84%。其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宣传问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26.33%、77.35%、75.65%。

话说回来,新能源带来了不仅是新的动力形式,新的出行体验,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用户运营模式。但是随着新能源车销量不断飙涨,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这些问题虽然常常有用户控诉,但在新能源品牌野蛮生长的背景之下,却从来没有被主机厂正面对待过。今天我们就来数一数这些年新能源车的六大罪状。

夸大宣传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最能体现新能源车科技感的功能,也是新能源车曾经一直着力宣传的卖点。

然而大家应该还会对两年前蔚来ES8在沈海高速上的有印象,当时车主因为开启了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导致车辆在高速上发生交通事故,最终车毁人亡。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引发的舆论风波,让当时蔚小理这批造车新势力们匆忙将“自动驾驶”改成“驾驶”。一场因为轻信厂家对自动驾驶的宣传而引发的事故,最终以所有厂家更改宣传话术草草收场。

此后的这两年里,主机厂虽然一方面在宣传话术上规避“自动驾驶”,同时加入各种免责条款和注意事项,但是另一方面还是在通过智能、激光雷达、视觉感知这类体现着尖端科技,充满诱惑力的词汇,和官方的各种无人驾驶在占领用户的心智,让用户对这类驾驶系统充满信任感。

事实上,无论是顶流的特斯拉,还是装配越来越多激光雷达的国产新能源车,在国内现阶段的自动驾驶能力仍然是停留在L2级别驾驶上,哪怕是这些车型在软硬件层面上已经具备了L3级别甚至更高的能力。

但正是由于这种对硬件过度宣传给用户的暗示,让很多人还是会相信车辆的驾驶功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即使车企不提“自动驾驶”,但因为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是有增无减。

续航里程严重缩水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缩水和虚标,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个行业的潜规则。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报告》中就有显示,在新能源汽车使用不满意因素排行中,续航不足占比达30.3%,位列第一。

最近几年,威马、埃安、小鹏、飞凡等新能源车企都曾经因为续航里程虚标和严重缩水的问题,被车主集体投诉维权。但车企面对续航里程这个问题,却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

理由很简单,因为“裁判”和“球员”都是厂家。只要车企测试认为电池没问题,电控系统没问题,那么就必定是车主自己的问题。更何况,续航里程也的确会受到季节、环境、驾驶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哪怕是国标从当初的NEDC变成了如今的CLTC,依然没能真正客观的反映出一辆新能源车的真实续航能力。

于是,新能源车市场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默契的规则:车企卖力宣传标称续航,消费者买车从不相信标称续航,最终默默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其实,给一组客观的可供参考的续航数据很难吗?并不难,只是达不到宣传的目的,车企不愿而已。

电池自燃事故频发

先看几组数据:

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共发生640起火灾,相比2021年上升了32%,90天自燃640辆汽车,平均每天有7台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请注意这还只是2022年的一季度,要知道整个2022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仍在飙涨。

有媒体统计过,2022年1-11月,仅仅是在各媒体网站上有过明确报道的新能源车自燃就有74起,理想、小鹏、宝马、埃安、保时捷、北汽等等,几乎你数的出来的新能源车都曾“榜上有名”。

无论是三元锂电还是磷酸铁锂,无论是刀片电池还是弹匣电池,不管厂家事前宣传通过什么针刺火烧试验,多么多么安全,在市场上仍然难逃自燃和爆炸的现象。即使“新能源汽车自燃概率更低”常常被马斯克、李斌这些新能源车企大佬们拿来作为宣称电动车更安全的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燃油车起火,新能源汽车起火往往更难以控制和预防的,且常常在短时间内发生不可控的火情。

以次充好,货不对板

2022年,售价直追保时捷的高合汽车又闹出了“音响门”,导致大量车主集体投诉,由此揭开了又一行业内幕:所谓的各种高端车型上配备的国际名牌音响,大多都是授权贴牌的国产产品而已,不仅音响效果存在差异,而且价格相差悬殊。

这类在燃油车时代并不多见,但在新能源时代,随着造车方式发生了改变,厂家的宣传一味强调高端,实际上在一辆新能源车上,那些厂家宣称的硬件配置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或许我们都要打个问号。

用户数据隐私无保障

还记得在2021年底,先是有小鹏因为6个月违规集43万张客户人脸数据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之后又有蔚来的用户数据遭窃,被黑客勒索1500万元。

用户隐私数据是否被违规集,以及如何确保安全,本来就是相关部门高速重视的一个问题。2021年10月开始实施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对汽车数据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数据用默认不收集原则,除非驾驶人自主设定;数据要进行脱敏处理,尽可能进行匿名化、去标识化等。

但事实上,无论是出于产品的开发研究,还是对驾驶行为安全的研究,车企必然会对车辆和用户数据进行集。来自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显示,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10TB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哪些属于合规集,哪些属于违规集,又该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用户不关心,车企也不会主动透露。

某位互联网大佬曾表示中国用户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这也导致了车企在隐私数据这块有太多不透明的操作。随着新能源车用户基数越来越大,这个问题迟早要爆雷。

厂家漠视合同权益纠纷

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用了直营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厂家更好管控价格,以销定产,消费者购车也能够享受全国统一的价格和权益。然而这也意味着,一旦合同出现纠纷,消费者将要直面比经销商更加强势的厂家。

在新能源车领域,消费者支付定金后,排产期限达不到预期时间,承诺提车期限一再延迟、下订后对应车型的价格、配置或权益发生变化等引起的纠纷依旧可以说是相当常见。强势的厂家基本上都是“我说了算”的态度,稍许友好一点的厂家或许会做出一些补偿方案,但说到底,吃亏的还是用户。

像此前特斯拉、小鹏、理想都曾经遭遇过类似的维权问题。比如小鹏和理想的新车定价罔顾老车主的权益遭到老车主集体投诉;特斯拉因为全系车型频繁降价也被车主集体维权。还有极氪、阿维塔、smart都因为订车之后出现权益纠纷,或是排产不断延期而遭致车主的投诉。

如果投诉群体规模大,厂家或许迫于舆论压力会给出解决方案。但那些散户型的用户,往往只会成为维权浪潮下沉默的大多数。

写在最后:

根据媒体报道,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户投诉率为20%,在全球排名第一。这个数字在高达688.7万辆的销量数据衬托下,显得格外刺眼。而前面说到的新能源车六大“罪状”,在举国鼓励新能源车发展的大背景下,却从未在315期间被真正引起重视过。或许,这也是新能源车企多年来一直有恃无恐的原因吧。(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