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会议_新能源汽车技术会议
1.科技部续超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存在多重技术痛点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关键技术和配套基建是重头戏
危机中寻找新机,变局中开辟新局。
文丨智库君
9月29日,《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再次确认了2019年“博鳌共识”提出的“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50%”的目标,同时指出在未来5-10年政策扶持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百年未遇之大变革,全球汽车产业应紧密合作、共克时艰,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化危为机,加快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发展,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全国政协副、中国科协、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万钢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表示。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反超
受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影响,全世界的汽车市场包括新能源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欧洲却一枝独秀,得益于其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8月,欧洲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57.07万辆,同比增长79.1%,其中德国同比增长143.6%,法国增长130.6%。但中国新能源汽车1-8月累计销量为59.6万辆,同步下降26.4%。
全国政协副、中国科协、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万钢
万钢表示,欧洲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四方面的表现:第一,欧洲严格碳排放的法规倒逼企业的转型,车企如果不达标,每辆车每克罚款95欧元;第二,欧洲多国在恢复经济过程中率先提高新能源车补贴额度与补贴范围;第三,欧洲的“绿色复苏”政策提供了强力的支持,2019年11月,欧洲议会通过《欧洲绿色协议》,至2050年率先实现“碳中和”,这一政策推动了新能源和氢经济的发展,也覆盖了充电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需求;第四,欧洲主力车型性能提升价格下降,性价比大幅度提升。此外新车型密集推出,各整车厂商纷纷布局电动汽车的专用平台。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对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反超中国这一事实感到遗憾。“2018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额约为欧洲的7倍,2019年欧洲迅速加大投资力度,中国不足欧洲30%。如果继续投资不足的话,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知道是否能待在第一梯队,说不定赶不上去。”
跨国车企加速布局电动市场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电动化、数字化和智能互联汽车将引领汽车发展的未来。根据预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在2025年销量预计达到1200万辆,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5%,能源变革、政策驱动、消费升级、基础设施等对于车企转型非常重要,车企纷纷加速布局电动市场。
9月28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宣布,将携手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江淮大众,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共同投资约150亿欧元(约1192亿元),加速布局中国电动出行领域。此前,大众汽车集团已宣布同期在全球电动出行领域投资330亿欧元。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
“我们正在向整合式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致力于推进未来电动化、全面互联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冯思翰表示。
按照大众集团的电动化和数字化战略,大众汽车将在中国汽车市场实现大规模电动化,并于2025年前实现15款新能源车型的本土化生产,将电动车型在集团产品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在这个产品组合的基础上每年在中国市场交付约150万辆的新能源车型。在全球范围内,大众汽车集团的电动汽车交付量占比将在2035年上升至50%。这与中国2035年的目标相关联,彼时中国市场的电动车销量占比将提升至50%-60%。
这一规划与中国加大节能减排的动作不谋而合,即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峰值,并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电动出行能否大规模普及取决于车辆的续航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大众在电池及电动出行价值链方面深化布局。电池方面,与多家电池供应商深化合作。今年5月,大众宣布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26%股份。此外,大众汽车从今年开始为国产新能源汽车配备来自宁德时代的电池,A123也已完成认证,成为大众集团本土电池供应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星星充电、一汽集团及江淮汽车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集团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
宝马集团董事韦博凡
宝马集团也在中国加大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投入,希望借此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宝马集团董事韦博凡表示,中国市场销量占宝马集团全球销量四分之一,更是电动车推广不可或缺的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1-8月宝马集团在中国售出47.86万辆,其中电动车销量达18185辆。
此外,宝马集团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到2030年将单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可持续战略的实施将贯穿整个价值链——包括从原材料购、供应链、到车辆生产以及车辆生命周期结束的全过程,并通过进一步推进电气化减少排放。
韦博凡透露:“到2025年,我们将在研发上投资超过300亿欧元。到2030年,我们的目标是交付超过70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三分之二为纯电汽车。”
未来出行需要技术中立
汽车电动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发展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加强部门政策协同,加快汽车电动化,构建汽车零排放转型的政策支撑体系,将为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并为中长期零排放汽车成功转型奠定基础。
提及电动化,技术路径便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董事长董扬表示:“电动汽车的发展不应该拘泥于少数的技术路线或者几种商业模式来满足所有需求,而应广泛创新,满足各种需求,电动汽车的应用会超出想象。”
博世市场研究表明,到2030年三分之二的新注册车辆仍将使用柴油或汽油,包括混动技术,技术中立是实现零排放交通出行的必然前提。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Stefan?HARTUNG认为,尽管目前锂电池是电动化领域的主流解决方案,但燃料电池及其他替代解决方案也应该有一席之地。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
对于布局多种新能源技术路线,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认为“插电混动是现阶段满足用户绿色出行需求的另外一个重要选择,因此在政策制定上要尊重市场、解放思想,把新能源技术路线的选择权交给用户。”他表示,上汽将在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上持续投入,在2025年前投放近百款新能源产品,新能源车型数量上再翻一番。其中,插电混动产品不少于20款,氢燃料电池产品不少于10款。
日产汽车公司副社长中畔邦雄透露,日产正在联合开发更高能量密度和成本可接受的新一代电池,争取十年内使电动汽车总成本竞争力和传统燃油车相当;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表示,潍柴明确将燃料电池作为零排放商用车动力总成的主要技术路线,加快技术和产业突破,同时建立核心技术链和高端产业链,打造多领域的氢能技术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
力争2025年纯电动车完全市场化
“共识”提到,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力争到2025年前后纯电动汽车基本具备完全市场化条件。
“电动汽车实现完全市场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应该具备所有条件。“董扬认为,“电动汽车实现完全市场化需要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产品的生产、使用、充电以及回收多场景的全面落地。”
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认为,首先要生产消费者想要的产品,不仅仅是消费者需要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更要解决消费者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痛点,如续航里程、快速充电、较为容易找到的充电基础设施等问题。其次,要生产市场能够广为接受的新能源汽车,且市场必须要能够在经济方面正常运转。
“成本方面要合理,不能长期依赖的补贴,如果长期补贴同样是不可持续的,同时制造商也要赚钱,整个行业才能够正常运转。”柏历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上已经迈过培育期进入成长期,但距离完全市场化还有一定距离,在未来5-10年政策扶持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仍是保证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特别是在中国,补贴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按照补贴很快退出,这是正常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执行副理事长与秘书长张进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广泛的共识,让各方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与去年的“博鳌共识”相比,今年的共识聚焦全球政、产、学、研界形成合力,更加强调跨界合作和融合,强调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产业结构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
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产业变革与重塑,百年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共识”呼吁,开放合作成为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汽车行业应积极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引领、互利共赢”?的全球合作新格局,共同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科技部续超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存在多重技术痛点
上周五(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要取四大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有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暂时困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第四项“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要求相关地区和区域强制使用新能源汽车,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扩大销售。
那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包括哪些地方呢?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现有4个省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院就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在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规范各类试点示范,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2016年8月12日,中央办公厅、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福建、江西和贵州三省作为生态基础较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被纳入首批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中办、国办还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2017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相继印发。?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
迄今为止,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包括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个省。?
自十八大以来,国内各地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并涌现出一大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17年9月,环保部命名北京市延庆区、浙江省湖州市等46个县市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2028年12月,生态环境部举行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表彰活动。深圳市罗湖区与坪山区、大鹏新区等全国45个市县达到考核要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北京市密云区、山东省威海市等84个市县达到考核要求,决定授予其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目前,共有175个市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涵盖范围更大
2012年9月27日,院批复《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步由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转变。
根据《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辽宁、山东城市群等13个区域为重点区域。?
《规划》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山东城市群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应重点针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等大气环境问题进行控制,长三角、珠三角还要加强酸雨的控制,京津冀、江苏省和山东城市群还应加强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重点控制区共47个城市,除重庆为主城区外,其他城市为整个辖区。
这些重点区域,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汽车保有量,包括公用领域车辆最多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公用领域强制推行新能源汽车,无异是一重大利好。
4个生态文明实验省,再加上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几乎涵盖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和城市。
国内新能源汽车只是暂时困难
在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量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成果纷呈。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受多重因素影响,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多年未见的下滑。今年以来,受肺炎疫情影响,汽车产销包括新能源汽车产销都遭遇重挫。今年1-7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50万辆,比中国多了1.4万辆。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的暂时困难,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只是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出现的阶段性下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总体还是持欢迎态度的。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将会愈加明显。
辛国斌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市场的影响是暂时的。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中国已经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补贴和购置税优惠政策延期两年。同时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平稳发展。今年7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已经恢复到了每月10万辆的消费水平。
辛国斌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业者应当笃定前行,坚定发展方向、提高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上新台阶。(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关键技术和配套基建是重头戏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开幕大会:国家双碳目标与汽车产业低碳、安全发展展望”中,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发表了题为“加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助力汽车强国展翅翱翔”的演讲。
续超前表示,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汽车芯片短缺,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等问题。
而针对这些问题,续超前也呼吁整个行业要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关键的动力电池,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工业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有环节,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高性能电驱动技术,支持线控底盘、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整车轻量化、模块化技术。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解振华特使,辛国斌副部长,连茂君书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21年泰达国际论坛,在此谨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对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汽车界的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当前由中国引领的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在全球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成果显著。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产生了一批国际一流的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以创新链发展带动产业链形成,以示范推广拉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当下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由政策引导向市场驱动转变的攻坚期,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召开对于产业界、学术界理清思路、凝聚共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机遇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主要想就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谈几点想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已成为战略必争领域,综合考虑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态势。
1.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碳中和发展愿景,对碳排放大户——汽车要求进一步严苛,欧洲新政持续加码,今年公布的提出2030年汽车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减少55%,2035年新车排放归零的目标,如果不发展新能源汽车,全球汽车产业将很难达到各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2.汽车与其他高技术领域融合,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首先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更加紧密,V2G技术发展使得未来新能源汽车汽车将成为一个个稳步式储能单元,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过程中的电网波动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新能源汽车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也正在不断加深,重新定义了汽车产品属性。向着移动智能终端和空间衍变,传统汽车技术与先进制造,新材料技术的融合,也为这一传统的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今年8月签署行政令,美国新出售的汽车半数为零排放。大众、宝马、奔驰新能源汽车销量均超过10万辆,德国大众提出2030纯电动汽车份额上升至50%,奔驰企业战略从电动为先转为全面电动目标,目标到2030年全面纯电动化。总的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研发与产业化方面,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新的竞争赛道中拔得头筹,赢得未来。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若干的痛点需要高度关注。
1.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对于高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车规芯片是重要的问题。科技部两年前预计到这个问题,部署开展车规芯片测试研究,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联盟,围绕关键汽车芯片,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技术公关、平台搭建、标准制订、测试评价、芯片上车等工作。
2.新能源汽车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和全天后条件下的安全运行,为解决这一难题2021年5月科技部发布揭榜挂帅项目,不设门槛向全社会公开遴选团队,高安全的技术公关,实实在在解决用户困扰。
3.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的问题,氢气成本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针对用氢成本偏高和重载商用难的问题,一方面科技部推进高密度车载储氢攻关,另一方面强化氢的制造、储存、运输全链条疏通,带动氢能供应体系为加氢站配套设施建设和氢能关联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当然上述提到的问题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各位学术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通过坚持不懈的科学攻关,我们都能够彻底解决。
三、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按照新的三纵三横的布局,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新能源汽车专项,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创新链,从能源动力、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整车平台方面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和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关键的动力电池,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工业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
2.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
3.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有环节,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高性能电驱动技术,支持线控底盘、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整车轻量化、模块化技术。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站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愿与各方共同携手,向新能源汽车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0到第一个100万辆的发展,补贴影响日渐退出,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来说,能否在真正的市场大潮中屹立不倒,成为接下来国内新能源车企面临的考验。那么,接下来新能源发展该走向何方呢?10月9日,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此次会议强调,要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
从国家顶层设计战略高度倒推过来看,院在3月30日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讲到,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新能源汽车作为支柱型产业,更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因此,《规划》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更加充分的竞争中真正激发产业活力。
四大要求明确未来方向?关键技术仍是首位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工业由于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处于核心技术空心化、人才储备匮乏等发展困境阶段。为摆脱对外资企业的技术依赖,我国率先走上了汽车电气化转型道路,试图凭借先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在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看来,在过去十余年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纯电动汽车在产业规模上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并拉动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与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初步建成。但从技术水平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在“第二梯队”。
为此,最新出台的《规划》就明确提出将从技术创新、制度设计、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步伐,并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归纳起来看,关键技术攻关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此次《规划》当中最重要的两大方面。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
王秉刚表示,以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动力电池为例,未来的动力电池将不再单一地以高能量密度为引导,而将转为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兼顾性能、成本与寿命等指标。在这一方面,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电驱动系统也将是未来汽车产业链中的重中之重,而我国企业目前在该领域的机电耦合系统技术方面则处于落后地位。王秉刚指出,要吸取内燃机产业的教训,重视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与主控芯片(MCU)及软件架构的研发,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与此次《规划》要求中的第一条是相一致的。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
不过,正可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看来,汽车产业如今已开始尝试打通原始创新到原理实现,再到工业化实现和市场推广的创新链条,全行业已经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根本。同时,他建议,“当前要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核心任务是确保安全,即确保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我国一定要实现国家全面开放与自主可控完整高度融合的伟大实践”。
配套基建尚处起步?将成财政支持重点
至于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77.0万辆,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则为138.2万个,车桩比从2016年的4.6:1下降至3.5:1。
虽然车桩比具有明显降低,但相较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此前规划的车桩比近1:1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业内分析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产业规划中,“财政支持”的说法并未提及,而此次《规划》则明确提出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业内预测,未来充电技术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充电站将有可能向大功率充储一体模式发展,大功率快速充电站将会普及。同时,无线充电、充电道路等新型充电模式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再加上此次《规划》明确提出的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以及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对产业发展壮大的持续赋能,其作为行业内的顶层设计文件,对拉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发展无疑起到关键指导和促进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