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新闻感悟心得体会_吉利汽车新闻
1.沃尔沃和吉利筹备合体,是把竞争对手瞄准了特斯拉!
2.车友锐评|与沃尔沃合并,吉利在下怎样的一盘棋?
3.汽车新四化变局下吉利沃尔沃合并|社评
4.奇瑞是否收购沃尔沃?
5.吉利员工为什么不买吉利车
6.试驾车去哪了?13.77万抢购吉利星瑞,却过不了第一关
虽然疫情还在蔓延,但此时汽车圈并不是一汪静水,正有大事发生。
就在2月10日复工第一天,吉利欲合并沃尔沃,组建年销200万辆(吉利130万、沃尔沃70万)的全球汽车集团的新闻便引爆汽车圈,成为疫情之余,汽车媒体解析的首要新闻。
其中被解读最多的当然是吉利与沃尔沃未来在资本市场上的打算,即通过吉利汽车(00175,HK)完成吉利汽车业务的整体上市,甚至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也间接帮助沃尔沃完成了上市,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
资本市场上的规划当然是双方此次合并的重要目的,但笔者认为此次合并的根本任务更为重要,那就是“降本增效”。
相信“降本增效”一词对于近两年的汽车业并不陌生,因为在全球主流汽车市场都陷入负增长的发展环境之中时,车企自救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的手段很多,如控制上下游成本、提升管理水平、缩减非盈利业务的资金投入、合并相似业务、剥离不良资产、裁员等等。
在2月6日沃尔沃汽车发布的2019年的财务业绩报告中显示,其2019年全年营业利润增至143亿瑞典克朗,较2018年微增0.8%;不过其2019年的营业利润率及净利润均还是低于2018年(其中净利润同比下降2%)。
沃尔沃取得这一成绩还是得益于四季度成本削减和销量增长抵消了全球汽车市场低迷的影响。其中该公司成本削减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消减固定成本,包括进一步的裁员。
相对于沃尔沃勉强保住了相对平稳的财务状况,吉利汽车的状况就没那么好看了。据可查的该公司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先不说销量下滑的问题,其40.09亿元的净利润就比2018年同期同比下跌了40%。
2020年,吉利汽车虽然仍有可能是中国品牌的“老大”,沃尔沃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仍在,练好自身内功还是最为重要的。
在此次双方官方发布的消息中都称,此次合并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
况且,双方在“新四化”领域都有着宏大的规划及投入,如果实现合并,双方将在实现更高效、成本也更低的创新研发与对外合作,这不仅对于吉利与沃尔沃是利好,更给予全球汽车业以很好的借鉴案例。
同时外界也更不用担心双方的合并会带来哪些负面效果。首先吉利收购沃尔沃已有十年历史,双方在技术、运营,甚至文化层面已有很好的认同感,未来品牌仍会独立发展。
其次双方在研发、生产、购等领域的合作、合资也是有历史的。如2012年3月,吉利与沃尔沃汽车便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对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展开联合开发;再如2013年,双方便开始联合开发用于双方新一代产品的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CMA架构,目前已应用与沃尔沃、领克和吉利三大品牌。
2017年,吉利与沃尔沃成立领克汽车合资公司和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后者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购;2019年10月,双方更是发布将联合成立新公司整合内燃发动机部门,组建独立的且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业务单元。
这一步步都在践行着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关于全球汽车业发展的思考,而最终目的不仅是要建立类似与大众汽车集团那样的跨国汽车巨头,更是将协同高效带入整个集团,确立良性发展的基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沃尔沃和吉利筹备合体,是把竞争对手瞄准了特斯拉!
车动态盘点今日(2020年4月21日)汽车圈,最新鲜、最好玩、最有价值的汽车新闻动态,看看今天有什么汽车大发生!
汽车大一:吉利2020款帝豪疑似售价曝光,6.98万元起
近日,根据我们的了解,吉利汽车旗下的2020款帝豪的疑似售价已经被曝光,7款不同配置的车型,售价区间或为6.98万元-9.88万元,且新车最早将5月份上市。
当然,年度改款的新帝豪仍然将重点放在了配置方面,例如全系取消行车记录仪的配置等等。另外,动力方面,将会搭载1.5L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匹配5速手动或CVT变速箱。
价格保持不变的话,这算减配吗?
汽车大二:全新一代起亚K5正式定名为"凯酷",9月上市
日前,我们从东风悦达起亚官方了解到,此前在海外市场首发的全新一代起亚K5,目前已经有部分车到达国内经销商,官方公布了新车的中文名为"凯酷",同时开启预售,并于今年9月份国内市场上市。
可以看到,新车基本保持了海外车型的整体设计,非常前卫激进,尤其是这大溜背的造型,堪称是起亚的颜值担当了。另外,新车进入国内之后车身轴距再度加长,而动力上将会提供1.5T和2.0T两种引擎。
凯酷这个名字,还不如K5呢。
汽车大三:福特官方确认,不再推出第四代福克斯RS
前不久,我们根据福特汽车官方的消息,由于欧洲市场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其已经正式确认将不会再推出第四代的福克斯RS性能版本。
与此同时,目前在售的福克斯ST将会成为家族车型之中性能最强大的存在,其搭载了一台2.3T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03kW,峰值扭矩为420Nm,传动上匹配的是6速手动变速箱。
手动变速箱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
汽车大四:八代高尔夫10月份正式上市,或将14万元起售
日前,一汽大众官方宣称,其第八代高尔夫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上市,按照现款高尔夫的售价,八代高尔夫的起售价应该还会保持在14万元以上的区间。
此前,新车已经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正式下线生产了,而新车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均用了全新的设计手法,整个造型更加运动低趴。动力上,新车将继续搭载1.2T、1.4T和2.0T引擎,不过1.4T或将未来被1.5T所取代。
高八,妥妥的小钢炮了。
汽车大五:荣威RX5?PLUS全球首发,6月份正式上市
今日,我们从上汽荣威官方获悉,全新RX5?PLUS新车已经正式全球首发了,并且按照,新车预计将会在今年6月份正式上市。
据悉,新车可以看作的是现款荣威RX5的中期改款车型,但却相比现款的RX5以及RX5?MAX车型均有很大的变化,全新的设计语言,时尚且足够前卫,并且搭载了灰色的全新LOGO。动力方面,或将沿用现款的1.5T引擎。
确实一改荣威往日风格。
车动态,带你了解最新鲜、最有价值、最好玩的汽车新闻,请持续关注车动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友锐评|与沃尔沃合并,吉利在下怎样的一盘棋?
我们先来看几条信息:
2020年2月10日,沃尔沃汽车集团率先发布消息:沃尔沃汽车集团(以下简称“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HK.0175)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同日,吉利控股也披露了这一消息。
2020年2月6日,沃尔沃汽车发布财报:2019年沃尔沃汽车营业收入为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987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营业利润143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长0.8%。这样的表现是在沃尔沃汽车2019年全球市场销量突破70万辆,中国市场销量突破15万辆喜人增长的形势下实现的。
2020?年2月4日,特斯拉股价大涨,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超越大众,成为仅次于丰田的全球市值第二车企。
2020年1月8日,吉利控股与梅赛德斯-奔驰正式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
2019年12月18日,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以创造全球销量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
上述几条消息,拿出任何一条都是汽车圈重磅新闻,但是将这些看似并没有太多关联的消息串联起来分析,我们却能够从中窥见此次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业务整合的初衷——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新四化浪潮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特斯拉威胁论正在一步步坐实,世界顶级汽车集团强强联合成为跨国巨头谋求更深远发展,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想要更大更强,彼此将是深度整合最适合的伙伴……如果一切顺利,新集团将会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集团,将会有实力去比肩特斯拉这样的“搅局者”,新集团的竞争格局也将不囿于现有的传统汽车集团。
我们先来看看沃尔沃汽车集团的公告和吉利控股释放的信息,从中我们可以分拣出核心内容。
这是沃尔沃汽车集团的公告?
这是吉利控股的披露的消息?
1
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是两家兄弟公司,同属于吉利控股旗下,地位平等。
2
十年前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汽车,这十年来两家都尝到的甜头,重组后双方将收益更多。
3
未来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的品牌独立性和品牌调性不会变。
4
新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5
目前双方还没有做出什么决定,也没有什么时间表,双方将成立联合小组,由沃尔沃汽车CEO汉肯负责协调,制定重组建议书。
而对于此次“吉沃合并”,我们可以从不变与变两个层面来分析。
不变
不变体现在品牌独立上。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此次整合重组将涉及到沃尔沃汽车及吉利汽车旗下的多个汽车品牌,各个品牌的独立性和品牌调性不会变。这也就意味着吉利依然会是那个“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吉利,沃尔沃汽车依然会是那个注重安全、健康、环保的沃尔沃,这一点不会改变。与此同时,品牌独立也意味着生产体系、销售渠道、营销体系会保持不变。
变
变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
沃尔沃汽车说,十年来,沃尔沃汽车已经从联合开发、联合购中体会到了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吉利汽车也说,吉利与沃尔沃在研发、购、动力总成、制造等领域强化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我们熟知的CMA架构已经是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共用,沃尔沃汽车引以为傲的Drive-E系列发动机也已经搭载在吉利汽车上。去年10月的时候,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已经动了心思着手要把双方的发动机业务单元合并,成为开发下一代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的新一代全球供应商。无疑吉沃合并后,两家可以共享产品架构和数字系统,整合后的新集团对外部公司也更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吉沃合并后,保守估计年销量规模将会在200万辆以上,由此带来的购层面的规模优势不言而喻,同时新公司可以更好的利用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看到,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带来的研发和购成本的利好正是促成吉沃合并的基础。
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承认,汽车行业新四化浪潮势不可挡,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技术的核心,不同于特斯拉,传统车企在面向新四化转型时要承担的压力是巨大的,要想漂亮的实现跨越绝非易事。
李书福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就说,科技创新是企业进步与发展的手段,吉利“十年千亿”的研发投入已初见成效,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方面不断突破:量产车型L2级自动驾驶配置率和市占率均已达到中国品牌第一,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引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超级大脑”新时代;新能源领域多线并举,为用户带来绿色、智能、个性的品质出行体验。
李书福坦言:“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十年。吉利要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优势,与全球伙伴联合,通过协同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共同打造未来智慧立体出行新生态。”
沃尔沃汽车对于新四化的思考则更加聚焦于电动化。2019年10月,沃尔沃汽车发布“2040环境”,力求在2040年之前发展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到2025年沃尔沃全球年销量的50%都将来自纯电动车型,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达到100万辆。同月,沃尔沃发布了首款纯电动SUV?XC40,它也成为首款搭载全新谷歌安卓智能车载交互系统的沃尔沃汽车,与2月升级的T8/T6插电混动系统共同构成了沃尔沃汽车的新能源阵营。随后的11月,沃尔沃汽车亚太区首座电池实验室落户上海嘉定,同月沃尔沃汽车宣布将成为首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全球可追溯性的汽车制造商……
吉沃合并正是基于两家所长以及对未来新四化将持续巨大投入预估的基础上,而合并之后,沃尔沃汽车将在新集团中聚焦新四化发展并发挥核心作用。
另外一点是财务上,汽车产业是吞金兽,即便是大汽车集团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向资本市场要钱无疑是最好的办法。2018年沃尔沃汽车曾经动过IPO的心思,相关机构给出的估值预期为120亿-180亿美元,而目前吉利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估值大约为1300亿港币,吉沃合并,对于吉利汽车来说能够快速实现更高的估值,对于沃尔沃来说则可以通过香港和斯德哥尔摩对接国际资本市场,这是铁打的双赢局面。
写在最后:
还记得2017年尼康退出中国市场的时说的那句话吗——打败尼康的不是佳能,而是智能手机!就像打败诺基亚的不是摩托罗拉,而是当时还在做电脑的苹果,击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而是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产业巨大变革之中,你的对手永远超乎你的想象,他们甚至根本不是来自于产业内部,而击败你的方式,也绝不是你熟悉的手段。
汽车产业同样如此。所以,别吃惊,即便特斯拉还在亏损,即便是何小鹏这样的内部人士也看不懂的操作,但一点也不影响它市值超越大众这个全球销量最高的车企。所以,别诧异,丰田在2018年CES的时候就说,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苹果、谷歌、Facebook。
所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看吉沃合并这件事,就会发现,有人说,沃尔沃汽车此举是为了巩固豪华品牌地位改写豪华车市场格局,也有人说,吉利汽车此举是为了超越上汽集团打造中国市值最高汽车集团,其实都小看吉利和沃尔沃了。
吉沃合并,真正反映出的是两家大的汽车集团在面对全球化竞争时、在面对跨领域跨产业竞争时、在面对新四化不可逆的浪潮时的前瞻性思考,是主动打开未来发展的全新空间。虽然一切尚在未定之中,但是我们可以判断的是,在变革来临的时候,在你的下一个竞争对手不知道是谁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即便下一步特斯拉,甚至苹果、谷歌站到门口,你也有足够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去说:我已经准备好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新四化变局下吉利沃尔沃合并|社评
(文/彭科峰)尽管全国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但汽车江湖依然不缺乏大新闻。2月10日晚间,车友头条从吉利汽车官方获悉,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以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此次强强联手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
吉利将和沃尔沃合并?“吉沃集团”会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汽车集团吗?这一切,或许都需要时间来证明,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吉利汽车一路走来的稳健与从容。或许,在品牌向上、全球扩展的关键阶段,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已经势在必行。
为资本市场加码
凡为过往,必是序章。
2020年的春天,吉利集团打算全面吞并和整合沃尔沃。其实这一切,早在10年前的那起128亿人民币的并购案中,埋下了伏笔。
彼时,经历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后,福特汽车自身难保,不得不出售沃尔沃自救。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拍案而起,几乎倾尽了全部身家,买下了这个曾经拥有辉煌历史的北欧品牌。
10年之后,这场被很多人诟病的“蛇吞象”,如今已然成为汽车并购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加入吉利大家庭后,沃尔沃汽车尽管独立运行,但业绩不断走高。尤为关键的是,沃尔沃在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业绩步步攀升。2019年,沃尔沃更是创下在华销量新高,达到16.14万辆。
那么,为何吉利这一次打算全面整合发展良好的沃尔沃呢?
吉利汽车给出的解释是: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来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是的,汽车行业是一个极度烧钱的行业。钱不能解决一切,但没有充足的资金,汽车行业的一切都玩不转。一辆车,从设计到生产,上亿的钱随随便便就花出去了。近年来,即便吉利汽车销量一路走高,2019年更是达到136万辆,但显然,其产品线主要在10万级别市场的吉利,尽管利润不俗,但相比丰田、大众这样的庞然大物,营收和盈利水平都存在巨大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求更多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就成为吉利汽车必然的选择。
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在香港上市,总市值在1332亿元左右。近一年来,吉利汽车的股价有起有落,但显然缺乏被资本进一步炒作的空间。要想市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将目前势头良好的沃尔沃汽车整体装入,不失为一条良策。可以想见,一旦完成合并重组,吉利汽车必然在香港市场得到更多资本的追捧,李书福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产品升级和研发提供更强大保障。
事实上,此前沃尔沃汽车曾经有过在北欧当地市场上市的。外媒一度报道,沃尔沃汽车近年来试图进行好几轮融资并筹备上市,但迄今为止都没有下文。事实上,北欧的股市盘子太小,沃尔沃在当地上市,也未必能够获得足够高的估值。和吉利汽车合并在香港上市,对沃尔沃自身来说也是好事一桩。
总的来说,在汽车新四化的大趋势下,车企需要烧钱的地方有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合并上市,至少看上去很美。
为品牌与产品互补长远布局
车友头条了解到,一旦吉利、沃尔沃的整合重组得到了董事会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批准,便意味着世界上将多出一个年销量超过200万辆的全球性汽车业务集团,销量规模与宝马汽车相当。
当然,双方的合并,并不意味着沃尔沃品牌的消失。毕竟,在全世界范围内,沃尔沃的名气远比吉利要大。吉利通过公告也提到,在整合后的新集团中,吉利、沃尔沃、领克、极星等品牌的独特性“将继续得以保留”。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品牌都将保留并推出新品。
从某个层面来说,或许这一次合并,也是李书福在吉利汽车全球化的步伐中,深思熟虑之后所下的关键一子。
众所周知,在国内汽车市场,车企的竞争早已陷入红海,其惨烈程度,远超其他市场。要想获得更多的收入,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然的举措。但吉利汽车的影响力往往局限于国内,在欧美市场的名声,显然缺少强有力的背书。
作为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人,李书福的眼光自然远比其他人高远。此前买下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的股份,完成了东南亚市场的布局。而这十年,沃尔沃一直在欧美独立发展,其销量也在稳步提升,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在收获了沃尔沃汽车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吉利汽车自身的品牌并未在欧美有所提升。
这一次,当吉利吞并沃尔沃之后,未来在这些市场推出新产品时,自然可以借着沃尔沃品牌的背书,更快的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可以说,此前为了沃尔沃的发展,吉利在某种程度上要撇清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但当沃尔沃如今已经站稳脚跟后,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借势营销,大打“吉利和沃尔沃一家亲”的牌。同时,借助沃尔沃此前遍布全世界的销售渠道,也能更方便吉利汽车将旗下的产品卖往全球。
一句话,昔日没落的沃尔沃已经重振雄风,自然到了要拉小弟吉利一把的时候了。
“吉沃”集团更值得看好?
事实上,从产品层面来看,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算得上是优势互补。毕竟,双方的主力市场并不重叠。吉利汽车走的是中低端市场,而沃尔沃历来瞄准的是宝马、奥迪这样的高端市场。市场不同,自然内耗也会更小。从这一点来说,“吉沃”集团的诞生,比此前FCA和PSA的合并,要更加值得看好。毕竟,FCA和PSA旗下有很多品牌的市场定位都很类似,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要想保留哪个,清洗哪个,都值得双方的董事长头痛好一阵子。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之后,因为福特集团的要求,其实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双方都是独立发展。沃尔沃的很多技术,甚至不能用在吉利的产品上。这也是后来吉利和沃尔沃联合成立发动机研究实验室的原因。
十年前的吉利,还是养在深闺人未知。十年前的沃尔沃,是落难的贵族底蕴仍在。十年前,吉利和沃尔沃好比一对情侣,虽然热恋,但并不完全是一家人。十年之间,吉利和沃尔沃早已水融,已然成为夫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这个角度来说,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已是水到渠成。
简单来说,李书福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和沃尔沃的磨合,也从对方手中拿到了不少好东西。领克汽车的诞生,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吉利也已经成为汽车品牌中的“中产阶级”,借助和沃尔沃的合并,完成自己向贵族身份的转变,成功实现品牌向上,可谓再好不过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奇瑞是否收购沃尔沃?
审视吉利沃尔沃重组的新框架、新视角
撰文?|?社?长
编辑?|?老司机
岁末年初,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让2020年的开头有些与往不同。?
从概率而言,这场疫情无疑是数年不遇的黑天鹅,以致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也因此延期。影响还不止如此,目前,汽车产业链上的诸多企业还在承受与应对着复工、复产带来的困扰与压力。
不过,当人们仍将目光停留在抗疫之时,业内发生了另外两件同样会影响行业未来的大。
第一件事来自大洋彼岸的特斯拉。最近,其股价虽然起起伏伏,但市值已超过大众集团,跃居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无论汽车媒体、证券分析师,还是投资爱好者,都在津津乐道于特斯拉的股价走向。
对此,路由社曾刊发专文报道,资本市场需要在车企与科技公司之间,为特斯拉找到一个新位置,一个新的估值模型。随后,友媒ACW进一步提出,特斯拉“或许永远达不到IT圈或互联网圈可能实现的规模”,但“其实已经是一个有模有样的硅谷托拉斯”,“这或许将是未来车圈再上升级的一种走向。”
第二件事来自吉利控股集团。2月10日,该公司旗下沃尔沃汽车集团率先发布新闻通稿称,公司管理层与吉利汽车(HK.0175)正在进行初步讨论,“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来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与前一个一样,无论汽车媒体,还是证券分析师、投资爱好者,都在分析两家公司重组的深层原因,及其重组成功后的各种可能性。
今天,我们试着将两个放在同一个参照系中进行观察,即在新四化浪潮席卷下的汽车产业变局当中,叠加汽车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以及肺炎疫情冲击的黑天鹅,在这三重因素交错影响之下,该如何评价两家表现出惊人之举的企业,及其代表的汽车行业的可能走向。
面对不确定性高企的未来,纳西姆?塔勒布提出的“三元结构”,即区分脆弱、强韧和反脆弱性的一套认识模型,或许是个统一而可行的观察视角与评价体系。在《反脆弱》一书中,他提出“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能力,类似生物有机体那样本身就能从波动、随机、混乱和压力当中获得成长的属性,就是与脆弱相对的反脆弱性。
当下,随着车企应对“新四化”的竞争不断升级,依照纳西姆?塔勒布的这个三元结构来评判,在全球各大老牌车企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分野。
谁会是脆弱者?
在一部134年的汽车史中,大多数汽车品牌与企业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少数公司虽几度沉浮,却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至今屹立不倒。不过,在这一波新四化浪潮倒逼下的产业大变局当中,有些百年企业或举步维艰,或方寸大乱。
首当其冲的是有百年历史的福特汽车。
事实上,在汽车“新四化”战略布局方面,福特可以说非常超前。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家总是容易“起大早,赶晚集”。
早在2015年,在时任CEO马克·菲尔兹的掌舵下,福特就树起了发力共享出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大旗,成为最早喊出“面向科技公司转型”的百年车企巨头。
可惜好景不长。2017年,福特股价累计下滑40%,马克·菲尔兹推动福特转型的大业未成,便被失去耐心的投资者和福特家族扫地出门,现任CEO韩恺特上任。随之而来的是密集的高层人事震荡与战略调整。
总结功败垂成的原因,是被“唯数目字是举”的华尔街精英拖累了也好,是被不靠谱的职业经理人坑了也罢,甚至说与比尔·福特本人“进两步,退一步”的优柔寡断性格有关。归根结底,还是福特内部的运营体制出了问题。但结果就摆在那里,肠子悔青了也没用。
福特CEO韩凯特和大众CEO迪斯颇具深意的一次握手
好在福特已经迷途知返。2019年1月15日,大众汽车和福特汽车宣布结盟,将探讨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以及移动出行方面的合作。
无独有偶。在前瞻“新四化”机遇方面,德国豪华车巨头宝马集团也走过几年弯路。
早在2011年,宝马集团就发布了面向城市可持续出行解决方案,定位纯电动车的BMW?i品牌,并于2013年率先推出了两款纯电动汽车i3与i8。由此,宝马成为业内最早推出新能源子品牌,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豪华车品牌。
紧随其后,2016年,MINI又发布了一款聚焦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的百年概念车。但此后研发工作纷纷停摆,让宝马错失了持续保持相关领域技术和商业领先的良机。
宝马中国重回新四化前沿阵地,并欲抢占5G新赛道
直到2019年,为了弥补此前的战略误判和丢掉的市场先机,重新抢回5G时代的新赛道,宝马重新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寻找新的业务抓手和突破口。为此,实现在华合资企业增资扩股的宝马集团,开始具有本地制造、销量基础、技术风口、政策红利等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的中国市场,并与腾讯、中国联通、四维图新三家中国科技企业达成合作,布局自动驾驶本土研发。
除了上述两家欧美企业,由于盈利能力下降,以及众所周知的高管变动,一向以“技术日产”自诩的日产公司,同样在逐渐丧失在智能驾驶、智能动力、智能互联三大领域的领先优势。
不过,目前日产也在奋起直追。通过将股息削减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并实施此前宣布的在全球裁员1.25万人的,日产试图削减产能、释放资金,用于投资下一代技术,以保持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竞争力。
显然,相比前面三家企业犹未迟也的亡羊补牢和痛定思痛的战略回调,在“新四化”竞争加剧的新阶段,其他更多只剩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的传统企业,都将纷纷落入“脆弱”这一栏,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当然,事情总有例外。
比如,丰田、大众这两大传统汽车的领头羊,因着面向“新四化”的转型决心,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包括业务结构、业务重心的重塑,加之两位掌门人丰田章男和赫伯特?迪斯身先士卒的积极进取与推广站台,让丰田和大众有望成为少数几家具有“强韧性”的传统车企。
而常被视为汽车行业“颠覆者”的特斯拉,则基于自身科技公司的差异化基因,足够丰富多元的业务带宽,加上中国故事的想象空间,当然外加马斯克本人的破圈效应,正在逐步成长为少有的“反脆弱”样本。
那么,放在同一个坐标下,回看吉利李书福40年的创业史,特别是正在推进中的沃尔沃和吉利沃尔沃合并上市的动议,不断蜕变当中的吉利和沃尔沃,以及和即将整合诞生的吉沃新集团(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为“新吉沃”),又会落在哪个区间呢?
新吉沃如何反脆弱?
迄今为止,吉利控股已收购沃尔沃十年。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和各方取得的共赢,或许,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脆弱走向强韧的企业样本。那么,身处汽车行业的新四化转型期,沃尔沃与吉利的重组,又将如何实现面向反脆弱性的迈进?
2010年8月2日,吉利成功交割沃尔沃汽车100%股权
在此前一篇《吉利沃尔沃重组:找钱省钱,为了明天能挣钱》的文章中,路由社曾提及沃尔沃与吉利的重组是顺应汽车行业的趋势。与之类似的,还有去年PSA与FCA的合并。但需要指出的是,沃尔沃与吉利的重组,与PSA同FCA合并,还有已知的其他任何车企间的结盟,其实质均截然不同,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去观察,用新的认知框架去定义。
如果说PSA与FCA“结婚”,是合并同类项,充其量是1+1=2。那么,气质迥异的沃尔沃与吉利的重组,或将发生质的裂变,产生1+1>2的效果。路由社认为,吉沃新集团的反脆弱性的关键因素,也正是来源于此。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用杠铃策略,是应对“黑天鹅”的关键。何为杠铃策略?即面对不确定的风险时,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取最稳健和最“投机”的做法,不走中间路线。由此,一家企业既可以保证生存,又能够在小概率风险爆发时转危为机。
沃尔沃与吉利的重组,正是杠铃策略的绝佳体现。
正如我们所见,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新四化考题,沃尔沃的表现一直都是非常积极的——比如,在电气化上,沃尔沃老早许下2025年实现产品全面电气化的承诺;在自动驾驶领域,沃尔沃是最早与Uber无人驾驶部门达成合作的车企;在智能网联上,沃尔沃旗下的极星2,又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原生安卓车载系统的车型,等等。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新总部具备独立设计、研发的能力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反映出的事实是,沃尔沃是一家更加喜好且擅长拥抱不确定性的车企。
相对而言,吉利则是稳健的。体现出这种稳健风格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国内诸多车企悍然押宝纯电动汽车时,吉利则始终在坚持新能源技术多元化的发展路线,燃油、混动、纯电动乃至生物燃油车型并举。
若沃尔沃与吉利持续保持分立,为了对冲风险,双方不得不在各自的策略上打折扣。但沃尔沃与吉利重组,将使事情变得不一样——按照杠铃策略,沃尔沃与吉利分别最大化地坚持各自的激进与稳健,就能最大程度上对冲未来更多的不确定风险。
路由社认为,重组后的沃尔沃与吉利,使这样一种更深层次的分工成为了可能——沃尔沃作为新集团“先锋”的角色将更加突出,它将更加集中地承担起新集团开拓未来(尤其是创新技术方面的研发与应用)的职能;原吉利体系则会更多地扮演“压舱石”的角色,通过相对稳健的风格、更为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和业务范围,来帮助新集团应对汽车行业漫长的转型周期。
当然,双方进行重组的工作仍将是漫长而富有挑战的——一些重要职能将在沃尔沃与吉利之间重新分配,双方要在保持一定品牌区隔的前提下,搭建更具有柔性的硬件平台,而互联网企业普遍流行的技术中台、数据中台,或许也会在吉沃新集团出现。
据路由社此前从吉利方面获得的消息,李书福已经邀请了汉肯?萨缪尔森在新公司成立后担任领导工作。新公司的具体管理架构还没有决定,汉肯将根据业务需要对管理架构提出建议。而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旗下的四个品牌:吉利、沃尔沃、领克(80%)和极星(50%)的资产将全部注入重组后的新公司,重组方案中会做出相应的安排。
毋庸置疑的是,沃尔沃与吉利的互补属性,特别是过往十年来,双方在平台共享、业务投资等方面建立起来的深度沟通与协作经验,会使其重组面临的阻碍比其他车企更小。沃尔沃与吉利的重组,实质上是在对各自发展风格不作颠覆的情况下,实现了优化配置,从而形成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有效对冲。
创业家助攻“反脆弱性”
“企业家是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开创并领导了一项事业的人”。?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这个被广为接受的“企业家”定义,指出了企业家身上主动承担波动与风险,拥抱不确定性,并为此承担责任的特征。这一点,在那些创立了一家企业的创业家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提及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演进的价值,纳西姆?塔勒布写道:“创业就是一个高风险、英雄式的活动,对经济的增长,甚至仅仅是生存来说都至关重要”。他还认为,那些为了全球经济增长与他人脱贫而承担风险、作出牺牲的创业家们正是整个经济系统反脆弱性的来源。
在拥抱创新、崇尚个性的硅谷和IT行业,就普遍流行着为社会整体的反脆弱性助攻的创业家。而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标记了这个企业的基因、面貌和价值观。就像斯蒂夫?乔布斯定义了苹果,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共同塑造了谷歌,而扮演传统汽车“颠覆者”的马斯克,同样定义了特斯拉。
不过,受到产业链条漫长、组织体系复杂、股东分散或国有资产主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种创业家和企业性格互为表里,直接为社会反脆弱性助攻的现象,在汽车工业界却并不多见。除了“钢铁侠”马斯克,“放牛娃”李书福或许是另一个例外。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困难唤醒了天才。而面对困难挑战,竭尽所能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则成就了创新。
奥维德的话同样适用于创业家李书福。回头来看,吉利李书福创业的40年,也是一个伴随波动性、随机性的应变过程。对于外部环境出现的种种波动和压力,李书福的态度不是抱怨颓丧,而是每每表现出不懈的奋斗与不息的。
2018年,在一篇名为《我很愿意做一头牛》的亲笔自述中,李书福非常罕见地谈及自己六度创业的历程。
在这篇万字长文中,除了礼赞改革开放40年提供的时代机遇,也不难读出李书福作为第一代创业者的筚路蓝缕,越挫越勇的企业家精神,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不竭的创业动力,还有面对竞争、转型时,所表现出的奋斗和成长,韧性与灵活性。
当然,除了这种创业家普遍具有的百折不挠和砥砺奋斗的精神,更能体现创业家李书福的创业思想和经营哲学的,还是下面这两段话:
“我从牵牛的实践中悟出一些道理,与牛沟通交流,虽然用弹琴的方式很难奏效,但只要方法得当,态度真诚,就会实现有效沟通。比如白天把牛喂好,晚上还要为牛驱赶蚊子,这都需要有合适的方法才能让牛满意”。
“人与牛都可以合作得很好,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处呢?我很愿意做牛,因为只要有草吃,我就会很幸福;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很有价值贡献感;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可以为农民耕地,给农民带来快乐,很有成就感;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很诚实,不忽悠,很受人尊重;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总是有人帮助牵鼻子,不会走错方向。”
“放牛娃”李书福六度创业的起点,走街串巷给人照相
“放牛娃”李书福的这套“做牛论”,可以从另一位著名的东方企业家稻盛和夫身上找到相似与共鸣——一种从自身经历和身边小事,尤其是从生物体、自然界吸取经验和思想的经营理念。
这位继“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之后当代最知名的日本创业家,不仅凭借壁立千仞的热情,创立了京瓷和第二电信这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还在退休之后的80岁高龄,出掌一度破产的日航,仅用424天就帮助日航扭亏为盈。除了牢牢抓住商业是“利他之心的回报”这个本质,更在于他始终燃烧的斗魂与敬业利他的精神。
回到一个初创企业不断战胜困难、完成淬炼,从而获得反脆弱性的过程,一代创业家能够起到多大的助攻作用?
“吉利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创业,大胆实践,不断转型升级的成长史,就是不断为用户带来获得感的奋斗史。”沃尔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在一次访中总结道。
李书福考察沃尔沃亚太,并与公司管理层合影
同时,他还进一步指出,李书福这位“伟大企业家”的视野、心胸和学习能力,同样也是沃尔沃汽车自2009年被吉利收购以来,十年巨变的重要动力之一。“从10年前一家只有188人的销售公司,到如今拥有超过近9000名员工、几乎覆盖汽车全业务链的一个完整体系,并且在产品领域拥有领导权和主导能力,沃尔沃已经从一家发源于瑞典的欧洲公司,发展成了真正全球化的公司。”
在《我很愿意做一头牛》一文中,李书福提及,“汽车产业是全球性产业、是制造业之王,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商业重塑的世纪”,“汽车一定会电动化、智能化、一定会成为智能空间移动终端,一定会帮助主人解决更多困难和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跨文化融合,跨区域合作,跨业态协同,都是企业界必须面对的现实,只要有利于用户体验,只要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什么模式都可以讨论。”
由上可见,李书福不仅对二十一世纪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做出了预判,同时提出了吉利创业使命的自我认知与认同,以及应对变革趋势和跨界融合的开放思维和方法论。不难预见,在李书福擘划当中的吉沃新集团,大概率也将成为从强韧向反脆弱转移和过渡的新的案例。
结语:
关于反脆弱性的产生机制和必要条件,塔勒布还揭示了一个生活中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种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对此,他提出了一个相应的洞见,压力源也是信息源,对于反脆弱性的产生是极为必要的,“一个亟须压力的反脆弱系统如果长期缺乏压力源反而会变得更加脆弱。”
从这个内在机制角度出发,反观吉利近年来的高速成长和李书福的完美逆袭,除了得益于国内市场的红利、自身对机遇的敏感与把握,以及创业家的砥砺拼搏,另一个维度的动作也不容忽视。
自从2010年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此后一系列的扩张举措,包括收购马来西亚宝腾、路特斯、英国锰铜,先后入股戴姆勒、与奔驰合资成立SMART全球公司,无不表现出这家民营汽车企业对压力源的开放与拥抱的态度。此次新吉沃重组上市的动议,无疑也是这种反脆弱性性格的体现,主动拥抱压力源的延续。
塔勒布还认为,“你在一个系统中看到的波动性越多,其实它越不容易遭遇‘黑天鹅’”。当前,疫情“黑天鹅”的冲击仍未消退,车市不得不遭遇现实困局和行业变局的双重重压,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正是汽车行业所面临的多重波动性,未尝不是好事。
此时,从反脆弱性角度对特斯拉、新吉沃,乃至整个汽车行业进行审视与评价,或许正是对行业重新认识风险和波动性,乐观拥抱不确定性的最大启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员工为什么不买吉利车
不是奇瑞收购沃尔沃, 是吉利!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两基金加入沃尔沃竞购 吉利坚持100%控股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动态
沃尔沃轿车正式落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旗下。昨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控股集团”)宣布,8月2日在伦敦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据记者了解,吉利此次的收购资金少于此前预计的18亿美元。至此,这起中国最大的收购海外整车资产案画上句号。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协议正式签署四个月之后,该交易通过了中国部门的批准,意味着此项交易已接近交割日期。预计整个交易将比预期提前近一月完成。此前的6月和7月,该交易相继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监管机构的批准。
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8日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有望按在3月底前将沃尔沃(Volvo)轿车业务出售给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英国《金融时报》消息援引消息人士称,福特最快将于本周日(3月28日)签署一项协议,将其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吉利控股集团。吉利将为沃尔沃支付18亿美元,同时还将另外筹资7.5亿美元,用作该瑞典汽车品牌的运营资金。
吉利一位高管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访时也证实,吉利将于3月28日或29日,在哥德堡或斯德哥尔摩正式与美国福特汽车签约,100%股权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
吉利新闻发言人袁小林回答媒体提问时,对诸多问题都点到即止。但有一点他说得非常明确:吉利的标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
两只基金加入竞争:据消息人士透露,一只收购基金来自瑞典国内。另外一个则是福特汽车公司曾经的全球董事。
吉利汽车(00175.HK)终于正式承认竞购美国福特公司(FORD)旗下的沃尔沃汽车。28日,福特汽车和吉利汽车同时宣布,以吉利汽车为首的财团已经成为沃尔沃汽车的优先竞购者。
吉利汽车(HK.0175)昨天发布公告称,将向高盛集团一家联营公司发行25.86亿港元的可转债和认股权证,所得款项将部分用于收购事项。
吉利汽车高层在香港出席中期业绩发布会时首次公开表示,吉利方面正在参与收购美国福特汽车著名高端瑞典轿车品牌沃尔沃。
吉利内部一位人士向CBN记者表示,公司高层昨天下午开会,商讨就此事的对外口径。
一位接近李书福的权威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吉利洽购沃尔沃的事是肯定有的,但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尽管包括吉利在内的潜在竞买方此前都否认投标收购,但从内部一位高管人员处了解到,吉利已经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一事达成初步意向。
知情人士透露,吉利集团报价20亿美元左右竞购福特汽车旗下沃尔沃部门,目前吉利集团在沃尔沃的竞购战中处于领先地位。
据知情人士透露,吉利不少高层已奔赴海外。其中一队人马到了沃尔沃在瑞典的总部哥德堡。“沃尔沃”之役肯定是一个长期过程。
一位接近李书福的权威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吉利洽购沃尔沃的事是肯定有的,但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东莞市的确有意引入车厂,但与所谓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并无任何干系,并非传闻中的吉利国产XC90的生产基地。
美国福特总部公关负责人向凤凰网汽车透露,目前仍就对沃尔沃未来进行评估,尚未与任何对象达成意向,“这就是新闻炒作”。
有媒体报道称,吉利汽车已就收购沃尔沃一事达成初步意向。凤凰网汽车特致电吉利新闻发言人,对方表示“收购一事不靠谱”。
试驾车去哪了?13.77万抢购吉利星瑞,却过不了第一关
吉利车辆在今朝今日,可谓是自主品牌里的一线,许多顾客在购车的过程中都是将吉利(包含领克)列入到考虑到范畴以内。但是在网上还有许多响声在污蔑吉利,说吉利职工也不买吉利车、吉利车品质很差这些。
吉利职工为什么不买吉利车?
实际上 恰好相反,在网上早已有新闻媒体刻意去到吉利的地下停车场照相,至少要有90%的车全是吉利或是领克的,也是有volvo的。职工选购自身牌子的车是一种殊荣,哪些车评人新闻人,她们哪里有吉利的职工掌握吉利车?为何很多人不建议买吉利,在网上没脑子黑的确实是太多了,吉利自然不太可能没有缺陷,但如抓着一个缺陷持续变大,那肯定是不合理的。因此 大有名堂,如何去点评吉利车辆呢?
吉利是不是有好的著作
针对一个汽车企业而言,可以有一款认可好的车系拿得下手,这一知名品牌最少不容易被别人忘却,那吉利是不是有好的著作呢?自然,并且并不是吉利吉利帝豪,只是吉利博瑞。博瑞这一款车十分出色,除开国产车一如既往的性价比高以外,这新款车将B级车该有的风格激发得酣畅淋漓,因为自主品牌在我们认知能力里一直低人一等,要做中高档车的确不易,但博瑞成功了。
中国人针对独立车的规定,要核对合资suv更严苛,因此 国产车难以有认可的高档车。本田雅阁颤振、丰田凯美瑞机油增多,并不危害这两种车做为最优异的B级车,倒是博瑞的耗油量略微高了一点,大伙儿便会感觉吉利技术性不好、落伍,我觉得耗油量高一点总比颤振和机油增多强吧。
但是这针对自主品牌而言是件好事儿,仅有经得住更为严谨的磨练,才可以制造出更为好的车,与此同时也可以取代掉一些混水摸鱼,并不是真心实意造成的公司。
收购沃尔沃是吉利的大转折
国内汽车起步较晚,并且我国总体的科学技术能力与海外对比依然存有差别,因此 国产车广泛给人起步晚品质差的印像,并且这类印像只靠公司加强开发幅度也无法更改,因此 回收他人活著与他人协作就变成非常简单方便的方式 。
和人协作是风险性最少实际效果最佳的方式 ,而回收则必须冒非常大的风险性,你所购买的牌子一定要有名气,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性,那样才能够在品牌知名度和生产加工2个层面具有功效。
吉利回收了宝腾、回收了路特斯,这两个知名品牌坦白说并没有在哪个层面给到吉利非常好的协助,直至吉利收购沃尔沃,才真真正正发生了转变。
volvo名气还能够,并且以“安全系数”而出名,尽管汽车发动机技术性和汽车底盘技术性算不上一流,但也可以给到吉利非常好的支援。这就如同你来拼装一台电脑上,尽管用的是金河田的主机箱,但里边是技嘉主板、英特尔i9CPU、英伟达显卡GTX系列产品独立显卡这些;你买一辆吉利,告知他人是volvo的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技术性,那旁人就不容易感觉你很差。
领克的发布是战斗力的反映
要我国顾客买中国车,说简洁实际上也比较简单,便是你要给人感觉你是确实有硬实力,包含设计方案整体实力、产品研发整体实力,而领克知名品牌便是这两个整体实力的反映。
“asri,真丑!”很多人见到领克的风格时一定会有这种的念头,但如果你看久双眼,看久一点,你能看到实际上 还不错,十分有个性和潮流气质的设计方案。再看回吉利的设计方案,实际上也是很符合国家的中庸思想,它也许没有最与众不同的,但它也不是最丑的。
吉利到底值得买吗
吉利的车如今各层面实际上 早已做得很非常好,仅仅包含吉利以内的全部自主品牌,如今最缺乏的或是一个记忆力点,一个令人想要伸出手出钱包的回忆点。你能这样了解:买丰田汽车是由于经久耐用、买本田是由于汽车发动机好、买马自达汽车是由于操纵好、买大家是由于信誉好。
也许你可以说吉利的高性价比,但国产车全是那般,算不上是吉利的回忆点。买吉利是由于哪些?像郑强教授那般适用国产货?大家很多人没有那麼高的醒悟。
10月8日,吉利汽车在微博公布了9月销量的海报。全家族车型的单月销量销量破十万台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应验了那句年年这个时候流传的金九银十。不过在满是喜讯的海报中间,吉利汽车还发布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吉利全新的轿车?星瑞已经全面到店。这就意味着这款车可以进行线下的试乘试驾。
就这还没结束,10月10日,吉利汽车又在微博发布:吉利星瑞设计师推荐款可以接受抢购,抢购价为13.77万并且限量3000台。一系列的操作,可见吉利对于这台全新CMA架构打造的宽体轿车星瑞是自信满满。既然消息已经发布,小编我就按照的流程看看如何才能抢到着3000台中的一辆?
按照的规定,预定吉利星瑞设计师推荐款必须要试乘试驾。小编我为了避免试车的人多,特地赶了一大早跑到了广州一家吉利4S店。很不巧,销售说:店里面的展车还要再等三天才能到店,而且全广州现在仅有两家4S店才用展车。
展厅内都是吉利家族现款在售车型
作为一线城市,全广州有七家吉利汽车4S店,展车连一半都未安置到位,并且距发首次发微博宣称全面到店已过五日,怎么叫人抢购?
这还仅仅只是展车,销售还补充说:全广州现在几乎没有吉利星瑞的试驾车,先试乘试驾还要等更久。
这第一步就卡死了,还叫人怎么预定?
宣称必须要和合资品牌的明星车型做对比,以小编的理解就是找同价位卖的非常好的合资轿车,也就是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和别克英朗等等。不过,店内并未提供可以对比的车型。也就是想进行对比,还必须要自行前往这些车型的4S店了解试驾才行。
这种非常宽泛并无具体安排的步骤,真不是该如何去实现?
到了第三步就非常简单了,只需要登陆网站,进行个人信息登记等一系列操作交3000元的预定金即可。作为吉利星瑞设计师推荐款,还会提供很多普通车型没有外观的包围设计和车内定制的物件,确实很吸引人。
可是,第一步都没实现,怎么能到第三步。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都会觉得小编太吹毛求疵,这种新车未上市的抢购活动无非就是交个预定金,制造个噱头。然而并不,之所以小编会这么干,还是因为官方网站的海报明确标出了要成为星瑞车主就是要完成这三个步骤。这是个吉利官方在较真!
官方明确通知
很显然吉利这次想这么迅速的把吉利星瑞的展车铺开,宣布价格并且欢迎试驾,就是想用依靠消费者来宣传吉利星瑞,然而吉利没能力且星瑞没有亮点。
作为国内主流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车全国有近千家销售网点,也就是说想满足全面到店且能试乘试驾就要有上千台吉利星瑞。这对于一台首次亮相还不足半个月的新车太难了。
车展上吉利星瑞的实拍图
本以为吉利星瑞作为家族的首款中型轿车,是真的去挑战同级别的合资轿车。但是抢购价13.77万,似乎已经决定了吉利星瑞的正式价格最高不会超过15万。这个价格还是跟品牌的紧凑级轿车看齐,根本无法挑战,没有可以争议的论点。不过,好消息是这么便宜的价格就能买到沃尔沃的发动机,确实性价比很高。
其实3000台预定并不是很难,甚至这个目标安排到吉利汽车的每一个销售自己都可以完成,毕竟3000元的预定金是可以退还的。这样的预定目标可有可无。
自从特斯拉解除了公关的新闻在汽车圈爆炸之后,曾任吉利公关总监一职的吉利汽车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先生转发了这个消息并评论:"好吧,脑后嗖嗖的凉意。"之后,吉利就玩了一个这样的操作。吉利很想学特斯拉的套路,把吉利星瑞交给消费者去评论宣传。
然而,特斯拉人家是厂家直销,说白了没有中间经销商环节,老板直面和消费者"互动"当然没问题。对于传统厂商吉利来说,想玩互动营销,还得要靠经销商去执行,那这中间的环节和执行力要求必须非常高,否则就会出现今天的情况,我想试驾,我想抢购,但试驾车去哪了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