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新突破_新能源汽车新科技
1.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技术突破
2.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解读
3.新能源汽车用了哪些先进技术
4.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突破,如何确保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5.2021纯电动汽车有哪些技术突破?
现在所有制造新能源车型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寻找相同的“圣杯”,一个可以续航将近500公里、充电只需10分钟、不需要庞大的加热冷却系统、循环超过800次(将近40万公里)仍能保持80%充电能力,更重要的是不容易自燃,这是固态电池发展的前景。那么,丰田将为大家带来好消息,官宣明年将准备发布一款上述场景的全新固态电池组原型车。
你可能不信,但请不要关闭页面,角师傅将所知道的消息与大家分享。
目前,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是电动车发展之路上的最大阻隔,尽管10分钟充电速度还是要比燃油车加油时间多得多,但至少比现在“一个对时充”要快太多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丰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就在上周,大众官宣与美国加州QuantumScape公司合作开发出一套全新固态电池,因此大众为其很砸了2亿美元。
丰田这次和松下合作,目前他们手握超过1000项固态电池的技术专利。日产表示自己也在研发固态电池,并宣称将在2028年带来一款“非模拟”车辆。目前,丰田主要的动作是在氢动力上,下一步他们将推出全新升级款氢动力?Mirai。与此同时,日产也将推出旗下首款纯电SUV——Ariya。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丰田,还是日产,他们背后都有日本支撑着。据统计,日本目前正组建一个超过2万亿日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脱碳技术。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支持新固态电池组的研发。目前日本两家大型矿业石油公司,三井物产与出光兴产正在建设生产固态电解质的基础设施。
日本目前正在与时间赛跑,赶在中国、韩国之前推出性能优于现有锂离子电池组的全新一代固态电池组。三星已经宣布研发出一种使用银碳替代锂离子的固态电池组,这款原型固态电池组容量只有现有锂电池组的一般,但续航能力已经超过了500英里(800公里)。
中国方面,工信部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明:“到2025年、?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分别需达到400Wh/kg、500Wh/kg。”?指标分别对应当前乘用车动力电池单体平均水平170Wh/kg的2-3倍。
我国正位于第二代向第三代锂电发展的过程中。正极材料的选择上,我国已由磷酸铁锂转向三元,并逐渐向高镍三元发展。负极材料当前产业化仍集中于石墨材料,未来也在向硅碳负极进行过渡。
写在最后:
全新一代固态电池组竞赛已经吹响,丰田宣布在2021年生产搭载新一代固态电池组的原型车。因此,我们已经知晓全球汽车制造商未来主导研发技术方向在哪里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技术突破
在所有的汽车诊断技术中,比较常见的传统技术就是人工检测与诊断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依靠检测人员的实践操作经验来完成的,不用相关检测设备进行,完全是检测人员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故障诊断的一种技术。
通常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大都是先让维修检测人员进行人工诊断,主要是用手摸、用耳朵听或者眼睛看等来大体找出发生故障的具体位置和引发原因,从而选择合适的维修检测方法。这种诊断技术的成本不高,然而检测诊断的结果准确性也有待提升,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从而增加汽车行驶的安全风险,因此这种技术并不太适合当前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
相比较而言,新能源汽车比较先进,因此其故障诊断检测设备也需要不断革新,然而,当前的一些诊断检测设备需要人工检测技术的大力支持,不少体型较大的汽车不用拆开就能借助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检测,从而有效提升维修检测的准确性。
利用现代化的检测诊断设备能够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不少数据在规定范围内就能从侧面表明状态正常。如一些数据超出正常范围,就能从侧面说明相应部位存在问题,及时找到故障位置和原因,并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的现代化仪器诊断成本较高,相对的,这种检测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也较高。
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工作水平,还能满足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需要,汽车的维修检测工作需要重视智能化设备功效的发挥,从根本上提升汽车的维修检测有效性。
与传统汽车相比较而言,新能源汽车更加重视能源的节约和环保,这类汽车的运行能耗较低,其中的智能化设备也能够更好地彰显出汽车的节能、环保功能,智能化设备检测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检测新能源汽车的胎压、空调以及电路问题,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限制性问题,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技术突破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从月度走势看,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呈现低开高走、不断加快的态势。
从国际市场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在上海外高桥港区的一处汽车滚装码头上,超过1万辆各品牌汽车等待装船出海。
尽管产销同比大幅增长有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但总体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表现稳健,产业供给能力、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正成为稳工业重要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增强农村电网的支撑保障能力等,逐步破解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堵点”“痛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但产业链的盈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稳定汽车消费、扩大内需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加快新体系电池、汽车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新能源汽车用了哪些先进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一定不是体现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内饰屏幕,真正体验车企造车技术的是三电系统——“三电”(电池、电控、电驱动)。
一、电池
现阶段电池仍旧是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占比最高的一项大约在40%左右。
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一般又称为动力蓄电池,是指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主要用于接受和存储由外置充电装置和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提供的电能,并通过高压配电系统为驱动电机、电动空调压缩机、PTC 加热器等高压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关乎到汽车的续航里程及行车安全等等诸多方面。电池的关键在电芯,电芯最重要的材料便是正负极、隔膜、电解液。
正极材料广为熟知的有磷酸铁锂、三元锂、钴酸锂、锰酸锂以及镍氢电池等。
先来了解下影响电池使用性能的几个主要参数:
正极材料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安全性能,乃至整车的安全性能,这也就不难解释某某品牌的电池自燃现象了。
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分为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质量能量密度是指电池单位质量所能输出的电能。体积能量密度是指电池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电能。很显然能量密度越大,同样体积或质量的电池能够携带的电能就越多,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就越大。另外还有一个功率密度,衡量的是电池的瞬间放电能力,功率密度越大,放电能力越强,车辆的瞬间加速能力越好。
所以能量密度不够高也是目前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很大原因。
目前市面上常见车型电池类型选用情况:
通过车企对动力蓄电池的选择也可以间接反应出各车企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思路,有些更加注重续航里程,有更好的续航体验;有些车企更加注重行车安全,更加注重安全第一的理念。
目前市场主要是磷酸铁锂与三元锂之争,其他已经基本被乘用车淘汰。
二、电机
驱动电机是电动汽车驱动装置的核心部件,应用于各种电动汽车上。驱动电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性能。
电机由三部分组成:定子、转子、壳体,电机技术的关键点在定子、转子。它承担了与新能源汽车行驶相关的所有功能。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有正转和反转,正转即为向前行驶,反转即为倒车。并且还要有很广的调速范围,在能量回收工况时可充当发电机来用。
目前常用的驱动电机有三类:直流电机、永磁同步电机、交流感应(异步电机)电机。
其性能差异对比如下图:
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应用非常广泛,上图这种相比大家都不陌生吧
缺点在于:效率低、质量大、体积大、可靠性差。新一代电动汽车已经淘汰该电机
感应电机
感应电机和永磁结构是相似的,本质都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电流。它们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转子,一个有磁,使用永磁材料,一个没有磁,通常使用铝或铜材料。
感应电机抗高温性能强,环境适应性更加佳,感应电机虽然最高效率小于永磁电机,但是平均效率表现得更好。不过缺点在于感应电机不容易控制,在研发成本上是增加的,不过在原材料成本上要小于永磁电机。
永磁电机
永磁电机转子的磁场是由永磁体产色的,避免了因生磁导致的电能损耗,而且尺寸和质量偏小,布置相对灵活。
缺点有高温退磁风险(考验电机散热能力),空载损耗略高。
不过现在的一些4驱或者双电机性能取向的车型,会用两者搭配的方式。因为四驱的电动车架构下当不需要那么高的性能时可以仅让一个电机工作但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存在永磁体空载时会产生反拖滞阻碍车辆行进异步电机没有永磁体空载时没有反拖滞,所以永磁同步电机空载损耗会高于异步电机。
因此四驱的动力要实现近两驱的能耗就需要“同异”搭配,效率最大化。
电动车极限的动力输出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在日常行驶低负荷工况下以永磁同步电机驱动为主处于随动的状态,实现近两驱的能耗。在加速工况下双电机最大输出实现四驱的动力,可以给整车带来更好性能体验和综合能耗。
机械传动装置:
机械传动装置是将电机输出机械能传递给车轮的装置。因为电机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调速性能,现在的机械传动装置一般都是固定速比的减速机构,不再需要变速器,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不做太多介绍。(下阶段的2/3挡电动车专用变速箱其实也取决于车企想不想做和划不划算做而已)
目前电机和机械传动装置基本是机电集成一体化的,可以做到传动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质量更轻,体积更小。
三、电控
电控部分基本相当于车辆的神经中枢,相当于人类的大脑,起着控制整车运行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作为传统发动机(变速箱)功能的替代,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同时,电控系统面临的工况相对复杂:需要能够频繁起停、加减速,低速/爬坡时要求高转矩,高速行驶时要求低转矩,具有大变速范围;混合动力车还需要处理电机启动、电机发电、制动能量回馈等特殊功能。
电控方面,对于一般的主机厂来说,真正掌握的只有整车控制器,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与传统汽车的整车控制器差别并不是很大,它的成熟度也比较高。
此外,电机的能耗直接决定了固定电池容量情况下的续航里程。因此,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在负载要求、技术性能和工作环境上有特殊要求:
1、驱动电机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实现轻量化、低成本,适应有限的车内空间,同时要具有能量回馈能力,降低整车能耗;
2、驱动电机同时具备高速宽调速和低速大扭矩,以提供高启动速度、爬坡性能和高速加速性能;
3、电控系统要有高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速率,并同时提供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机电控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其技术、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成本。
目前,国内在电机、电控领域的自主化程度仍远落后于电池,部分电机电控核心组件如IGBT 芯片等仍不具备完全自主生产能力,具备系统完整知识产权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仍是少数!
最后,国内绝大部分自主品牌仅掌握了整车控制器与三电集成技术,对三电零部件技术却仍是处于落后的阶段,毕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合资品牌方面,没有电芯是它们唯一的软肋,他们更多的通过自己设计电池组与电池管理系统,进而掌握动力电池技术弥补了这个缺陷。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瓶颈将逐个被突破,那时的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安全问题,充电问题,成本问题都不会再成为车主朋友和车企关心的问题,届时的新能源汽车也会变得更加成熟,市场占比更加广泛。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突破,如何确保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1.?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源,这些电池比传统汽车的铅酸电池更先进,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续航里程。
2.?充电技术:新能源汽车需要通过充电来获得能量,用了许多充电技术,例如快充和慢充。快充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电池充电,但对电池寿命有一定影响,而慢充则更为稳妥,充电时间较长。
3.?电机技术:新能源汽车使用电机作为驱动力,用了一些先进的电机技术,例如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等,这些电机能够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动力输出。
4.?能量回收技术:新能源汽车使用能量回收技术,通过制动过程中回收能量,将能量储存到电池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行驶里程,还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
5.?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用了一些智能控制技术,例如车载系统和车联网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帮助驾驶者更好地掌控车辆状态和行驶路线,提高行驶安全性和效率。
这些先进技术使得新能源汽车在能源利用率、环保性、安全性和智能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021纯电动汽车有哪些技术突破?
供应链管理、现金流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汽车行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再加上汽车产销上的压力施加让汽车行业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在这些风险因素的叠加之下汽车产业链以及供应链该如何稳定的发展,也是汽车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很多汽车产业已经从整车、城市造企业以及整机作为发展的龙头,进而让车的上下由企业管理机构与其相关服务业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动态的关联体,一起为汽车的销售、购、服务以及生产等方面做到很好的整合,因此供应链的完善是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
对此汽车产业可以利用供给侧的改革,进而扩大生产内需使消费有所回升,从而提升居民们对于汽车的购买意愿以及能力。除此之外对于外贸外资也需要做到很好的稳固,因为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汽车的内部产业也会相应的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也需要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促进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进而使汽车企业和产业能够稳步的发展。
汽车在验证、服务、开发、销售等过程之中也需要不断的优化,让消费者感受到服务的体验感,让汽车的整体价值得到有效的创造和优化。尤其是硬件部位更应该做到很好的技术研发,而且软件定义汽车这一概念也被大众普遍提及。所以很多汽车产业也可以通过这一定义让汽车的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进而可以让汽车的产业链进行重新的构造,促使新软件新硬件以及车辆在内容、通讯、运营等方面做到很好的提升和优化。
最后如果产业链之间没有达到很好的协同发展的作用,那么整车则是汽车产业之间非常关键的部分。因为很多汽车产业正在面临着深度重塑的关键时期,一旦新车的销量开始下降,那么就会惨遭行业的淘汰。所以将的配置进行优化,如何让零部件企业在大浪淘沙之下保留下来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这种经过种种磨难能够留到最后的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会得到整车产业的倚重。
在很多方面纯电动汽车技术都取得了突破:
1、获评前沿技术的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用超级铜线
2、 基于AI算法的电池热失控云端预警技术
3.、无线智能网格网络的电池管理系统
4.、高转矩密度重载电动轮系统关键技术
5、 高效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技术
6、获评创新技术的所属企业与具体技术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超高性能永磁同步电驱系统关键技术
7、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热失控热扩散测试技术
8、 特斯拉公司的优化热源的电动汽车热泵技术
9、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技术
1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大阵列高分辨毫米波雷达
11、地平线公司的基于高效能AI芯片的车载智能交互解决方案
12、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无钴突破性技术
13、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面向电动汽车超大规模接入的充电网技术
14、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重型商用车大功率金属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
“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是首个面向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评选,评选工作由28位国内外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等科技创新领域有重要建树、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科学家及知名专家组成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具体负责。该评选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重要同期活动,旨在准确把握全球新能源汽车在前沿技术研究及创新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关键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引导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加速突破。评选结果在每年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向全球发布,此前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举办,受到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