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菱星马拟向吉利商用车定向增发 专家:可以补强吉利商用车短板

2.负债超千亿走上绝路 又一家自主车企要完?

3.入股力帆,吉利是福是祸?

4.你怎么看待吉利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5.科创板大门敞开,吉利难逃“真香定律”?

6.手握193亿元现金储备,再配股筹资60亿,吉利又要有大动作了?

吉利汽车负债_2020年吉利集团负债率

今年8月份,力帆集团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

破产的下一步就是资产重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吉利对力帆势在必得。此后,吉利将工作重点转移向力帆,想要借助力帆的上市资格来借壳进行资本运作。

然而,最近一则消息让力帆的资产重组又生出了很大变数。10月13日晚间,*ST力帆(力帆股份601777)发布《关于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公告》,内容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于2020年10月12日、13日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力帆控股、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年过80的尹明善大概怎么也没想到,10年前还是重庆首富的他,晚年居然被亲生儿子摆了一道,一把年纪还要被立案调查。

虽然公司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调查,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不产生影响。

毕竟力帆控股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公司47.08%的股份。尹明善先生、陈巧凤女士、尹喜地先生、尹索微女士以上四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0.49%的股份;以上四人通过持有力帆控股的股份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共计47.08%。如果由于调查,导致股权方面有变动,那么对股价还是会有影响的。

吉利怎么办?

除了尹明善一家人要接受调查之外,受到影响最大的可能要数吉利了。就在近日,*ST力帆发布了关于招募重整投资人的进展公告。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将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参与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

后者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便是由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两者分别持有99%和1%的股份。虽然吉利与力帆此前一直否认两者间的收购关系,但从相关公司的组成情况不难发现其中的联系。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此前也公开表示,正寻找机会积极筹备项目落地重庆,因此有理由相信,吉利将收购力帆。吉利希望依靠力帆在重庆的地理位置,大力开发西北市场,再借助力帆上市的进行整合,令吉利汽车在资本市场中赢得更多便利性。

但是吉利意图收购力帆并不是简单的企业间的行为就可以摆平。此次力帆重组是在重庆市府层面主导的情况下完成,因此大框架还是会有重庆市进行把控,吉利后续也是要听指挥的,而不是财大气粗想怎样就怎样。

而力帆再次暴雷据悉此前披露的公司违规对外担保事项有关。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ST力帆违规向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对外借款提供担保,彼时涉及尚未偿还的借款余额5.5亿元,担保权人为富滇银行和工商银行,上述担保中的2亿元将于2020年3月21日到期。2020年4月,*ST力帆方面披露信息称,富滇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发送相关函件,确认解除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上述全部担保责任等。

对于彼时违规担保的主要原因,*ST力帆方面披露称,系经办人员对担保事项理解有误,认为担保事项未上征信系统,仅为银行内部形式性要求,在银行要求公司提供和出具相关文件时,内部审核未严格把关,疏忽大意,未深刻理解到此行为属于违规担保。

不过,力帆担保违规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披露,如今时隔半年之后,选择这个时间节点立案调查,颇“意味深长”。或许吉利应该好好想想,此刻接盘是不是划算的买卖。早前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吉利汽车或将收购力帆股份,力帆将仅仅保留摩托车板块,其余部分将由吉利汽车全面接盘。

据力帆股份2020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5.84亿元,净利润为-25.95亿元,净资产仅剩1.06亿人民币,负债高达167.7亿元人民币。这样的空壳对于谁都是累赘,要不是背后关乎着一方水土,实际上吉利甚至都没有入驻的价值。

排队破产还有谁?

实际上,力帆只是目前濒临破产的自主品牌其中一个。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于自主品牌倒闭潮以及清理僵尸车企各种消息在网上盛传。

自主品牌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可能三大品牌已经迎来了春天,但是大多数的自主品牌却依然在苦苦挣扎,从已经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除了一线三大品牌9月销量悉数过10万之外,第二梯队的奇瑞集团月销量为6.9万辆,比亚迪单月销量为4.22万辆,红旗品牌单月销量为2.15万辆,上汽乘用车销量目前还没有公布。除了这些品牌之外,其他自主品牌的情况可能就一言难尽了。

国内汽车缺少比较完整的退出机制,所以这些厂商并没有对外公布破产倒闭的消息,这样的厂商很多,包括已经事实破产的北汽幻速、比速汽车、华泰汽车、猎豹汽车、君马汽车,以及即将走向覆灭众泰、汉腾、大乘等一系列车企,事实上很多自主品牌恐怕都难免在这样一次市场“筛选”的过程中掉队!

而这批被筛选掉队的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抱有投机初衷进入国内汽车市场的,还是为了挣快钱。很多车企看到国内汽车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便在没有任何核心技术,也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和装配经验的基础上,便进入了汽车市场,周期非常短,尤其是一些新品牌,推新车就像下饺子一样,速度和频率非常快,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因此这种带有投机性质的企业被市场淘汰掉实际上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行业规范的一种负责。

百姓评车

力帆们的集体衰败实际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潮水褪去之后,方才知道是谁在裸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菱星马拟向吉利商用车定向增发 专家:可以补强吉利商用车短板

3月30日,吉利汽车(00175.HK)发布了2019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去年吉利共销售136.16万部汽车,同比下降9%;总收益达4亿元,同样下跌9%。

在汽车销量和总收益纷纷下滑的同时,吉利汽车2019年净利润(股东应占溢利)更是同比大幅下滑35%至81.90亿元,上一年同期净利润为125.53亿元。

“吉利汽车和整个行业相比算稍微好点。”3月30日,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我们,不过从收入降幅、净利润降幅来看,就不太匹配,利润降幅大。

截止今日下午收盘,吉利汽车报收每股11.28港元,较昨日下跌4.08%,总市值为1038.19亿港元。

3月30日,我们就销量、净利下滑及公司发展的问题访吉利汽车公关部,其表示,2019年的利润同比下滑有多因素影响,包括销量、新能源补贴退坡、加大促销等等。

同时,吉利汽车方面还表示,公司2019年的毛利虽然同比下滑,但吉利的毛利水平在行业始终是中等偏上。

难敌车市疲态?净利润下滑35%

2019年国内车市整体下行的趋势在吉利汽车的销量和收益上也能窥见一二。

业绩报告显示,去年吉利汽车总销量为136.16万部,同比下降9%,上一年同期共售出150.08万部。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国内乘用车销量为2069万部,同比下降7.4%,相较于国内汽车全年销量的降幅,吉利汽车的下滑更甚。

虽然总体销量有所下滑,吉利汽车的出口却有着大幅回升。

数据显示,2019年吉利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销量约为130万部。同时,吉利汽车表示,由于年内推出了多款新产品至出口市场,2019年吉利汽车的出口销量大幅回升109%至6万部。

曹鹤向我们表示,吉利汽车去年的出海成绩不错,同时对于国内车企来说,走向海外也是大趋势,不过,今年可能会受影响。

在业绩报告中,吉利汽车坦承,由于年内销量下降幅度大于预期,加上需求疲软及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定价压力等因素,全年总收益減少9%至人民币4亿元,上一年同期约为1066亿元;净溢利总额由上年同期的127?亿元減少35%至83亿元;扣除非控股股动权益后,股东应占溢利(净利润)由126亿元減少35%至82亿元。

据我们统计,2019年吉利汽车净利润下滑,是其净利润连续4年增长以来的首次下滑。数据显示,2015年吉利汽车净利润为22.6亿元,同比增长58%;2016年为51.1亿元,同比增长126%;2017年其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增长108%;2018年为126亿元,同比增长18%。

3月30日,资深汽车分析师张翔告诉我们,吉利汽车净利下滑和整个行业大环境不好有关,其次,吉利汽车在与沃尔沃的合作以及对戴姆勒的投资等方面加大了支出成本,也导致了吉利的净利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吉利汽车每股盈利水平也有所下降,业绩报告显示其2019年每股盈利为0.90元,摊薄0.89元,该项数据较上年的1.40元和1.37元分别下滑36%和35%。

此外,吉利汽车在业绩报告中还表示,由于国内乘用车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集团董事会初步将2020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41万部(包括领克汽车),相较于2019年总销量增加约4%。

“对年初设定的141万辆的目标目前不作调整,我们对全年的目标还是充满信心。”吉利汽车方面向我们表示。

2020或为最艰难的一年

新年伊始,国内车市遭遇开年“滑铁卢”,由于疫情影响,前两月销量近乎腰斩。

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吉利汽车也“难逃一劫”。3月9日,吉利汽车公布了未经审核的2月份汽车销量,其中2月总销量(包含拥有50%权益合资公司所销售领克汽车的销量)为21168台,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5%。

进入三月份,车市开始复苏。不过与此同时,国外主流的欧美汽车市场,相继爆发疫情,全球汽车产业备受冲击,展望未来依然不容乐观。

对此,吉利汽车在业绩报告中表示,现存政治及经济不明朗因素将继续影响国内的乘用车需求,同时最近爆发的疫情严重影响其供应链和产量水平,对吉利汽车在2020年的营业额、盈利能力构成额外压力,预计目前的不利因素将在短期內持续,2020年可能成为本集团历年来最艰难的一年。

面对海外疫情的持续,吉利汽车如何延续去年出海业务的上涨势头也引人关注。

吉利汽车方面向告诉我们,由于海外疫情加剧,目前已全面排查海外供应商,在2月23日,就对23个国家疫区177家供应商展开全面排查,并紧急安排后续订单前提拉动,压缩国际物流周期,对海外供应风险形成动态管理。

不过,吉利汽车在面对车市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现金流也有所上涨,其去年现金余额增长了23%至193亿元。业绩报告显示,鉴于集团良好的营运现金流以及发行的5亿美元优先永续资本证券,集团总现金水平(银行结余及现金+已抵押银行存款)按年增长23%至193亿元。

与此同时,吉利汽车的总借款也上涨了21%,报告显示,吉利汽车集团总借款(包括银行借款及应付债券)增加21%至41亿元。

在流动负债方面,吉利汽车面临着较大的偿债压力。报告显示,其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高达478.73亿元,不过其流动资产同样高达500.14亿元。

吉利汽车此份业绩报告难言亮眼,不过,花旗银行在吉利汽车公布业绩报告后却依然维持了“买入”评级,目标价19.9港元。

截止今日下午收盘,吉利汽车报收每股11.28港元,较昨日下跌4.08%。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负债超千亿走上绝路 又一家自主车企要完?

华菱星马拟向吉利商用车定向增发。

11月12日,华菱星马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1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95亿元,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吉利商用车集团,后者以现金方式认购公司本次发行的全部A股股票。

对于此次认购华菱星马新增股份的意义和目的,吉利汽车方面没有进行详细解读,只表示此举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

今年7月22日,华菱星马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安徽星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马鞍山华神建材工业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完成后,吉利商用车集团将持有公司15.24%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2016年吉利收购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在2017年吉利又豪掷33亿美元,获得沃尔沃卡车8.2%的股份和15.6%投票权,位居最大单一股东地位。但是,从目前来看,吉利四川商用车公司的产品更多专注于增程式动力系统及甲醇动力系统等新能源领域,收购华菱星马,可以快速的获得传统重卡技术领域的和技术储备。

招银国际研究员白毅阳表示,吉利在商用车领域起步相对较晚,表现远没有其在乘用车方面亮眼。从吉利控股的关联方来看,戴姆勒、沃尔沃集团等优秀跨国车企,除了在乘用车领域具备较强实力外,在商用车领域也表现亮眼。因此吉利集团希望通过并购补强其在商用车领域的短板,并利用新能源发展的机会,实现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弯道超车。从技术上,华菱星马主要在发动机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短期内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长期来看,吉利将利用上市公司着力发展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从这个意义上看华菱星马的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帮助更大。

中国是商用车第一市场?吉利欲有所作为

目前中国商用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占全球销量的一半,2019年销量达到436万辆,在乘用车市场上升放缓情况下,还出现了1.9%的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73.5万辆和374.1万辆,同别增长21.5%和19.8%,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四季度商用车受政策、投资的拉动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向好发展,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新基建等需求,商用车市场的前景有着很大潜力。

吉利汽车自然不愿错过这个难得的市场机会。

吉利控股旗下有三家汽车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新能源,囊括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太力飞行汽车、曹操专车等知名品牌。总体看,乘用车表现突出。

但商用车方面,尽管此前吉利收购东风南充有了远程商用车品牌,但远程商用车主要在纯电、甲醇、氢燃料等新能源方向,但目前的商用车市场特别是重卡方面还是以传统燃油车为主,吉利目前难与东风、解放,乃至江淮、等重型商用车厂商抗衡。

此前,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设定了“2020年实现商用车年销25万辆”的目标,在此情况下收购华菱星马显得势在必行。

华菱星马被收购前情况不佳

华菱星马前身为成立于10年的马鞍山市建筑材料厂,2003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2004年引进日本三菱技术进入卡车领域。2019年,华菱星马与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等一同跻身“中国汽车(卡车)企业创新排行榜TOP5”。

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9年,华菱星马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徘徊在0.5亿元左右。

2019年华菱星马中重卡累计销量为18044辆,同比下降11.03%。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及2020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41%、76.88%、76.55%和80.17%,存在较大财务风险。

2020年一季度,华菱星马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1亿元,去年同期约为596万元,同比大幅下滑1941.73%。

面对不尽人意的销量和白热化的重卡竞争市场,逐渐边缘化的华菱星马也在寻求助力和转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吉利商用车应该是华菱星马最适合的“归宿”,两家企业在甲醇重卡战略规划上志同道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入股力帆,吉利是福是祸?

随着众泰、海马、力帆、猎豹等出现破产危机之后,华晨汽车也加入了队伍?

此次破产重组的申请人是格致科技,是华晨汽车的供应商,被申请人则是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据猜测,双方或存在资金纠纷,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每每听到华晨二字的时候,多数人想到的是华晨宝马,而其自主板块已经没了什么声量,难道真的是不行了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朋友甚至是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是国企,不会让它出事的,不用太过担心!

国企是真,但此次危机能不能化解还真是未知数。

一般情况下,公司存在资不抵债时可以申请破产,法院批准进入破产程序后,公司将面临清算或破产重组。

根据2020年华晨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截至2020年第一季末华晨控股总资产为1754.37亿元,总负债1226.75亿元,净资产527.62亿元,资产负债率69.93%,负债水平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按第一季度这个数据看的话,也许华晨汽车尚不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所以此次被申请破产重组会如何还得继续观察。

不过,华晨汽车所面临的危机并不只是负债,其信用等级从A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为负面。今年华晨汽车多次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次数达19次,年内累计被执行金额达1.67亿元,当前被执行总金额近3.9亿元。

种种负面缠身的华晨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总会有“东窗事发”的一天,而这些负面其实都源于自主板块!

这么多年来,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就是华晨的利润奶牛,甚至也因此掩盖了自己造血能力的不足!根据华晨中国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14.5亿元,净利润40.25亿元。不过,去掉华晨宝马贡献的43.83亿元净利润,其实华晨中国本身亏损超过3.4亿元。

2015-2019年,华晨宝马给华晨中国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38.23亿元、39.93亿元、52.33亿元、62.45亿元和76.26亿元,5年时间华晨宝马向华晨中国贡献了269.2亿元,要是剔除华晨宝马利润分成,那华晨则累计亏损34.84亿元。

毫无疑问,华晨就是靠着华晨宝马这头“利润奶牛”,但宝马成功将自己在华晨宝马的股比从50%提升到75%之后,华晨的日子可就没以前那么舒坦了,此后能分得的利润可是直接减半。

反观自主板块的中华汽车,旗下车型的总月销量都没法过千台。花费26亿研发打造,用着宝马发动机的华颂7,如今几乎可以说是被判了“”,如此境地可见造血能力是有多么的不足。

销量跌至谷底,产品线极其匮乏,财务和运营又危机重重,再加上华晨宝马持股比例的下降,华晨当下已是合资、自主双线溃败!

曾经,华晨是有希望改变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带来大变革的车企,那会儿的***叫仰融。

1992年10月,成立仅一年多的华晨汽车在美国纽约股票挂牌上市,这是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融资的企业。凭借着仰融的一顿资本运作,10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以华晨汽车为核心,包括至少4家纽约、香港、上海上市公司及大量非上市公司,资产一度达到3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华晨帝国!

2002年,第一代中华轿车正式上市,它承载的是仰融的野心,是当时有能力挑战合资中高级轿车的自主车。也是在这一年,华晨和宝马的合资项目获得批复,但是仰融却离开了,因为他的发展方向和“上头”有很大的出入,最终决裂出走。

接下来便是祁玉民接手华晨的时代,到了去年离任时,华晨集团已经是一家营收超2000亿元的大型汽车集团,是辽宁省的税收保证之一。

对于宝马而言,有了华晨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导入了3系、5系、X1等多款车型进行国产化,随着销量不断增长,利润自然是水涨船高。而反观华晨自身的自主板块,却已经是一滩烂泥……

和宝马合资多年,引进了宝马的发动机生产线,但没有在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等相应的领域大力研发,时至今日也看不到能够换来市场的实质性核心技术。简单地看,一路走来的华晨渐渐地成了宝马的代工厂,走着走着“奶牛都瘦了”!

2018年,华晨与宝马双方就已经对外宣布,宝马将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将股比提升至75%,并将于2022年完成股权调整的变更工作。

在多数人的眼里其实并没有华晨,只有华晨宝马,甚至可能前两个字只存活在新车落地之前!

华晨没有大力去做自主研发的事情,对宝马又过于依赖,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足为惜。过去的华晨底子确实弱,自主研发的事情也不是说搞就能搞,但问题是并没有看到华晨领导层面有这一份决心。

这几年是自主大洗牌的阶段,马太效应也正在不断加剧,而像陷入破产危机的海马、力帆、众泰等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核心技术。正面的例子诸如吉利、长安、广汽、长城、比亚迪等等,都有自己研发体系且已有一定的规模。

至于华晨,并不是没有技术可用,更多的还是不思进取。如今的华晨一旦从华晨宝马那“断奶”,便会陷落深渊。华晨还能不能站起来?地方国企不是万能的护身符,更不是免死金牌,要活得像样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你怎么看待吉利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万万没想到,吉利还是在力帆濒临破产的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11月9日,ST力帆发布《*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草案)之出资益调整方案的公告》,确认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

显然,对于力帆而言,这无疑是件大大的好事。毕竟,眼下的力帆早已资不抵债,而此时有人肯愿意出资收购,已经是近乎圆满的结局。需要指出的是,力帆作为一家老牌车企,也确实存在着一定价值。无论是生产资质、亦或是新能源领域盼达用车和换电等出行服务都是市场上难能可贵的。而这,也正是吉利得以慷慨解囊的原因所在。

吉利接盘

11月10日,力帆汽车发布公告称,2020年8月21日重庆五中院依法裁定力帆股份重整一案,并于当日作出《决定书》。

公告指出,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为力帆股份的管理人,负责开展重整各项工作。在本次重整中,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确认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

对此,力帆股份表示,重整执行完毕之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将得到实质改善,可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得以提升。

另据公告显示,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将取代力帆股份,成为*ST力帆控股股东。其实,满江红基金由重庆两江股权基金和吉利迈捷组合而成,可见,满江红和吉利的关系极为深厚。而这份在11月10日公布的消息记录在《重整调整方案》中表明,力帆将在11月25日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和股东大会,也就是说,只要双方在会议上达成一致,吉利入股力帆就彻底成立了。

吉利的“小心思”

吉利汽车近些年来颇为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买买买”,先后收购了路特斯、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等汽车品牌,并且均为吉利带来了不错的收益。而吉利此番慷慨解囊,自然也是冲着利益而来。

众所周知,吉利近期一直在高调推进换电布局。今年9月,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在重庆亮相。吉利汽车方面表示,今年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2023年落成200余座换电站。截至目前,吉利已在全国签约超过千座换电站。

巧合的是,力帆在换电领域也曾下过“血本儿”。2018年5月,力帆股份宣布通过定增方式募资的24.8亿元,用于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车平台开发、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汽车16亿瓦时锂电芯等项目。所以,在吉利的换电战略中,力帆股份势必扮演着较为关键的角色。

此外,力帆的盼达用车在共享领域运营多年,如今已有350万的注册用户,而吉利汽车也在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等领域做过很多尝试,就比如目前吉利汽车旗下正在运营的曹操出行。所以,未来盼达用车是否会与曹操出行合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若此事得以成真,无疑也将进一步做大吉利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由此可见,吉利接手力帆,瞄准的正是当下新能源市场的新风口——换电和移动出行领域。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道理放在汽车市场也同样适用。所幸的是,虽说力帆如今早已“朝不保夕”,但好在仍有可利用的市场价值,否则,又有谁肯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呢?

是福是祸?

虽说入股力帆可加速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战略布局,但究竟是福是祸,恐怕还需从长计议。

事实上从2018年至今,力帆汽车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在力帆创始人尹明善年事已高之后,力帆这个“烂摊子”没人接管也成了一件颇为棘手的难题,之前在网上爆出尹明善的子女无一接手力帆汽车,不过今年6月,95年出生的尹明善孙女尹安妮进入力帆董事会,还是给尹家在力帆留下了“火种”。

但此事却普遍不被业界看好。毕竟,这样一个“烂摊子”在尹明善这位身经百战的“老油条”面前都翻身无望,更何况是交给一位25岁刚毕业的长孙尹安妮了。更别忘了,力帆前董事长尹明善在此前更是独揽9亿负债。

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从2020年的财报来看,力帆今年第一季度亏损近2亿,第二季度亏损扩大至24亿元,第三季度力帆预计亏损10亿元,前三季度合计亏损高达36亿。此外,力帆还身负1000多件诉讼,涉及金额达到了50亿元,其可谓是深入膏肓、负债累累。

尽管,力帆这些年的财报与销量数字都极为尴尬,不过也没有放弃它。早在去年十月,重庆就召集地方金融办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组成债委会,一直在协助公司处理债务问题,还要求各部门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或许,这种“偏爱”也是无奈。就算看出了力帆近些年表现出来的力不从心,预料到了力帆将退出舞台,但是依然要资助力帆,让深陷泥潭的力帆在债务阴影下仍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只是,这种“偏爱”未曾换回力帆片刻感动。

所以,如今吉利接手颇有裙带关系,且长期受持续“滋养”混日子的力帆之后,化腐朽为神奇的概率又有多大呢?如果不能,在上述力帆的市场价值面前,吉利又会无偿帮助力帆多久呢?究竟是赚是赔,恐怕这笔帐,吉利要好好算算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科创板大门敞开,吉利难逃“真香定律”?

吉利汽车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收益为537.08亿元,同比上涨36%;净利润为66.70亿元,同比大涨54%。今年前9个月,吉利汽车销量为113.69万辆,同比增长37%,完成其全年销量目标的72%。这样的业绩让其他企业羡慕不已,吉利汽车也顺势以自主品牌****的姿态接受了不少称赞,但出人意料的是,吉利汽车的合作伙伴们似乎并不为吉兴。就在吉利汽车发布半年业绩后不久,其供应商就开始在网上集体"吐槽",称吉利强行要求供应商降价15%,并且经常拖欠货款。

手握193亿元现金储备,再配股筹资60亿,吉利又要有大动作了?

作者:程天琦、编辑:王瑞

核心观点:

1、吉利搭上了回归A股的改革顺风车。

2、科创板能给具有科技潜力的企业提供更“触手可及”的融资机会。

3、部分新势力车企似乎远未能“够得着”科创板,但其上市前景并不悲观。

4、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均已开始“抢滩”科创板。

2007年,和港股“新婚”不久的吉利汽车信誓旦旦许下誓言:不可能回归A股!

如今,吉利也难逃“真香定律”,或将成为第一家回归A股科创板的车企。

6月1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

“吉利股价一定会被炒上天。”亿欧科创主编常亮表示,A股股价一向比港股溢价更多,科创板股票一定可以卖得掉,且卖得很贵。

科创板成立于2018年11月5日,于2019年6月13日正式开板。截至2020年6月23日,已有11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有20家汽车相关企业。

2020年3月27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更新了三大上市要求:行业、科创、市值与财务。三者与企业的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市值、主营相关的发明专利密切相关,没有一定硬实力的企业是难以达标的。

在科创板上市的20家汽车业相关公司均为上游中小型企业,平均市值仅为127.9亿元。截至目前,还未有主机厂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出现,吉利汽车或将成为第一家“吃螃蟹”的汽车制造商。

吉利何以回归A股?

吉利搭上了回归A股的改革顺风车。

根据之前的要求,已经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注册地在境外,经营地在境内)若要登陆科创板,市值不得低于2000亿元。截至6月23日14时,吉利的总市值仅为1205亿港元(1100.3亿元人民币),与上市门槛相差甚远。

不久前的一次调整,为吉利带来转机。4月30日,证监会将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市值门槛降至200亿元人民币。但要求申请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且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从2000亿元到200亿元,科创板的市值门槛直接打了一折,吉利顺理成章达到了标准。但一个新的疑问出现了:吉利的技术力、创新力、竞争力达到标准了么?

依靠“买买买”,吉利已经建立起多维能力。

2010年3月,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获得后者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在沃尔沃收购方面获益良多的吉利此后又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包括收购莲花汽车、太力飞行汽车、入股戴姆勒等。这一系列操作使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更进一步。

2019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投入超200亿元,占销售额的6%。在2019年申请且公布的发明专利企业榜单中,吉利以633个发明公开量位居车企第四位,也是前五名中唯一上榜的自主品牌车企。

在竞争力方面,吉利也有发言权。

2019年,吉利实现营收4亿元,净利润81.9亿元;全年销量达136.2万辆,连续3年摘得自主品牌销量桂冠,其体量足以与头部合资品牌“掰手腕”。

经过年初的疫情冲击,吉利很快重返正轨。其2020年1-5月累计销量超过40万辆,市场份额达6.7%,位居中国乘用车市场第四位。

“吉利既是中国本土品牌龙头企业,又是充分国际化的企业。”吉利相关人士向亿欧汽车表示,公司拟回归科创板既有利于巩固和凸显自身独特优势和地位,也能更好地嫁接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助力公司未来长期发展。

“吉利作为活跃和创新型的民营整车企业回归科创板,意味着中国的资本市场更具国际化视野和吸引力,更能为中国具有国际化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企业起到资本助力作用。”凯联资本联合创始人李哂时认为,中国企业的未来机会在于创新能力和全球化能力。

科创板为何“真香”?

科创板让中国汽车业看到了新的机会。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单一汽车市场。但截至今日,合资品牌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军。2020年前5个月,中国品牌销量仅占乘用车市场的37.1%,累计销量前五的厂商中仅吉利一家中国品牌。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车企实现超车的新赛道。但就当下而言,在特斯拉面前,中国车企“一个能打的都没有”。2020年前5个月,特斯拉Model?3在华累计销量达3.1万辆,排名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第一位,接近第二名与第三名的销量之和。

美国东部时间6月10日,特斯拉股价报收1025.05美元/股,以1900.15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第一车企,并一直保持至今。

特斯拉股价飙升的动力来自科技创新。

早期,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硬件使用的是英伟达芯片,但其不甘受制于别人,最终自研推出算力更强的芯片。同时,特斯拉的软件功力日益增长,在最新发布的V10.2车机版本中,特斯拉已实现当下最全面的消费级自动驾驶。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相当于十几个科技初创企业的结合体。”

以特斯拉为鉴,中国汽车业亦需要走上“软硬”实力兼修的道路。科创板,为包括吉利在内的部分中国汽车企业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科创板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硬性条件规定,不仅推动传统企业加速转型,还促使新型科技企业强化创新能力。此外,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有利于其科技属性和企业实力的认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同时,科创板能为具有科技潜力的企业提供更“触手可及”的融资机会。

“打通境内A股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有效提升公司资金实力,补充公司未来布局‘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等战略发展所需资金。”吉利方面表示。

谁够得着“科创板”?

在吉利这样的传统车企之外,造车新势力们心中也燃起了登陆科创板的小火苗。

“连续亏损16年的特斯拉依然能够长期在美股融资,中国科创板对于盈利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常亮表示,“造车是一项回报周期极长的产业,若不能够给造车新势力提供很好的融资渠道,中国也不会有特斯拉般强大的车企。”

4月29日,蔚来中国获合肥70亿元的投资,不仅脱离了资金短缺的困境,还摇身一变为“地方国企”。这70亿元并非那么好挣,双方在协议中明确指出:蔚来需在2025年前在中国二次上市。

“蔚来中国落地后将打开人民币融资渠道。”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此前的财报会议商也表示,从蔚来中国角度而言,其当然具备在中国资本市场IPO的可能性。

对于连年亏损的蔚来而言,上市门槛较低的科创板几乎是唯一选择。

截至美东时间6月22日收盘,蔚来市值为87.11亿美元(约616.4亿元人民币),蔚来在市值方面已达到科创板上市门槛。同时,蔚来手头不乏黑科技,其换电技术是技术力、创新力的最好体现。不过,蔚来的市场竞争力是否达标仍有待商榷。

2018年,蔚来销量还能与特斯拉中国基本持平。但到了2019年,前者销量仅为后者的一半。销量停滞不前使其亏损进一步扩大。蔚来2019年净亏损高达114.1亿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蔚来资产负债率达到142.7%,已然资不抵债。

所幸,情况已有所好转。2020年5月,蔚来交付新车3436辆,同比增长215.5%,打破了蔚来月度交付纪录。目前已交付超过4万台的蔚来,取得新势力第一宝座。李斌表示,今年二季度蔚来有望实现首次季度盈利。

当然,蔚来并非唯一试图登陆科创板的新势力。

合众、云度、奇点、前途等造车新势力此前也均表达过登陆科创板的意愿。

分析人士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作为一个尚未盈利的群体,造车新势力通过上市募资缓解量产的资金压力,登陆美股或者科创板是造车新势力难以回避的抉择。”

部分新势力车企似乎远未能“够得着”科创板,但其上市前景并不悲观。

“除了生物医药类,还没有亏损的企业登陆过科创板。”常亮认为,亏损的造车新势力若要登陆科创板,需要等待有关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李哂时认为,整车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企业团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巨大的资本助力,“数百亿人民币只是个起点”。他相信,二级市场将为整车企业的成长提供支撑。

除了主机厂,不少汽车零部件厂商也对科创板“跃跃欲试”。

3月13日,均胜电子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拟对旗下智能车联业务运营主体宁波均胜普瑞智能车联有限公司和?Preh?Car?Connect?GmbH重组后分拆上市。不出一个月,均胜电子子公司均普智能在3月31日确定IPO板块为科创板。

3月31日,孚能科技成功过会,或将成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6月1日,与丰田紧密合作的亿华通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欲募资12亿元,主要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6月2日,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公司敏芯微确认将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均已开始“抢滩”科创板。

中国车企准备好了吗?

科创板既是美味的萝卜,也是严酷的大棒。

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来说,科创板上市门槛较低。但上市意味着需要定期对外披露公司的主营业务、财务状况等信息,并时刻接受外界监督,这并非一件易事。

蔚来有前车之鉴,其在纽交所募资数十亿美元,但因为在财报中透露巨额亏损,其股价一度逼近1美元的退市红线。

另外,“板”如其名,科创板上市最重要的条件是“科技创新”。

企业在上市前,如果其科创属性不符合既定评价指标,但自认为短期内可以满足,可以提交至科创板咨询委判断。其最终上市后,若没能实现当初立下的“Flag”,则会面临退市风险。

此外,开板初期市场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机制需要适应,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较大的情形。

“登陆科创板只是一个起点。”李哂时认为,一家企业优秀与否,更多取决于企业创始团队和管理团队的正确发心和更大的格局、在企业经营中的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在机会来临时的把握能力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科创板更像火箭推进助力,企业发展最终要靠团队的长跑能力。”

科创板大门敞开,中国车企真的准备好了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郭文静

图|来源网络

因为一场配股融资,吉利汽车股价遭遇了一次“暴击”。

5月29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已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拟以配售价每股配售股份港币10.8元认购6亿股配售股份,配售股份占本公布日期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6.51%,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估计分别约为港币64.8亿元。

简单理解,配售筹资类似定增,不过配售面向上市公司现有股东,而定增对象可以是任何人,但目标都是筹集资金,对股东来说,都会稀释股权和每股收益,吉利汽车此次配股后,主要股东李书福及其联系人士持股占比将由43.88%摊薄至41.2%。

理论上来说,配股是个中性消息,并不一定是利好或者是利空,重点要看上市公司准备怎么使用这笔配股的资金,吉利汽车在公告中称,将把这笔资金用于公司业务发展及一般营运资金,没有特别指向,但资本市场的解读似乎是偏悲观的,此公告发布后,吉利汽车股价当日暴跌9.56%,收于10.60港元/股。

一时间,普通投资者关于吉利汽车“缺钱”的质疑声不少,但大行似乎并不认可这一说法,但不缺钱又为何要筹这么大一笔钱呢?吉利又在什么?

吉利到底缺不缺钱?

从此次配股融资金额来看,65亿港币(约合60亿元人民币)的确不是个小数目,毕竟吉利汽车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82.61亿元,比此次配股融资金额仅多了22亿元左右,而吉利此前几乎没有这么大笔的融资,再加上近几年吉利各种“买买买”,所以投资者认为吉利缺钱也很合理。

但从吉利去年的财务情况来看,吉利的腰包还是很鼓的,其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年末上市公司的总现金为193亿元,比2018年年末的157亿元增加35亿元左右,这样的现金水平绝不是缺钱的样子。

中金证券在其研报中表示,从2016年-2019年,吉利汽车每年期末持续超过100亿净现金,2019年有息负债仅为41.5亿元,使公司财务收入净额达到1.08亿元,2019年公司资本性支出为76亿元,经营现金流(125亿元)完全能够覆盖。中金证券表示,以吉利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融资需求和流动性压力较小。

大和、花旗等投行也都持类似观点,对于吉利此时配股融资,它们认为主要是提前进行资金储备,以应对中国车市的不确定性,加上这笔融资,吉利在手现金将达到约250亿元水平。

这与吉利此前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表态一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李东辉曾表示,良好的现金储备为企业应对包括肺炎疫情在内的未来市场的各种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吉利汽车的“屯粮”行动其实早有痕迹,2019年底上市公司已经发行了5亿美元优先永续资本证券,以应对2020年的市场挑战,足见其前瞻性。

吉利会有什么动作?

关于吉利这次配股融资的目的,投行普遍认为并不是因为上市公司应对目前的运营存在资金压力,而更多是为了储备资金,应对中国车市的不确定性,但没有这笔融资吉利的现金情况也不错,何必冒着股价下跌的风险融资呢?

首先,今年车市的复杂性超出行业和企业预期,从吉利去年年底发行5亿美元优先永续资本证券的动作来看,企业已经对2020年车市的继续下行做了提前准备,但这场蔓延至全球的疫情,无疑大大增加了车市的复杂性,而中国疫情虽然已经控制住,但对汽车市场全年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仍是未知数。

从近一段时间,疫情控制后各大车企在终端市场的动作来看,“价格战”已经开打,今年的促销力度绝不会弱于去年,恐怕只会比去年更大,6月1日,“吉利好车节”活动正式开启,吉利旗下全系车型均享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总优惠达20亿元。

其次,除了应对市场的复杂形势外,今年也是吉利汽车的多维发力之年,不仅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将推出多款新车,领克今年还要开启正式进军欧洲的国际化进程;而几何品牌亟待提升销量规模和品牌认知度,整个吉利新能源需要梳理并接受市场化检验;营销模式也需要创新,吉利已经宣布与大搜车合作,开启线上直销的新尝试。

吉利此前宣布,将不会调整全年141万辆的销量目标,从4月销量成绩来看,吉利已经迅速回暖,但在以上种种挑战之下,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仍然压力不小。

最后,虽然吉利汽车的现金情况良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母公司吉利控股现在的确有一定的资金压力。

中金证券表示,根据之前同母公司关联交易事项来看,母公司承担了模块化平台开发等初始大规模研发投入,考虑到上市公司现金流稳健向好,而母公司旗下Smart、Polestar、宝腾等多个品牌在发展或整合期均需要较大投入,为了缓解母公司压力,上市公司或将承担更多费用。

写在最后

在复杂的形势下,未雨绸缪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举措,虽然引发了外界的质疑,股价也受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吉利汽车此时的举动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自然也会得到投资市场的认可,股价暴跌后的首个交易日,吉利汽车股价回升,当日上涨2.83%至10.90港元/股。

中国车市的优胜劣汰正在不断加速,企业缺钱筹资或将成为“常态”,而粮草齐备的头部企业显然将活得更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