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行业汽车的发展

2.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3.南通星宇建设在通州湾有哪些项目

4.云南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推出16条政策措施

5.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6.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具体是怎样的?

7.5年破240亿!北京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规划设计_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规划

易车讯 近日,西安市人民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内容显示,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以下是意见原文。

各区、县人民,市人民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工信部等14个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工信部联通装〔2020〕159号)、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改产业〔2020〕202号)等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加快构筑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经市同意,现就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紧扣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自主培育和引进合作并重,强化整车整机带动、创新引领、应用牵引,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产业基础高端化;依托龙头企业,持续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培育聚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实现“一跃升四突破”:

(一)产业规模实现新跃升。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制造业的40%以上,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二)核心竞争力提升取得新突破。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市场推广规模全国领先。

(三)关键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深入融合发展。

(四)品牌培育打造取得新突破。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多元化的西安新能源汽车制造品牌。

(五)绿色交通体系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注册汽车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高,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万辆左右;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提升重载货车、工程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新能源汽车迭代升级。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多技术路线并重,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全系列多元化发展。

(二)提高产业链稳定性竞争力。着力构建安全可控、层级合理、供给全市、配套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以整车需求为牵引,做强动力电池,做大电机、电控,破解“卡脖子”瓶颈及短板弱项,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三)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进全市汽车电动化,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定相关标准和完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发展壮大整车规模

1.扩大新能源乘用车领先优势。大力支持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比亚迪发挥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品牌领先、市场领先优势,支持企业DM-I超级混动和纯电动并行发展,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依托现有基础,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进一步扩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鼓励支持西安吉利加大研发投入,及时推出更多性能优异、性价比高的车型产品,抢占市场,充分释能。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乘用车基本形成高、中、低端全覆盖,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多路线,轿车和SUV全系列发展的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投资局)

2.推动新能源载货车规模化量产。鼓励支持陕汽、比亚迪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加大纯电动、氢燃料、无人驾驶重卡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针对不同用途、不同工况、不同需求,丰富系列、拓展车型、加快推广。支持专用车企业针对电动汽车特点,做好现有产品升级换代,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上市,做专做精新能源专用车。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载货车实现多技术路线并举、产品系列全覆盖、产销规模行业领先。(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加快新能源客车投产释放产能。支持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基地充分释放产能,依托品牌优势、营销渠道,丰富客车品种,实行定制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产销规模。实施品牌培育工程,以公交、旅游观光车、通勤车等市场为重点,研发生产适应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耐用、经济的城镇客车系列产品,激发现有客车企业的发展潜力,大力培育特色客车自主品牌,不断做大新能源客车制造产业规模。(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区县;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二)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1.做大做强动力电池产业。推动比亚迪、三星环新等企业持续放量和提产扩能,加快比亚迪刀片等新型动力电池、北汽双园等高端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动力电池形成配套西安、供应全国,产销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局、市发改委)

2.培育拓展产业链体系。围绕整车需求牵引,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园区承载,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三电”核心部件企业,以及车联网、车规级芯片、汽车电子电器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补齐短板弱项,形成自主可控、层级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配合单位:市投资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构建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区域,持续强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优化园区“软硬件”实力,创新入园政策,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通过整车带动、服务吸引,力促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聚集发展,打造1—2个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局)

(三)强化突破关键领域

1.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和推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企业跨界协同、跨领域融合。发挥全市科研丰富的优势,鼓励支持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联合攻关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研发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应用,支持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等区域,率先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和测试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管委会,相关区县)

2.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汽车企业以及制氢运氢等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重点推进燃料电池电堆、超临界水蒸气制氢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产业化应用。支持推动陕汽等整车企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试验、适应性改进,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示范,探索研究市场运营商业模式,加快产业化步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3.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联合攻关,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瓶颈技术,突破整车控制、车身轻量化、电动汽车底盘、动力电池设计、电池正负极材料、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起草,引领行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四)突出产业市场拓展

1.推动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巩固公交车电动化成果,加快出租车、网约车全面电动化进程,加强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购需求管理,鼓励其带头使用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稳步提升驾校和考试车辆、物流配送、环卫、工程建设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2021年起,新投运的绿色物流转运中心城市配送转运车辆全部用纯电动车;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到2024年,现存非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基本完成淘汰或退出;到2028年,非纯电动网约车全部完成退出。鼓励渣土车、环卫车等电动化,2022年底前争取向市场投放1000辆小型电动建筑垃圾运输车;力争到2025年,渣土、环卫(中小型)、搅拌、城市客运、景区、通勤、物流、驾校和考试等车辆实行电动化替代。(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文化旅游局、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各区县、开发区管委会)

2.鼓励私人领域推广使用。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停车便利、不限行、充电桩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普及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知识,进一步加大渠道建设和促销力度、开展“以旧换新”等模式,让利消费者,促进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健全市场流通机制,鼓励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并完善鉴定评估机构,不断壮大交易份额。到2025年,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力争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鼓励融资租赁等新型商业模式,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到2022年,全市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根。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350个、充电桩20000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开发区管委会)

4.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切实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做好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支持制定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安全检测标准,逐步推动动力电池针刺试验等综合测试工作。加强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管理,督促指导有资质的回收拆解企业做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和故障应急处置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消防、救灾和人员疏散等重大应急事故。(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汽车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市级相关部门、区县、开发区管委会各负其职,协同推进,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全市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汽车专项资金向我市汽车项目倾斜支持。用活、用足先进制造业强市等相关政策,继续兑现落实现行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补贴政策,实施三环内新能源物流车不限行等差异化交通管理措施,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银行、担保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

(三)强化人才保障。依托我市科技优势,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交通运输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作用,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机制,对操作人员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

(四)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完善督查督办举措。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工作,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新能源行业汽车的发展

近日,本刊记者走进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青云乡色草湾村的榆林汽车产业园进行了参观访。榆阳将打造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产业园,记者特此访了榆林汽车产业园区的相关负责人,把榆林汽车产业园详尽的展现给大家。

“榆林汽车产业园区总投资240亿元,实行主导、行会协调、市场运作、园区管理的运营模式,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晋、陕、蒙、甘、宁等周边地区,着力打造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多、品牌最全、服务最优、环境最美、信誉最好、国内知名的一流的现代化大型汽车产业品牌园区。”榆阳区委书记王成继告诉本刊记者。

据了解,榆林汽车产业园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整体布局分为先进制造区、现代服务区和竞技运动区三大功能区。先进制造区占地6.3平方公里,投资106亿元,以生产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等制造业为主;现代服务区占地6.7平方公里,投资94亿元,以汽车销售、维修保养、会展等为主,规划建设汽车销售区、汽配物流区、装潢维修区、综合展示区、配套服务区五大核心功能区,并同步引进工商、税务、金融、车管、医院、学校等机构,成为集汽车展销、美容、汽修、文化展示、产业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汽车服务区;竞技运动区占地5平方公里,投资40亿元,以汽车运动与休闲为主,建设国际二级赛道、越野汽车赛道、摩托车赛道、试乘试驾区等功能区。

去年7月25日,榆林汽车产业园开工奠基,通过近一年的建设,榆林汽车产业园已完成了一万多亩土地储备、地面附着物的清点和地形图测绘;完成了1980亩土地和2700亩林(草)地手续的报批;完成了可研、总规、环评、水论证、水保方案、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和园区整体道路设计。同时,省发改委将该项目列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将汽车产业园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列为今年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建设项目,给予了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汽车产业园,已成为榆阳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的强大引擎。

榆林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设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两期建设。一期在2015年底完成,二期在2016年至2020年完成。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80亿元,年利税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形成一个可容纳5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板块,将成为塞上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一块高地,和榆阳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的强大引擎。

目前,园区框架已拉开,完成了80%的土方工程,年内有望完成园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并建成园区主要道路,进驻30家4S店。

陕汽榆林东方新能源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苟海成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项目就位于产业园整体规划中的先进制造区内,已经实现年生产新能源专用汽车2万辆左右,到2015年力争达到年产新能源汽车5万辆。

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推进“一区八园”和“两大新区”建设,推动榆阳区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榆阳区委、区决定于今年8月15日——17日举办“榆阳区首届汽车博览会暨招商引资大会”。

届时,将在位于榆阳区东沙的榆林汽车产业园广场、位于昌汗界榆林沙漠公园的榆林汽车主题公园和榆林人民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隆重的开幕式、汽车展销、汽车竞技活动、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等。为八方来客全面宣传园区的政策环境、产业优势和发展前景,力争引进更多的项目和企业入驻园区,推动榆阳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新能源行业汽车的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意见》明确:支持深圳统一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深圳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充换储放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推进车路协同和无人驾驶技术应用。重点加快干线公路沿线服务区快速充换电设施布局,推进城区、产业园区、景区和公共服务场所停车场集中式充换电设施建设。

鼓励相关企业围绕充换电业务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示范,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支持引导电网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电池制造及运营、交通、地产、物业等相关领域企业按照市场化方式组建投资建设运营公司,鼓励创新方式开展各类业务合作,提高充换电业务运营效率。

1月24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四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城乡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指出,要推进低碳交通发展,促进城市交通能源结构调整,推动交通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利用,加强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桩(站) 、加气站、加氢站、分布式能源站等设施,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

南通星宇建设在通州湾有哪些项目

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日益发展,用户群体不断壮大。伴随着新能源的最大问题是电池问题。如何快速充电成了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衡量是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指标之一。我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应该会是发展成换电的趋势。

对于换电,专车专换是不可能的,这样不仅浪费,而且无法普及。因此我认为未来更加偏向于统一一个最大电池仓空间,例如统一电池仓的空间大小是2m*1m*0.3m。电池厂商生产的电池都以标准接口以及不能超过电池仓的最大空间。

这样只要是符合这个标准的新能源汽车都可以去换电。未来的加油站基本都会有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服务。依照以上谈到的标准,车主只需要开进去即可以换一块预先已经充满电池的电池。那么如何定价昵?首先如果换下来的电池还有30千瓦时。

而换上去的电池是100千瓦时的,换电站会自动进行计算:100千瓦时-30千瓦时=70千瓦时。也就是说车主需要按70千瓦时的电量进行付款。设单价是1元/千瓦时,那么车主这次换电的收费是70元。

云南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推出16条政策措施

南通星宇建设在通州湾有多个项目,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

1. 通州湾国际港口:是南通星宇建设在通州湾投资的一项大型港口工程,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该项目包括码头、堆场、物流园区等设施,可满足集装箱、散货、液体化学品等多种货物的装卸和运输需求。

2. 通州湾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园区占地面积约1.5万亩,是南通星宇建设在通州湾打造的农业产业集聚区。园区内引进了多家现代化农业企业,涉及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

3. 通州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该园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是南通星宇建设在通州湾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园区内引进了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包括比亚迪、江淮汽车等。

4. 通州湾旅游度区:该区域占地面积约2万亩,是南通星宇建设在通州湾打造的旅游度胜地。园区内规划有多个景点和度村,包括海滨公园、沙滩度区等。

以上是南通星宇建设在通州湾的主要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通州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汽车之家?新闻]?日前,云南省人民办公厅针对此前发布的《云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进行批复,具体如下:各州、市人民,省直有关部门:《云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已经省人民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该《措施》表示,从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做优做强等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16条政策措施。具体如下:

一、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一)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车桩相适、适度超前”原则和“滇中成网、干线联动、点状布局”思路,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2021年底前,以滇中城市群和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重点热点旅游目的地州、市及高速公路为重点,全省新建各类充电桩20万枪,其中公共充电桩2.6万枪;滇中城市群主城区充电站密度不低于1.2站/平方公里,昆明市主城区不低于1.5站/平方公里;全省高速公路主干线服务区按照总功率不低于360千瓦的标准建设直流充电桩;全省所有5A级景区初步实现公共直流快速充电设施全覆盖,40%的4A级景区具备快速充电服务能力。(省能源局牵头;各州、市人民,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电网公司、省能投集团、省交投集团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各州、市要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新基建”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将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完善独立占地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明确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及社会公共停车场中充电设施的建设比例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要求。(各州、市人民负责)

(三)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制定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依法依规重点支持2-3家有基础、有实力的企业统筹整合,加快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避免无序竞争,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各州、市人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云南电网公司、省能投集团、省交投集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居民住宅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起,交付或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全部安装充电桩或预留接电安装条件,其中不低于10%的停车位要建成充电桩,作为新建住宅小区的规划和验收条件;2020年前已建成住宅小区自有停车位的业主申请安装充电设施的,物业管理机构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各州、市人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行新能源乘用车车电分离模式。积极引进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运营企业,率先在昆明等滇中城市群城市推行新能源乘用车车电分离模式,降低购买成本,创新服务业态。2021年底前实现昆明—丽江、昆明—西双版纳高速公路充换电一体化服务,逐步提升全省主要高速公路干线充换电服务水平,实现便捷出行。(各州、市人民,省能源局、省交通运输厅、云南电网公司、省能投集团、省交投集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构建省级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信息平台。依托目前各州、市人民及有关企业已有的新能源车桩平台数据,加快推进数据互联互通,优化全省“车、桩、网、电”一体化监测信息服务平台。将省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APP程序融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提供便利化充电信息服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能源局、云南电网公司、省能投集团、省交投集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在空闲道路规划停车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停放。2022年底前,或平台公司投资的停车场(点)对新能源汽车2小时内免收停车费,鼓励其他停车场(点)对新能源汽车停车给予优惠。全省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服务费每千瓦时不超过0.8元,规模化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当逐步降低充电服务费。(各州、市人民,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云南电网公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省财政对2021年底前新建并投入运营、纳入省级平台的公共直流充电桩按照每千瓦300元进行补贴(换电站按照公共直流充电桩标准计算),公共交流充电桩按照每千瓦100元进行补贴。电网经营企业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充电基础设施产权分界点至公共电网的配套电网工程,不收取接网费用。(各州、市人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能源局、云南电网公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九)在公务用车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除不能满足特定要求外,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和更新的公务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各州、市人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机关事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在公共领域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全省各地新增和更新的公共领域乘用车(含巡游出租、网约、租赁、驾培及考试等乘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各州、市要加大巡游出租车电动化力度,鼓励提前报废燃油出租车,更换为新能源乘用车,有条件的州、市在2—3年内全部更换完毕。(各州、市人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能投集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引导个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降低个人购买和使用成本,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各州、市人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在公务用车和公共领域,全省原则上2020年重点推广不少于1万辆、2021年重点推广不少于2.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指导各州、市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引导个人购买使用工作。各州、市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促进本州、市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具体措施。2020—2021年,省财政对各州、市按照新能源乘用车实际推广以及工作推进情况给予奖励。(各州、市人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营造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氛围。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和公共充电(换电)站辨识度,提高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提升城市绿色出行形象,引领汽车消费新时尚,营造使用新能源汽车良好氛围。(各州、市人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做优做强

(十四)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扩产促销。2021年底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首次年产销量达到5万辆的,按照销售额的0.5%给予一次性奖励;2022年底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首次年产销量达到10万辆的,按照销售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生产企业所在州、市(含滇中新区)各承担50%。(有关州、市人民,滇中新区管委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昆明等重点州、市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动力电池企业,为重点整车企业及新能源汽车换电经营企业提供电池配套;同时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对入园重点项目实施最优惠用地支持,优先保障用地指标。(有关州、市人民,滇中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厅、省生态环境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示范。鼓励并支持在景区、园区等相对封闭并具备道路通行条件的特定区域,探索建设新型智能驾乘服务模式示范项目。(各州、市人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协调指导,并会同有关部门用好用足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延期2年、免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关支持政策。各地、有关部门要压实责任,确保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消息来源:云南省人民办公厅;编译/汽车之家?周易)?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具体是怎样的?

前瞻网摘要: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大,在汽车保有量、产销量等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庞大的市场规模推动了汽车产业园投资的扩大。对于地方来讲,产业园区的建设能够带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相对于以房地产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下,产业园区建设更具有战略意义。

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大,在汽车保有量、产销量等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庞大的市场规模推动了汽车产业园投资的扩大,2012年,全国在建亿元以上的汽车产业园区已经多达60个。2013年,我国汽车产业园区的建设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且逐渐向后市场、新能源领域拓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2亿辆,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在10%以上,从而造就了庞大的汽车后市场;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前瞻网《中国汽车产业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研究显示:初步统计,截止2013年11月,我国在建的汽车产业园有40个左右。其中,涉及新能源领域的占到约43%;涉及汽车后市场的占到约46%;而以传统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的产业园区占比不到20%;同时涉及新能源与汽车后市场的产业园区占到9%。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方面,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的生产,同时还包括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以及销售等。在投资规模方面,与汽车后市场相比,总体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前瞻统计的2013年新能源汽车总投资额不到1000亿元,单个项目投资额度基本上在30亿元以下。其中,投资额度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是山东陵县新能源车产业园。项目分三期进行,第一期预计投资10.1亿元,到“十二五”末,该新能源车产业基地将累计投入343亿元。

在汽车后市场产业园建设方面,庞大的汽车保有量规模为汽车后市场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地区。后市场产业园区的建设呈现规模大、功能齐全的发展趋势。在投资规模上,平均单个汽车后市场产业园投资额较大,总投资要高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建设投资,在功能方面,涉及汽车4S店、汽车精品、配件、二手车交易、检测、物流、维修保养、装饰美容、会展、主题公园等领域。

5年破240亿!北京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能源车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除了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优秀的环保性能和能量转化效率,续航里程长,同样是未来汽车工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10月29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规划》内容显示,2025年前,北京市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5年推广突破1万辆

此次《规划》设定两个阶段目标:

第一个阶段:2023年前,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85亿元;

第二个阶段:2025年前,培育5至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氢能是有效促进交通工业等领域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汽车动力转型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创新,国内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产业集群,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破除机制障碍,形成有力措施,北京市将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在燃料电池汽车供给面,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打造全球领先、国内尖端、区域协同、辐射发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氢燃料汽车累计保有量7200辆,基本都是商用车。这与油车、电车的数字相差甚远。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将充分发挥科技、产业、人才优势,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一环一轴两区多点”布局

布局上,《规划》明确指出,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用“一环一轴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

其中,“一环”是指立足京津冀协同,发挥房山区、天津和河北张家口区域的优势,形成多渠道、一体化环北京供应链;

“一轴”将依托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构建全国领先的氢燃料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标准;

“两区和多点”是指在延庆和昌平作为北部重点示范区、大兴为南部重点示范区的基础上,逐步拓宽全市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运行区域,带动跨区域的物流、长途客运等重点发展领域潜力的释放,形成多点覆盖,经济区域联动的发展态势。

作为北京南部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大兴区将积极落实北京市产业规划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为目标,建设国际标准、世界一流的氢能示范区。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南部中心位置,毗邻大兴国际机场、京东“亚洲一号”等重要交通枢纽,氢能应用场景广泛;嘉清新能源、明天氢能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落户,清华工研院、水木博展、海珀尔等具有丰富氢能产业的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入区发展,基本形成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基础雄厚。

示范区可享受中关村、国家创新政策及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政策,已建立首期规模20亿的氢能产业基金,将投资氢能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类项目。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一期拟建设日加氢3.6吨的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示范站。今年年底,大兴将完成加氢示范站和体验展厅建设。明年6月底,氢能产业园区也将完成总体改造。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借助冬奥举办的有利时机,构建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开放平台,深化科技研发和项目合作国际化交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产业化落地,通过在货运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引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普及之路任重道远

纵观整个行业,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面临诸多瓶颈。第一个瓶颈是加氢站,第二个瓶颈是成本高,第三个瓶颈是进口依赖,第四个瓶颈是大批量使用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的匹配。

受制于燃料电池技术瓶颈与供氢产业未成熟,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商用车应用领先于乘用车。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国氢能源产业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虽面临不少挑战,也迎来诸多机遇,一旦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取得突破,中国能源危机或将缓解大半。

值得一提的是,布局氢能十多年的北汽福田已牵头联合产业链优势,创办了北清智创(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北清智创将专注氢燃料商用车领域,打造全国第一家燃料电池商用车全栈式解决方案供应商,优化产品,降低成本,实现全产业链服务。

此次《规划》的发布,表明北京市委市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这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外,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也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