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吉普2500改装案例_北京吉普汽车改装

212吉普拆后面座椅不能上路。越野车去掉后座上路严格地讲是违法的。汽车改装是有一定限制的,随意改装是法律所禁止的,所以改装汽车一定要在符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进行。

不能随意更改的有:汽车的型号、发动机型号、车架号不能改,不能破坏车身结构;汽车改变颜色,更换发动机、车身或者车架的,必须交验汽车。

更换发动机、车身或者车架的还要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车贴面积不能超过车身总面积的30,超过了就必须去相关部门报批;车的外观不能大幅改动,要求与行驶证上的照片基本保持一致。

212吉普成长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开始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奏响时代的强音。国内汽车行业首家中外合资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1983年成立,引进了具有当时国际领先水平的美国切诺基吉普车。

与之相比原生产的BJ212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并被列为淘汰产品,定于1990年结束生产。但自1987~1993年间,北京吉普公司在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切诺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BJ212不断实施年度型改进和新技术嫁接。

仅仅5年,BJ212一改老面孔,先后演变为BJ212L、BJ2020N、BJ2020S。其中,首次在国内采用子午线轮胎,解决了危及行车安全的侧滑问题。选用四速变速箱,前进档之间采用了同步器,大大改善了换挡性能。

车身面漆也一改单调的“绿军装”,增添了白、红、蓝等多种颜色。一系列改进使老产品焕发了青春,其如火如荼的市场效应真正应验了“化腐朽为神奇”这句老话。一度险遭淘汰的BJ212如今正开足马力迎接21世纪,老兵的传奇还没有画上句号。

早期的越野车虽然能够通过四轮驱动通过很多崎岖烂路,却由于车体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和整体车桥,导致车辆在行驶中过于颠簸,舒适性太差;而较大的自重也导致油耗偏高。同时,越野车追求高通过性,所以底盘离地间距较大,导致其在高速行驶时稳定性很差。

于是,吉普在年推出切诺基XJ,迎合了大多数人的需求,当年的销量高达78000辆,从而也产生出一个新的汽车类型--SUV,即多用途运动汽车。并且,这个SUV是真正能去越野的车,更是成为日后众多汽车厂家模仿和超越的对象,在北美及欧洲地区创造了一个神话。但切诺基XJ拥有的先驱地位并不是其成功和受欢迎的唯一原因。

在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对越野车或当时以皮卡底盘改进的家用运动汽车的全部印象就是耗油高、动力不足、舒适性较差。切诺基XJ则完全改变了这一“拉胯”事实。

切诺基XJ通过采用接近轿车的悬挂系统和车辆底盘布局,获得了接近于轿车的舒适性,同时拥有接近于越野车的通过性、良好的视野和车内空间表现,以及高速状态下行驶的稳定性。并且在切诺基XJ投产几年后,吉普为其安装了直列六缸4.0L AMC发动机,虽然这款发动机以现在的眼光看已不算先进也早就停产了(它不具有可变气门,压缩比很低,气缸也没有如今的多气门设计,更没有增压装置),但是如果以八十年代的水准来看,直列六缸发动机可是主流配置,美洲豹公司将其用于顶级车型上,吉普公司也依靠它建立起了自己的口碑,美国的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辆这样的家庭用车或是皮卡。而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汽车还在使用化油器发动机。并且切诺基XJ的四驱动系统也足够强大,因此切诺基赢得了广大使用者的赞誉。

尽管如此,切诺基XJ车型在国内的“名声”却不大好。1985年,吉普与北京汽车制造厂合资成立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切诺基XJ车型,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北京吉普”或者“213”。当时有一句话叫做“开不烂的桑塔纳,修不好的切诺基”,由此可见很多人对切诺基的可靠性颇有微词。究其原因,那个年代的中国,吉普车被认为是工具车,在地位上远没有轿车高档,并且切诺基在八十年代的主要用户还是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等机构客户,他们对公务车的保养差强人意,同时不正确地使用和不专业地维修,导致了后期切诺基的故障被人们以讹传讹。再加上早期国内的油品含硫量和杂质较高,使用保养不当,导致发动机积碳严重,车内传感器原件容易失效等等,这些也都导致了油耗和故障率的上升。并且,如果切诺基引进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像现在一样热衷于SUV车型,那么它一定会成为一代神车。

其实,美国人对切诺基XJ的定位是要高于吉普当年的主力车型CJ6(牧马人的前身)的:其外观硬派、性能均衡、改装潜力巨大、配件容易获得;不仅价格相对便宜,市场保有量也大。所以实际上,切诺基XJ在国内越野爱好者圈内的口碑非常好,一度成为玩家们最热衷的车型之一。

归根结底,吉普切诺基XJ远非完美无缺。市场上也有更多选择。要么更舒适、功能更强大、越野能力更强;要么价格更实惠,但集所有这些于一身,在当时,也只有切诺基XJ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