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三角洲地区“4小时产业圈”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意义

2.出口业务启动,特斯拉中国工厂供欧洲是什么布局?

3.上海限行再升级,魔都将成新能源车市下个爆点?

4.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前景?

5.新能源汽车落地湖南湘阴:千亿产值下的“困境”

新能源汽车周边产品_新能源汽车周边产业

作为新型节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担负着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责任,是我国“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主角之一。成都推广新能源汽车对成都市内及周边碳达峰有一定影响,但是肯定影响不了全国的。

2021年6月29日由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主办,成都雨泉新能源汽车交易中心协办的“行业迎春,新能源汽车产销新思路与新格局”行业主题沙龙活动在成都双流成功举办。

100余家新能源等整车企业、经销商、运营商、充电设备生产商、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商、新能源汽车专业售后服务商及金融、保险机构代表共聚一堂,分享和探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年以来快速发展给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共同探讨行业相关主体该如何调整以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推动四川,特别是成都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四川及成都早日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据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提供的来自官方和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2021年1-5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1075万台,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万台,同比增长235.7%,仅五个月时间市场渗透率就从2020年末的5.4%提升到9.1%,2021年5月市场渗透率更是达到10.3%。

2021年成都新增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9万台,到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成都汽车保有量的4%。

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四川省和成都的城市节能减排,城市环境净化,更宜业与宜居,尽早达成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都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4小时产业圈”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意义

据我自己的观察和了解,新能源汽车未来肯定是光明的。虽然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事物,但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既然在传统汽车盛行的时候出现了新能源汽车这一细分汽车领域,说明这是社会需求,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出现的,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为什么这么说,那就要看回传统汽车的痛点了,比如说以石油为主的燃料。这以前丰富的时候可能问题不大,大家也不会注意,但是在今天越来越短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所以,弥补传统汽车这一缺点的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大势所趋。加上目前世界各国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传统老牌汽车也加入这一行列,像宝马也在研发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多全新的品牌,例如蔚来和小鹏汽车。所以新能源汽车未来是前途一片光明的。

小鹏汽车

出口业务启动,特斯拉中国工厂供欧洲是什么布局?

能够快速响应灵活调配周边企业零部件大幅缩减零部件运输成本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4小时产业圈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意义在于能够快速响应、灵活调配周边企业零部件,大幅缩减零部件运输成本,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努力,首款车型桑塔纳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从不到4%提高到90%以上,一批零部件制造企业发展壮大。车程4小时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契合产业就近购原则,能够大幅缩减零部件运输成本赋予供应系统快速灵活的响应能力,工厂能够按照生产随时调配周边企业零部件。

上海限行再升级,魔都将成新能源车市下个爆点?

10月2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中国制造整车出口欧洲仪式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一年前还是进口的豪华电动车品牌,一年后居然国产并内销转出口了。

据上海东方卫视报道,首批出口欧洲的Model?3总数高达7000台,已运抵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预计下周二启航,最快下个月底抵达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口,将销往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十余个欧洲国家。

据特斯拉官方介绍,此次出口欧洲的是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与供应中国市场的车型一致。结合此前网络上有法国、德国、意大利车主纷纷晒单“?Model?3-China”的描述,上有车辆识别码也显示其为2020年在中国制造来看,这批Model?3并非单纯建立库存,而是有部分车型已经要进入交付了。

这意味着,特斯拉中国制造要出口到欧洲这一举措,是谋划已久的了。那这当中还有几个问题,让笔者很好奇。

舍近求远,意欲何为?

目前,特斯拉有两座整车超级工厂,分别是位于旧金山弗里蒙特超级工厂和中国上海超级工厂。而弗里蒙特整车组装工厂则是由内华达州电池工厂和纽约水牛城工厂提供重要部件,一直以来,欧洲市场销售的特斯拉,都是由弗里蒙特供货。而在上海超级工厂建造之初,马斯克一直声明上海建厂是为了满足中国本土需求,并不会将国产特斯拉出口到其他市场。

我们将时间线拨回至2019年初,当时特斯拉Model?3首次在欧洲市场交付,产自当地时间1月12日从旧金山启程,2月5日抵达比利时泽布吕赫,历时3周零2日。而按照当前的船运预测,最快也需要5周抵达。是什么让特斯拉改变主意,舍近取远将中国制造Model?3出口去了欧洲?

当前特斯拉中国在售的车型中,分为标准续航升级版、长续航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版,据特斯拉官方介绍,此次出口欧洲的是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与供应中国市场的车型一致。而目前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的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

过去,一辆Model?3从美国到欧洲的海运费用大约在1700欧元,而随着改从中国进口,物流成本可能会略有上升。据国内经济机构指出,Model?3在国产用国产供应链后,生产成本约比美版低20%-28%。而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于此前的锂电池,成本又再进一步降低。目前国内市场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售价已降至24.99万元(补贴后)。可想而知,特斯拉将中国制造Model3出口去欧洲绝对划得来。

柏林工厂仍待建,中国出口为产能最优解

此前国外新能源媒体insideEVs曾指出过,特斯拉上海工厂拥有无可比拟的产量和供货稳定性,其中因素在于它是特斯拉一众工厂中唯一用两班制的工厂,并且拥有独立的生产和总装体系。

特斯拉上海工厂于今年2020年1月正式投产,其标定的最大产能为20万辆每年,目前上海工厂的周产量为3500辆。作为参考,特斯拉在美国本地的弗里蒙特超级工厂今年的预计产能为18.5万辆。

要知道,上海工厂的生产总装线只规划了Model?3和Model?Y,而弗里蒙特超级工厂则还需生产Model?S、Model?X等车型。此外,受疫情影响,弗里蒙特工厂在今年3-5月曾出现过关停,货船信息显示,2020年一季度特斯拉有7艘货船从美国到欧洲,二季度只剩下了2艘,以弗利蒙特作为供应链源头,显然欠妥。

正巧的是,今年上半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自2015年以来首次超过中国,且1-9月累计销量约为77.7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105%。而Model?3排名欧洲电动车销量第二。换言之在欧洲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之时,弗里蒙特工厂当然不能成为拖后腿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进口欧洲的商品往往需要认证,而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在美国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上海工厂使用最先进的生产线,用大量机器人和高度自动化生产线。同时,上海工厂凭借周边汽车产业链集聚优势,在制造工艺、生产管理方面均拥有出色水准,通过了进入欧洲市场的全部高标准认证要求。

埃隆·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将在每个大洲都建设工厂。这也将意味着,汽车运送的距离将更短,汽车可以更快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中国制造一定不是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终极答案。根据规划,特斯拉投资40亿欧元建设柏林超级工厂,其年产能达到15万辆。不过柏林超级工厂建成前期将会主要负责Model?Y车型的生产,且要到2021年7月才能建成投产,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特斯拉中国都有不少机会赚点“欧元”了。

总结

有人说国产特斯拉外销是“中国制造”被世界高端消费所接受的又一见证,也有人说特斯拉享受了中国合资开放股比的红利,扎根在这片新能源市场潜力最大的地方。笔者对这两种观点都表示赞同,目前自主品牌销往海外市场、合资品牌返销本国或海外的案例并不少见(如宝马iX3、沃尔沃S90等),足以见得中国制造在国际中的地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前景?

上周六,正准备去市中心大块朵颐外牌车主小刘,又一次“愉快”的堵在上海南北高架上了。不过想着心心念念的美食,堵车似乎也没那么烦。下午3点42分,上海市公安局发布的一则消息却让小刘笑不出来了。

消息称,为缓解道路拥堵,改善交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上海市部分道路的交通管理措施进行调整。此次调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2020年11月2日起,对外牌的限行时间调整;二是2021年五一小长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起,对外牌的限行区域调整。

简单来说,下个月起,以前高峰期限行的路段,7点到20点都不能走了;而到了明年五一后,高峰期内环内的地面也不能走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上海首次对外地牌照进行地面道路的限制(沪C车主终于平衡一点了)。

外牌车主终于开始慌了

其实一直以来,上海的限行政策对外牌还算温柔。目前的限行政策是每日(周末及法定休息日除外)上午7:00-10:00,下午15:00-20:00,外牌车不能走外环以内的高架和部分城市快速路。要注意的是,限行时间段,外牌车在地面是可以走的。也就是说,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牌车主,开着外牌车上下班通勤也是完全没问题的,只不过时间成本上要比沪牌车主高一些。而且工作日和节日不限行,对于一些只是周末用车的朋友,是不是沪牌完全没影响。笔者所在的小区就有很多挂外牌的邻居,工作日把车停在小区一动不动,周末了就纷纷开出去浪。

此次限行调整的第一条,延长限行时间其实对外牌车主影响也不大,因为高峰期不开车的话,中午要用车的概率也不高了。但是明年对内环地面道路的限制,确实让外牌车主和想上外牌的朋友捏了一把汗。这次是内环,下次就是中环?外牌是否会沦落到与沪C牌一样的地步?这些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拍沪牌还是买新能源车?

政策一出,几乎将那些在上海生活,又有购车刚需的人推向了两个选择:拍沪牌,或者买新能源汽车。大家都知道,沪牌用的是拍卖制,但是拍中的概率跟买**是一样一样的,两三年没拍中的人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人说,找黄牛代拍,牌没拍中,反倒赚了黄牛五千块(有些黄牛有“拍不中赔付”之说)。事实上,上海不少外牌车主,很多都是因为拍不中沪牌才不得已上的外牌。

另外一点,沪牌高昂的价格也将不少人拒之门外。根据今年的数据显示,沪牌平均成交价基本保持在9万人民币左右,7月份更是达到了91075元。如果有30万元购车预算的话,上沪牌只能选择20万价位的普通合资品牌车型,上外牌则可以选择同级别的一线豪华品牌车型,是你会怎么选?

所以,当外牌、沪牌的“道路”越来越窄,购买一台新能源汽车,似乎就成了当下最优解。

中国最适合新能源车的城市就是上海

国家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是个不争的事实,而要说哪个城市最适合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上海。首先上海市区内的充电设施,以及整个江浙沪经济圈的充电设施都较为完善。以蔚来的换电站为例,其在上海就有13个换电站,居全国之最。再把区域放大点来看,蔚来在上海周边区域的换电站也比较丰富。类似的,特斯拉的超充桩和国家电网的充电桩,在上海及上海周边地区都有较丰富的布局。所以开着新能源汽车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中短途自驾游,基本是没问题的。

此外,新能源汽车在上海的接受程度也较高。首先层面,目前全国最先进的两个新能源汽车工厂就坐落在上海,一个是临港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一个是安亭的大众MEB工厂。仅这两个工厂的诞生,就足以说明上海市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态度了。其次,普通民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也较高。上海的兴业太古汇商圈附近,基本成了造车新势力的聚集地,所有数得上号的造车新势力都能在这找到。耳濡目染下,大家普遍对新能源汽车有较高认可度,至少没有传出拔邻居充电桩的消息。

写在最后:如果你在上海没有爱上新能源汽车,那么在中国其他地方也大概率不会了。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在上海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此次限行政策的调整,就是给那些还在犹豫的人们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上海会成为新能源车市的下个爆点吗?至少我认为是的。

关注车业杂谈,一起聊车、玩车、侃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落地湖南湘阴:千亿产值下的“困境”

就业前景光明。

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扶持政策。

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然是未来的人才。

本报记者 陈靖斌 岳阳报道

某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湖南湘阴,在湘阴建设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让湘阴这座位于长沙以北近70公里的小县城成为众多投资者瞩目的焦点。

据了解,该项目用地总规模约2400亩,规划年产能50万辆,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过1000亿元。根据当地要求,项目于2020年6月25日前需具备开工条件。

然而半年过去了,开工条件具备了却未如期开工,项目空地上原来巨幅广告牌却被悄然撤下,县长曾经调研项目的新闻也在上删除了,人们会不由自主地猜想,湘阴引进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到底怎么了?

“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拉动经济增长,虽然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但实际上并没有招商到太多‘好项目’。”一位官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吐露,难得招进新能源产业的“好项目”,到底能否落实推进,目前却仍摸不透,这也使他们十分捉急。

好项目招商难、推进难背后,折射的是省市周边县域的发展难题:一方面是长沙的南拓以及虹吸效应,高新技术企业不愿来,湘阴自身的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带来的实际税收却又很少。而另一方面当地还面临着规模工业的核查压力,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增长。

这也倒逼着湘阴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而新兴产业是他们首选的发展方向。“湘阴想发展新能源其实也是对新兴产业的博弈,能否产生新的盈利增长点仍未可知。就像谈恋爱一样,来了是喜事,不来你又想着她来,想跟她谈她却只是抛了下媚眼,真的好难。”一位官员向记者坦言。

起底湘阴“新能源产业”

某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湖南湘阴,在该县筹建整车生产基地,着实让湘阴赚足眼球。

事实上,对于湘阴而言,该项目落地也确实意义非凡。

湘阴县县长李镇江在调研项目现场时曾表示,该项目填补了湘阴 汽车 生产的空白,必将对全县经济 社会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这对于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33.32亿元的湘阴而言,确实炸开了锅。

根据《湘阴县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湘阴县的招商引资取得 历史 性突破,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个。其中该企业筹建的新能源 汽车 整车及中央电机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过1000亿元、税收超60亿元。

《湘阴县工作报告》亦评述称,这是湘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项目,既是 科技 密集型产业,又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必将成为湘阴县推动强园兴工的“新龙头”“新引擎”。

李镇江亦在督导项目建设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咬定6月25日前具备开工条件这一目标,严格按照协议要求,坚持技术标准,强化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然而半年过去了,《中国经营报》记者来到项目现场发现,原来某企业的新能源 汽车 广告牌已悄然撤下,现场仅是一片空地,而上李镇江于2020年6月1日督导项目建设的新闻,也遭到了删除。

一位官员向记者坦言,眼见着好项目好不容易招商引资进来,企业又没说开工,也没说不开工,让他们也很为难。“它在湘阴既拿了地建房地产,也拿了地建新能源 汽车 。而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也不是很明朗,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过程中难免会有问题,但迫于产业转型和竞争压力,我们对这个新兴产业也不得不去 探索 ,当然还是希望项目能够顺利落实推进。”

产业转型之痛

湘阴之所以迫切希望新能源 汽车 整车生产基地项目能顺利落地,背后折射的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产业转型之痛。

一方面早在2017年,湘阴就规划5年内主动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和配套,发展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另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湘阴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举动并没有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规划实施将近3年,才有企业弥补县新兴产业链的空白。

事实上,早在2017年,湘阴县就规划以环保设备、城市智能装备为重点,做大做强绿色装备制造产业。而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正是绿色装备制造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根据湘阴县印发的《关于促进工业发展的五年行动(2017-2021)》显示,湘阴县将深入贯彻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依靠园区兴工、项目立园,全力发展绿色建筑建材、绿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新型工业规模升级、质量升级、效益升级,打造千亿园区、百亿产业、十亿企业,实现由工业老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其中在绿色装备制造层面,湘阴将主动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和配套,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重要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节能和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配套进行零部件生产。着力延伸智能车库、智能电梯等城市智能装备产业链,力争五年内引进相关项目12个以上。

然而“筑巢引凤”也没有引爆湘阴的资本热潮。记者从高德地图上看,湘阴县位于长沙市北部,路程距离77公里,驾车时间约1小时直达。“由于长沙市的工业化发展路径是向南扩张,再加上长沙市先天的虹吸效应,许多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愿意往长沙或者长沙以南交通区位条件更加优越的地方投资发展。”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财政压力

事实上确实如此,位于长沙以南的湘潭县,离长沙距离与湘阴相当,但其经济发展实力,近两年却远超湘阴100多亿元。

根据湘潭县与湘阴县近三年的《国 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湘潭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04.27亿元、443.6亿元以及485.0亿元;而湘阴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60.6亿元、331.83亿元以及333.32亿元,三年来两地生产总值分别相差了43.67亿元、111.77亿元以及151.68亿元。

数据显示,湘阴当地的农业生产总值在波动上升。根据《国 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为86.15亿元、83.45亿元以及100.亿元。

而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却呈下降趋势,规模工业总产值也呈波动下滑。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159家、130家以及119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64.4亿元、275亿元以及288.6亿元。

与此同时,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的财政收入虽然在稳步增加,但其税收收入却在波动下滑。数据显示,湘阴县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15亿元、15.75亿元以及17.4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分别为10.1亿元,11.31亿元以及7.2亿元。

而湘阴的财政支出却压力巨大。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财政一般公共总支出分别为42.8亿元,41.17亿元以及48亿元。

谋求绝处逢生

税收减收的同时,湘阴2020年还面临着巨大的规模工业核查压力。根据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显示,规模工业核查带来基数包袱,其中2019年国家对湘阴县菲菲毛巾、海日食品、信达电梯、远大可建4家规模工业企业进行了核查,而国家和省统计局已将这4家企业列为重点监控对象。

预计2020年一季度这4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到1亿元,同期基数为13.5亿元(不可修正),同比减少12.5亿元,形成了2020年的基数包袱。根据联网直报平台数据显示,全年将背负60亿元的基数包袱,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湘阴的工业增长。

而这也倒逼着湘阴不得不选择对新兴产业进行博弈,以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事实上,除了招商引资某世界500强入驻湘阴发展新能源产业外,2020年10月,湘阴正式获批湘江新区新片区,全境纳入《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株潭都市区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范围。

也得益于该县纳入湘江新区新片区的契机,2020年12月18日,湘阴县首次推动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据悉,本次集中签约项目16个,开工项目6个,新签约项目总投资115.9亿元。据了解,此次签约开工的项目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及配套、绿色新型新材料等类别,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8个。

“湘阴无论是想发展新能源还是推动产业项目集中开工签约,其实都是对新兴产业的一场博弈,能否产生新的盈利增长点仍未可知,真心希望项目都能够顺利落实推进。”一位官员如是说。

(编辑:赵毅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