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人收入很高,却为何爱买便宜车?

2.求毕业论文(论中国汽车业在经济危机中的机遇和挑战)

3.韩国车怎么样

4.列举日本各品牌轿车的优缺点?本田,丰田,马自达,铃木,三铃

5.长安马自达、一汽马自达和海马有什么区别啊?好像标志都差不多

6.本田,马自达,都是日本的,为什么是广州本田。海南马自达

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现状_日本马自达旗下有哪些汽车品牌

刚看到这则消息,K哥含泪吃了三大碗米饭。

而且米饭的味道,从来没有那么香,明明就是一碗东北大米,怎么还吃出了广岛烧的味道?

首先我的味蕾没有问题,那一定是米饭(马自达)不对劲!

2020年了,汽车工业的天平早就向电动机一边倒,马自达竟然还想着复活转子发动机,难道是广岛清酒喝多了吗?

不过这则消息确实把K哥灌上头了,埋藏在记忆深处的RX-7、13B转子引擎、787B赛车瞬间浮上了大脑皮层。所以,K哥还是打算再掰扯一下转子发动机的故事……

啥都不说了,先向马自达株式会社一鞠躬!

具体呢是这么回事儿,在最近的?马自达MX-30日本发布会上,现任社长丸本明亲口向公众宣布。

“米娜桑都知道,俺们卖车是为了筹钱,筹钱是为了造转子发动机,今天它来了!”

先别急着喊“zoom-zoom”,转子发动机是要复活了,但马自达的用法还是让K哥迷了一阵子。

新发动机未来将会搭载在MX-30(小型纯电SUV)上,作为增程器为电池供电,而不是用在此前被车迷称为“RX-9”的Vison?Coupe上。

WTF,马自达你是在玩我吗?

不过别着急按键盘,事情总还是有转机的。

马自达这些年都没有放弃转子发动机的研究,怎么可能只用来当增程器,是担心用户自己不会买本田牌汽油发电机吗?

如果新发动机能以高效率完成一个增程器的使命,摆脱过去油耗高的形象,为市场所接受。(说白了还是得看赚不赚钱。。。)

那很有可能就会像当年的Cosmos?Sport一样,被马自达开枝散叶,造出更多的转子引擎汽车。

不信阿K就给你回顾回顾,当年的马自达造转子引擎有多疯狂和执着?

首先普及一个知识点,转子引擎并不姓Mazda,而叫“汪克尔发动机”。

转子引擎的亲爹是德国人菲利斯·汪克尔,要说二战德国是科技的摇篮呢!

当1964年德国NSU公司把世界上第一台转子引擎汽车Spider带到公众面前时,整个汽车工业都不淡定了。

因为转子引擎和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结构完全不同,压根就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转子引擎本来就是旋转运动,活塞运动那一步直接被跳过了,结构简单了n倍。

因此先天具有体积小、更平顺的优势。

体积小质量轻,发动机的负载也小,所以转子引擎的转速能拉到变态高。

比如国内的改装RX-8,最高纪录是13000转。

但转速高也有个缺点,那就是燃烧时间被压缩,导致压缩油气还没被烧完就被排出去了。

因此油耗巨高,就和河马吃西瓜要漏掉半个似的。

另外,转子的3个顶端气封在旋转运动时,会不断摩擦转子室内壁形成磨痕。

导致转子引擎的使用寿命也不高。

所以最初到马自达手里的转子引擎,完全就是一坨巧克力外壳的翔。

但摆在面前的现状是,如果不掌握这项尖端技术,那公司就没了。(被合并)

当年马自达的研发部是这样的,一堆工程师没日没夜的搞,搞不出来那就都切腹自尽吧。。。

不用操心,马自达当然搞出了转子引擎,不然现在就是一「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广岛防府工厂。

时间到了1967年,马自达的双转子跑车Cosmo?Sport来了,划重点「双转子」,比买来的那台靠谱多了。

这辆车的最大输出功率有110匹,最快时速185km/h,参数已经和现在的一些家用车齐平了,这就是转子的魅力。

不过Cosmo?Sport主攻的是豪华车市场,还有一帮玩性能车的人在嗷嗷待哺。

紧接着18年,马自达推出了第一代RX-7,代号SA22C,后期还加装了涡轮,大幅提升了转子引擎的性能。

不过为我们熟知的,还是《头文字D》里凉介的FC(第二代RX-7)和启介的FD(第三代RX-7),以FR后驱干掉4WD四驱也没谁了。

要不是小时候没见识,你说86就一卡罗拉,不是主角光环能赢RX-7?

具体来说呢,86就是一FR布局的运动型家用车,送豆腐还可以,比赛拉倒。

RX-7是马自达参照保时捷捣鼓出来的高性能跑车,比如50:50、中置后驱、前后铝合金双叉臂悬挂巴拉巴拉。

到了末代RX-7,引擎功率已经被拉到了头,也就是280匹。(所谓的君子协定?)

这还是在民用市场,在赛道上马自达的转子引擎更是开挂的节奏。。。

没错,就是1991年第59届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足够马自达吹一辈子。

这届比赛的赛果大概是这样的,一共三辆马自达转子赛车,全部挤进前十,夺冠的是55号车手驾驶的787B。

一看日本人来自己地盘搞事情,FIA坐不住了(国际汽联),这简直是欧洲车手的耻辱年!

于是次年转子引擎赛车被禁赛,欧洲人啊~

马自达的转子技术基本上是在世界上扬名了,这之后提转子引擎就等于马自达。

马自达的最后一代转子神车是RX-8,也被视为RX-7的继任者。

到RX-8马自达的“zoom-zoom”精神其实只有80%了,因为当年的大股东是福特,美国人嘛,赔钱的买卖咱不干!

于是RX-8被设计成了四座车,但马自达还是搞了点小聪明。

搞出了和RR一样的对开门,在外面看和两门跑车差不多,但里面能轻松的坐下4个成年人,实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当然,重点还是那台1.3L转子发动机,手动波最大马力是231匹,转速轻松能攀升到9000转。

而且转子引擎在高转时的发动机声浪,有点像两冲程摩托车,炒鸡奶思!

最后来说一下,为什么马自达转子这么牛逼,最后还是暂时放弃了。

其实还是转子引擎的先天弊端,油耗高、排放大、耐久性也差。

举个例子,RX-8正常开的油耗是百公里14L,夏天堵车+开空调直奔30L,“F1级”油耗了解一下?

RX-8的转子引擎正常工作还得烧机油,平均2000公里就得保养换机油,10万公里以后基本就得边修边开了。。。

再加上当时只有马自达在搞转子,没有技术共享,想有突破性的革新太难了。

于是转子引擎就这么被定格在了2012年,RX-8被停产的日子。

马自达的“Zoom-Zoom”,在那时候大概也消失了大半吧。

Zoom-Zoom

所有的孩子生来就知道它。

只有少数人长大后还记得它。

唯独有家汽车公司从未忘记它。

在成人的语言里,它用来表达极端动感带来的愉悦和释放。

然而,事实上,却只有孩子们才真正理解了它,

他们只是简单地说:“去玩?Zoom-Zoom?吧”。

而我们每一天都在实践它。

因此,我们才能制造出此时此刻呈现在您眼前的这辆汽车。

如果您也喜欢汽车内容,一定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们:公里每小时?每天都有深度实用的汽车内容,无论是吐槽还是推荐,我们都坦率的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日本人收入很高,却为何爱买便宜车?

海南马自达简称海马,马自达公司在中国最先和海南汽车合作,海马诞生.后来马自达公司不满足现状,把目标放在了发展迅猛实力雄厚的一汽上,随后出现了一汽马自达.由于后来福特公司控股马自达,马自达又把一部分车型投向了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做法严重导致了海马现在的下坡路,海马开始转向自主开发.其实这都只是马自达的战略问题,因为中国市场的复杂而导致的.a

求毕业论文(论中国汽车业在经济危机中的机遇和挑战)

日本自上世纪中后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之后,一跃进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列,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算不上是一个工业大国,但日本的崛起却离不开汽车工业,也可说是日本的支柱产业,知名的国际车企有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这些企业每年为世界提供者巨大的汽车产能,产品覆盖高中低消费群体,同时日本的人均收入很高,大约为国内的三到四倍,但日本人却特别喜欢买便宜车,其中真实的原因让国内车主们都感到羞愧和佩服。

按照常理来说产业特别发达的区域,其产品质量和种类应该更加复杂多样,日本坐拥几大国际车企,在我们的想象之中应该是豪车遍地,居民们出行清一色的雷克萨斯或者英菲尼迪,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就连丰田都会抱怨自己的高端品牌在本土卖的并不好,反而更加受欢迎的是铃木那种类型价格低廉的小型汽车。

日本车主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也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这和日本的国家文化和现状离不开,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相当于我国比较大的一个省,而且匮乏,特别是化石,所以在日本的文化中对能源的节约特别重视,日本甚至会从其他国家进口煤炭填入大海之中以进行储备,所以在这种对能源节约的意识下,日本人会更加喜爱那些便宜小排量的汽车。

还有就是日本的公共交通发达覆盖网络广,基本上要去的地方都可通过公交或轻轨等方式到达,而且的侧重点也在于发展公共交通,所以在日本的道路情况并不像美国和中国这样,路网发达道路宽阔,日本的道路较为狭窄,便宜的小车开起来更加方便,降低了交通拥堵的风险。

同时在日本购买这种便宜的小车还可以享受道很多,相当于的鼓励政策,就好比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一样,但不得不说日本车主对于节约的意识是超前的,并不像我们身边那种攀比类的,你买宝马,我买奥迪,他们更加在乎的是实用和节能环保,所以很多到日本去过的车主也不禁感慨,这样的节约意识让人感到有些羞愧,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韩国车怎么样

论文最好自己写,这样才知道要怎么写,俺就给你找一些素材吧,反正俺不挣你的分,能帮助你就好了,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规模庞大。请问这些投资主要都集中在什么地方?

谈起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因素,发动机是其中一大关键,目前已有大量投资集中于这个领域;仅在近几年时间里,中国就改造组建了几条新汽车发动机生产线。

随着大批新型柔性汽车生产装配线的引进,汽车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越来越呈现出注重产品多元化、小批量生产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发展新趋势。

最近我出差到欧洲,在欧洲访问期间,我参观了7个机床工厂的装配车间,这些车间中正装配的机床90%销往中国.其中80%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订的货。

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向欧洲出口汽车,中国汽车工业似乎比许多其他国家的同类行业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要快得多,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汽车的生产与销售现已发展为全球性规模,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全球的汽车生产能力总体上大于市场需求。同时汽车市场对汽车的品种、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汽车工业发展关键点在于汽车生产是否能满足某一地区的某一市场实际需求,如果满足,才可能形成国外产品进口到中国,国产产品出口到国外的贸易格局.这就是汽车的个性化生产。近几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确比过去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研究市场的需求,那是因为我们深知:当今世界正朝着信息交流更迅速、更便捷的方向发展.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以实现产品的国际化。

现在中国大部分汽车生产厂新引进的生产线都是比较现代化,为了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要。实际上这在安全性和品质产量方面对中国的生产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与海外公司的合作仍将继续发展么?

中国和海外公司的合作肯定继续发展,国外好的产品和技术要进到中国来,国内好的产品也要出去。我们与海外公司的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中国本着相互学习、自主开发的原则发展汽车工业。《知识产权法》是为鼓励发明创造,保护发明人的权益而制定的。《知识产权法》代表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了中国人的利益。这是我们共同发展的基础,在合作过程中尊重对方,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跟国外合作的时候会更注重开发自己潜在能力了,这种学习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加工工艺。具体的技术我们要学,更先进的管理思想我们也要学,将我们的能力很好地展现出来。

中国不断用新技术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陈旧的技术不一定就不先进或不适用,新技术也不一定就先进或适用。用何种技术顾客享有最终决定权。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必须时刻以顾客需要为导向选择用适合的生产技术。

中国立法机构鼓励更安全更清洁、更节能的汽车,我们的交通发展首先是鼓励公共交通发展,这就要求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燃料类型或能源类型。关键是如何利用能源,综合利用能源,可持续发展地利用能源。实际上在这方面中国井非形单影只,其他一些国家在这点上早有研究,并做出成绩。

在未来三年内,中国汽车行业将盛行什么技术?

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新能源的开发问题,虽然从满足市场大众需要与符合法律要求的角度来看汽油、柴油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其节能环保和各种能源应用技术的发展。像汽车内部系统那样特殊配置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来决定的。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一个汽车行业科技人员的组织,目的是为科技人员的交流提供平台。交流的目的是推动技术进步,推动汽车工业进步,推动汽车工业和国外的交流.推动汽车工业和世界的交流。从而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介绍到国内来,把国内的好的东西介绍到国外去。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中国的汽车市场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专家认为,虽然2004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属于下滑阶段,但同欧洲和北美以及海外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仍然有着无法比拟的巨大潜力。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工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

中国走向汽车社会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他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日益明显。汽车工业占GDP的比例,到目前为止,已经到1.5%左右。汽车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按照行业统计,汽车行业每就业一个人,可以带动其他行业间接就业11个人。据统计,汽车行业可以对38个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现在,中国每千人拥有22辆汽车,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22辆。不过,国际社会标准是每百户人家拥有20辆汽车,那么,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现在基本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因此,“汽车社会正在向中国走来”。

中国市场势不可挡

据美国跨国大咨询公司安永集团最新公布的数字,2004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是240万辆,而1996年,仅仅是37.7万辆。8年时间,增长了200多万辆。据英国《经济学家》集团的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将增长3倍,达到690万辆。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生产将达到940万辆。

不过,据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有关专家提供的数字,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是12辆。这个水平,是美国100年前的水平。不过,中国正在迎头赶上,急起直追。今年汽车生产量将达到600万辆,居世界第三位。到2020年,中国能成为首屈一指的汽车生产大国。

为什么中国专家和外国专家提供的数字会如此不同?这是因为,中国有一种特殊的车型———农用车,并不算在汽车产量之内。但是,不管统计数字如何,所有专家都认为,中国老百姓对汽车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中国的汽车市场,只有一个发展方向———越来越大。美联社援引总部设在荷兰的跨国公司TNT首席执行官M cCALL的话说:中国汽车市场是“势不可挡”!

汽车发展瓶颈问题

那么,哪些中国居民是主要的汽车购买群呢?中外专家都认为,主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再加上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几个大城市的居民。2004年,中国人均GDP是1280美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城市有24个,其中,21个都在珠江三角洲。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的GDP,都超过了4000美元。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非常可观,但是,专家都意识到了阻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能源、环境、交通还有消费信贷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专家们都认为,特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停车场的不足,制约了中国汽车业特别是轿车业的发展。而能源的不足,也是一个限制汽车工业展的瓶颈问题。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可能一下子还无法找到替代能源,可能会找到D ISEL或混合燃料,但已经有人专门在研究这些方面的问题了,希望能够减少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据有关统计,2000年,中国进口了70万吨石油;2004年进口500多万吨石油。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工业将耗费2500多万吨石油。届时,中国本国生产的石油远远不够用于汽车。如果不发展替代能源,那么,中国的汽车市场就不会突破这个瓶颈。(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人们对环保、节能等问题的关注也与日俱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正在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近日,为期两天的“绿色未来-全球及中国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第6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顺利闭幕。

汽车行业内的官员、行业研究员及以大众、依维柯等为代表的各主要乘用车、商用车厂商汇聚一堂,热议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可持续性发展最重要内容之一,节能环保问题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汽车产业节能环保形势不容乐观

“有关研究表明,2000年中国机动车燃油消耗占当年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2010年,将达到43%。2020年,则将达到57%。与此相对应,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在迅速上升。全国各大城市受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汽车排放已经成为当地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第一污染源。”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一语指出了当前汽车产业节能环保问题的严重性。

尽管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节能环保工作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商用车也于今年7月开始执行国三的排放标准,但是相较于欧美等汽车强国,中国汽车产业节能环保工程仍有不小的差距,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电池燃料等新能源界定不明推进速度较慢等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节能环保呼唤“中国特色”

“简单的抄袭国外的标准,欧Ⅲ变国Ⅲ,欧Ⅳ变国Ⅳ,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在论坛上,一位车企的老板风趣的说到。

“中国的油品质量与欧美的情况很不一样,道路驾驶情况也千差万别,这使得我们发展节能环保时需与欧美有着不一样的思路,需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一位业界专家向记者强调道。作为一家外资商用车公司,依维柯对此也表示了认同,“依维柯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中国本土化,在节能环保领域也是如此。

以我们在重庆红岩的合资公司为例,其即将上市的PowerTech系列重卡,我们不单纯是引进依维柯先进的Cursor9发动机和Stralis驾驶室车身,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市场特殊需求,量体裁衣进行了一些改造,如结合国内原有整车底盘平台打造等,从而实现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国Ⅲ排放。”依维柯企业发展总监陆昕表示。

据悉,目前国家相关法规的制定者及各车企制造商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特色”的重要性,一些体现“中国特色”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如甲醇动力汽车也陆续出炉。

车企观察:节能环保成为新竞争平台

汽车行业“绿色之风”劲吹的同时也成为了各车企经营方向的风向标。年中时油价的快速窜升,促使了小排量车行情走俏。很多以前以大型车为主的乘用车厂商,也纷纷借势推出了自己的小排量轿车。

“作为商用车公司,依维柯一贯重视自己对环保方面的承诺。我们在欧洲已经发展了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车。目前在中国以及消费者中,越来越多的开始对环保有一个很强的意识。这样的意识也为我们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依维柯将引入其在欧洲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及理念,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依维柯企业发展总监陆昕在论坛上表示。

而像依维柯这样强调节能环保的车企不在少数。节能环保正成为各大乘用车、商用车厂商竞争的新平台。大众公司也于近日表示“十一五”期间其将力争实现在中国降低20%排放的目标。

据悉,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企业追逐的热点。长安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公司,22台混合动力轿车圆满完成奥运会服务任务;吉利则已顺利研制出使用甲醇燃料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更值得一提的是,凭借母公司依维柯的技术实力,南京依维柯近日研发出纯电动轻客,该款产品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并于前不久赠予了中央电视台“环保万里行”栏目,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相信,随着节能环保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厂商新一轮的“环保大战”也将一触即发。

汽车业

现状与未来: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仍处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国家通过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控制,对汽车工业实行必要的保护,不过,我国汽车厂商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将日益减少。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在高关税和配额制的保护下获得了超额利润,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增强了汽车厂家的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的能力,为今后的降价竞争打下基础。从消极的方面看,一是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二是参与合资的跨国公司从零部件和整车的销售中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三是那些没有经济合理性的杂牌小型汽车厂家也能获得利润,难以将其淘汰出局,加剧了汽车工业配置中散、乱、低的局面,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企业分割了大企业的市场,使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2006年,我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将分别下降到25%和10%,汽车工业依靠高关税和配额保护的局面基本结束。如何应对2005年之前的挑战,是每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挑战:

来自城市结构弱化的挑战。人们原来以为大城市已经发展到头了,但当汽车进入居民家庭后,就会看到大城市新的发展机遇期才刚刚开始。

来自能源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如何调整石油安全观,形成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石油安全保证制、供应机制,既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来自汽车产业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挑战。现在汽车热主要热在整车组装,而反映一个国家汽车制造能力将更多地体现在零部件的生产上。

来自重复性建设的挑战。去年以来,汽车产业的高增长对汽车产业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许多地方出现了汽车投资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不正常的是,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部分投资是由地方进行的。在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一定要把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和市场性的重复建设区别开来。

应对:

专家指出,放开还是管制,将成为今后的两难选择。中国汽车正在经历一个从汽车工业到汽车产业,再到汽车社会的巨大变化。关注的重点,应该从汽车产业政策提升到汽车社会政策,这是关系到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商网讯 入世以后,我国的汽车厂家将被打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功。有

着庞大的从业人员和五十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汽车工业之所以会面临危局险境,一个

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技术进步实在是太慢了。?

一个沉重的话题

“入世以后,国内汽车厂家将被打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功。”对于加入W

TO,张克似乎过于悲观了。

这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

步太慢。

张克说:“这是一个人们普遍议论的沉重话题。”在科协学术年会上,中国汽

车界仅有的一位院士、吉林大学教授郭孔辉,一汽集团年仅40岁的董事长竺延风

,以及业内外的许多人士,就在用不轻松的语调,为这个话题加上各自的注解。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步伐,犹如一辆老爷车,这让张克感到痛心:“东风

公司发动机的设计能力与20年前相比就没有太大差别。”而竺延风的评价是:“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开发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必须

付出的代价中国汽车业即将为自己蜗牛般的发展速度付出惨重代价,一种人们通常

难以想象、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亲身体验到的代价。

郭孔辉以2·2升丰田佳美车为例说,入世以后,最终关税将降到25%,这

种车的价格将由目前约40万降到约28万,而质量和价格正是“国际竞争的核心

”。此外,更强烈的冲击在于,对外商的政策将发生变化,本地股权、贸易平衡、

国产化比例等要求将不复存在。

在严峻的形势下,张克认为,我们只能暂时把民族自尊心放下来,那种由国内

独立开发、形成独立品牌的念头根本不切实际。

张克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使外国公司蜂拥而入,即使国内汽车企业都垮

了,做技术不也还要依靠中国人吗?只要中国人在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早晚会有中国人自己的公司。再说,入世以后,国内企业不会一下子就垮掉,我们

也还有努力的机会。”为什么慢如蜗牛在探讨隐藏在巨大差距背后的原因时,竺延

风说,以往人们更多地谈论技术层面的东西,忽略了科技创新管理技术和管理体系

的作用。

与竺延风不谋而合的是,张克也将技术进步慢归结为汽车工业自身的管理问题

,“国有企业的弊端导致中长期技术工作不受重视,没有扎扎实实地进行长期的技

术积累。企业领导关心的只是机器、厂房和生产线,而不是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设计

能力的形成。”

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金履忠还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提高

国产化率,不强调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船舶工业从一开

始就不强调国产化率,第一艘船出口时国产化率还不到50%,如今也不过70%

,但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三。

相形之下,汽车工业则令人失望。尽管像桑塔纳等许多车型的国产化率在不断

提高,但正如郭孔辉所说:“这些年来,我们引进再引进,但并未摆脱依赖外国的

局面,尤其是在轿车制造方面。”

据介绍,上海大众桑塔纳投产后的10多年里,德国的桑塔纳4次换型,其中

两次大改,上海的桑塔纳却还是老样子。直到19年后才出了个桑塔纳200

0,但改动不很大,没有什么质的飞跃,而且改型时以德国大众和巴西大众为主,

中方只是作为小兄弟参加。到了1999年,又去买德方的帕萨特图纸资料来转型

生产。而帕萨特已经生产了若干年,图纸是现成的,净赚中方1亿美元。

关于中国汽车业技术进步慢的原因,人们还能找出各种各样的说法。例如,一

位汽车工业的老前辈在吉利集团看到这家私有汽车企业的活力后,发出由衷感叹:

“中国汽车工业之所以半个世纪还长不大,就是由于‘只准我干,不准你干’的行

业垄断。”

合资不能白头偕老

“国外公司就是想赚钱,不是培养竞争对手,”金履忠说,“合资这条道路,

用市场换技术,虽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根本的问题是,不可能培养我们的自主开发

能力,不可能让我们的汽车工业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郭孔辉也说,作为合资一方的中方技术无份、资金短缺,过去的一个主要资本

————受关税保护的市场也将因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很快失去它原有的价

值,这样合资的伙伴关系不可能“白头偕老”。

对于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有关卡车合资的消息,金履忠感到忧心忡忡。据报道

,中国卡车业正与国际三大卡车企业进入前所未有的“热恋期”。

“如果卡车也合资了,中国汽车业将面临全盘崩溃的危险。”这位研究员说。

而近邻韩国的表现,当令中国汽车业无地自容。张克说,韩国汽车业大约在2

0世纪80年代起步,比中国汽车业晚了差不多30年,却已经走过了从引进到消

化,再到自主开发的路。韩国人早就意识到,要自主开发,在合资企业是办不到的

,“合资的目的是消灭合资”,于是在“翅膀硬了”以后开始“收复失地”,通过

购买外方股权的办法,把合资企业变成单一的民族工业。今天的韩国汽车业,面对

国际竞争已经比较坦然。

自主开发并不神秘

不过,金履忠认为,自主开发轿车其实并不神秘。比如说,捷达轿车尾部改型

,中德双方都要求开发。德国人一开始瞧不起中国人,说“既然你们要做,就搞个

东西试试看”。结果,中方开发出来了。德国人一看,确实不错,就认账了,还花

上9000万人民币把知识产权买走。当然,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神龙。富康车要改

为三厢型,结果由外方来开发,中方出了几亿法郎。

一汽拿到的钱虽少,但这个事实表明,我们并不是不能开发,金履忠说。他还

认为,尽管有专家指出,国外开发一个轿车要20亿美元,但国内的开发成本肯定

要比国外低得多。

还有一些专家,更是把新一代汽车,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看作中国汽车业赶

上世界先进水平难得的最后机会。郭孔辉认为,在新一代汽车的技术方面,中国与

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这也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个机会。

“拉郎配”能行吗?

在机会面前,竺延风建议出面组织国家工程,积极进行新一代汽车的研究

开发工作。

“在发达国家,由出面组织国家工程,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做法值得

我们借鉴。”竺延风如是说。

但张克却不以为然,他将部门组织的攻关项目比作“拉郎配”,“虽然培

育出了一批成果和专家,但所有的攻关项目都只是做出了演示车,没有形成生产能

力,这也正是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究其根源,汽车技术投入大

、回报大,负责任的应当是企业自身,而攻关项目并非如此。换句话说,攻关项目

形成的技术无主体,像东风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两家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的燃料电池

演示车,就说不清楚到底属于哪个单位。

此外,张克还指出,高新技术是在传统技术之上产生的,我们不能低估高新技

术的难度。在新一代汽车技术上,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也很大,前面提到的那辆燃料

电池演示车,就还相当原始。 (.E201W03066.)

30年间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从10万辆到接近1000万辆的爆发式增长。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红旗轿车虽然为国人带来了自主轿车工业的喜悦,但是由于基础工业的薄弱和人才匮乏,从1950年到1980年期间的汽车工业更多的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拷贝阶段。

进入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新时代,汽车工业也开始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年上海大众开始的合资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改革开放结束了长达多年的“引进还是购买车型”的争论,拉开合资时代的大幕,引进合资阶段的典型特征为“拿来主义”。以上海大众作为标本的合资进程为中国汽车的技术引进、吸收以及培育人才,给中国汽车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技术换市场”的合资建设大大缩短了中国汽车接轨全球的步伐。

但由于政策上的约束和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中国汽车业发展缓慢,由此,中国人自主造车的梦想愈加强烈,但在没有技术背景和人才队伍的前提下,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产品及技术成为模仿创新阶段的典型特征。

在中国汽车工业50年的积累和10多年的合资进程之后,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国家提倡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一批自主研发的自主品牌汽车也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华晨汽车、吉利汽车以及奇瑞汽车开始艰难起步,进入21世纪之后,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掌握成为自主创新阶段的重要特征。2003年开始,汽车市场的井喷成为自主品牌集体狂飙的催化剂。以奇瑞汽车为首,包括吉利汽车、华晨汽车以及新进的比亚迪汽车等在内的自主品牌,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自主研发能力和研发体系,建立起最基础的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以及销售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激荡国人30年,汽车行业也经历了30年的加速跑。这其中当然有丰硕的成果,但也遗留下一堆问题。自主品牌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基础建设导致民族汽车工业表面繁荣;合资进程在市场换技术之后的后遗症开始集中爆发,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人、车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汽车社会的提前膨胀也让诸多弊端提前暴露。

当前的汽车业全球低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如何让我们的汽车与人类更加和谐地共存?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如何实现有责任的增长?我们的汽车社会需要一个怎样的汽车市场?

30年太快,中国汽车业需要冷静地回顾这些得与失,是与非

列举日本各品牌轿车的优缺点?本田,丰田,马自达,铃木,三铃

韩国现在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有现代起亚集团、通用大宇汽车公司、双龙汽车公司和雷诺三星汽车公司四家。韩国各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及经营现状如下。

2.1、现代起亚集团

现代汽车成立于1967年。1968年与英国Ford汽车公司技术合作开始生产汽车。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着手开发国产车并开始组建年产10万辆规模的蔚山工厂。1975年,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技术合作开发韩国最初固有车型Pony轿车并开始出口。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随着国内需求的骤减,根据1981年取汽车产业合理化措施而专门生产轿车和重型货车。1982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参与投资进入全面合作阶段。1985年竣工年产30万辆的新厂,生产出口战略型Excel轿车,开始向美国市场出口并且十分成功。1989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建年产10万辆规模的装配厂。

起亚汽车成立于1952年。1961年生产两轮车,1963年开始生产三轮汽车,1971年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合作生产四轮货车和轿车。1976年8月收购亚洲汽车公司而成为综合型汽车企业。随着1980年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而经营恶化,根据韩国1981年取的汽车产业合理化措施而专门生产轻型商用车。1981年开始生产Bongo轻型客车,由于它的成功而摆脱经营恶化。1985年韩国修改部分合理化措施,起亚公司于1986年7月开始与美国Ford公司合资生产Pride轿车并在国内销售,1987年开始通过美国Ford汽车公司系列销售商对美出口。

1997年,起亚汽车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宣布破产,此时起亚的债务已高达7万多亿韩元(韩元对美元的汇率约为1300:1)。结果经过三轮国际招标,现代汽车最终于1998年10月中标,12月1日现代汽车正式兼并起亚汽车,组建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但现代兼并起亚后,其自身也暴露出债务危机,于是随后与戴-克集团结成联盟,戴-克参股现代获得现代10.5%的股权。2002年现代起亚集团的产量达到246万辆。

2.2、通用大宇汽车公司

1963年成立的新进工业公司于1965年收购新国汽车公司之后建立新进汽车公司,1972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资成立GMK并开始生产轿车。1976年经营恶化,股份被韩国开发银行收购并更名为新韩汽车公司,1987年大宇实业公司接管韩国开发银行的持股。198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移交经营权,1983年更名为大宇汽车公司,1985年扩充富平工厂(年产40万辆),1986年以德国公司的Kadeet轿车为基础,开发了Wofidcar概念的Lemans轿车,1987年开始对美出口,但仅出口6.4万辆。1992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破裂,从而取独立经营政策。

1997年,大宇收购资不抵债的双龙汽车公司。然而到1999年,大宇汽车公司自己也背上了180亿美元的债务,不得不向欧美汽车公司求援。2000年,双龙公司脱离了已不堪重负的大宇汽车公司。直到2002年10月17日,历时三年的大宇出售问题才得以解决,通用正式收购大宇,成立通用大宇汽车公司。在新成立的通用大宇公司股份构成中,通用汽车公司拥有42.1%,大宇公司的债权人拥有33%,铃木拥有14。9%,中国上汽拥有10%,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参与国际汽车业的重组。2002年通用大宇汽车产量为60万辆。

2.3双龙汽车公司

1954年成立河东焕汽车制作所,为专门生产吉普车和特种车的企业。1962年更名为河东焕汽车工业公司,生产客车和特种货车。1977年更名为东亚汽车公司,韩国1981年取汽车产业合理化措施时选定为特种车专门生产企业。1984年收购专门生产吉普车的巨和汽车公司并生产Korando吉普车。1984年被双龙集团接管,1987年接管英国黑豹西风有限公司的经营权。1988年3月更名为双龙汽车公司。1988年10月生产Family厢式吉普车,1992年4月销售Kallista赛车,1993年下半年销售独自开发的Musso轿车型吉普车。1991年2月,与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合同,1992年11月又签订资本合作合同,1997年开始生产Chmrman系列高档轿车。但也就在这一年,双龙汽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大宇公司收购。2000年,大宇集团自身岌岌可危,双龙公司又一次经过重组改型,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2002年双龙汽车产量为8.8万辆。

2.4、雷诺三星汽车公司

1997年三星集团生产的轿车投入市场。1999年,三星汽车公司陷入困境,2000年,法国雷诺汽车公司购买三星汽车70%的股份,成立雷诺三星汽车公司。2002年雷诺三星汽车产量为4.7万辆。

3韩国汽车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韩国汽车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90年代达到顶峰,后又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由盛而衰,近几年又逐步复苏的历程。在韩国汽车业发展如日中天时,国内曾兴起一股学习"韩国模式"的热潮,而当韩国汽车业跌到谷底时,国内业界又对"韩国模式"产生了怀疑,甚至觉得韩国汽车业一无是处。现在应该是冷静地分析一下韩国汽车产业的时候了。中韩两国同样作为后发型国家,韩国汽车业的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但能够发展到今天,还是有许多可以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1)、韩国对汽车业的发展取了有效的扶植政策并且对汽车企业起到了较好的规划、协调作用。

(2)、重视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这一点应该说是韩国汽车业发展的精髓。

(3)、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必要保证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4)、成功的出口导向战略和全球化经营,这是韩国汽车业基于自身特点及国际发展趋势所作出的明智选择。也许有人会说以上这些特点有些正是韩国汽车产业遭受挫折的原因,不可否认韩国在有些方面的确是"过"了一点,但从整体上来看,笔者认为这四点正是推动韩国汽车产业发展并且克服困难的源动力。

长安马自达、一汽马自达和海马有什么区别啊?好像标志都差不多

美丽的谎言--我眼中的日系轿车

对于日系轿车,国内的车迷想必都不陌生。从18年起,“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让丰田车在中国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它的流行同时也意味着日本汽车公司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从最初的丰田2.0、尼桑2.0到如今的本田飞度,丰田花冠,日系轿车来到中国已经将近20多年了,那么日系轿车究竟怎么样呢?让我们先从日系的特点

说起。

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晚晚落后于欧美,它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形尺寸大,排量大的汽车销量急剧下降,而外形小巧,经济省油的日本小型汽车则广受欢迎,正是凭着小型汽车,在1980年日本汽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汽车市场形成日欧美三足鼎立的局势。日本轿车善于模仿,在世界上只有日本人能够把模仿的车子卖到被模仿国,而且比前者卖的还好。日系轿车的优点是外观细腻优雅,操控性能好,极具性价比。另外,日系轿车更新换代快,注重整体设计,个项指标平均,外形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很多人喜欢把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较,但我觉得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不同,车辆设计的方针也不同,很难说谁优谁劣。比如日本车给人感觉不坚固,但车头钢架结构部分不一定越坚固越好,当车辆被撞击后能迅速变形吸收冲击能量最好。在欧美地区,日本车的返修率和顾客满意度远高于欧美系轿车。2003年丰田公司在美国市场,更是在单一车型销量上超过美国本土的福特汽车公司,位居第二。这也难怪,日系的轿车它的动力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都非常出众,价格又不昂贵,所以很受欢迎。在欧美市场的日系轿车经济实用,装备齐全,所以物有所值。

那么日系轿车对中国市场是一种什么态度呢?中国消费者对日系轿车的感觉怎么样呢?让我们剖析一下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恐怕就能略知一二了。

(一)丰田汽车公司(TOYOTA),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 创立于1933年,年产汽车近600万辆,其中出口近50%以上,并控股日本汽车公司和日野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早,在80-90年代的国内进口车市场独占鳌头,、花冠、佳美等品牌在当时大行其道。在8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为了发展轿车项目寻求合资的时候,丰田仍坚持着“只卖产品不卖技术”的原则,迟迟不愿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其下属的日本汽车公司在1986年率先与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合作,共同生产的天津夏利汽车在整个90在近年代几乎成为出租车的代名词,最近几年,由于新车型的增多,夏利在价格上已无优势可言,加上技术及车型过老,而因为夏利2000的失败,导致天津汽车亏损过大,被并入一汽旗下。由于国家对进口车份额的缩小,国产车的崛起,丰田公司终于在中国决定投资办厂。在1998年与四川旅行车制造厂合作成立四川丰田;在2000年与天汽合作成立天津丰田,以生产经济型轿车为主。天汽被一汽合并之后,易名为一汽丰田。据悉今下半年丰田将与广汽合作生产佳美轿车,由此形成南北丰田的局势,凭借其在中国精心打造的2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一旦政策允许,丰田虽时可以把任何一家合作伙伴踢开,自己独掌大局,称霸中国汽车市场。

国内主力车型:(1)威驰。外观时尚,,配置丰富。但所用发动机技术过老,可以看夏利2000的变脸版。

(2)花冠。世界级名车,发动机为丰田的VVT-I发动机,技术先进,车型适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配置丰富。中国版的原型车是台湾版的COROLLA ALTIS,与台湾版相持比,多了许多华而不实的配置,少了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TRC循迹防滑控制系统,BAS刹车系统和EMPS电子动力转向系统。

(二)日产汽车公司(NISSAN),是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公司,也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33。1999年因亏损严重,被迫将36.8%的股权卖给法国雷诺公司。日产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晚,在早期的国内进口车市场,日产的“蓝鸟”,“公爵”的知名度并不亚于其他日本品牌。1993年5月与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合资成立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尼桑皮卡,由于受限行政政策的制约,在当时的市场并不成功。2000年台湾裕隆集团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生产风神蓝鸟轿车,是日产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又一次试探。风神公司发展飞快,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销售、当年赢利,被业内称为“风神模式”。在2002年6月的新蓝鸟上市仪式上,风神车标被“NISSAN”标识所取代,表明日产正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始。2003年6月9日投资10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被称为“中国汽车领域里规模最大的合资项目”。

国内的主力车型:(1)蓝鸟。外观几经改款,配置在国内的同级别的车中最为丰富,但发动机是日产公司最不成功的一款机型,在中国也已卖了三年,如能换成日产的VQ发动机,最为理想。

(2)阳光。蓝鸟的小改款,发动机做了轻微的改进。

(三)本田汽车公司(HONDA),创立于1948年,早年以生产摩托车为主,现仍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商。1960年开始发展汽车,16年推出第一代“雅阁”(Accord),现已推出第6代,该车在1989年曾登上美国同级轿车销量冠军。本田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个神话,在1998年与广汽合资成立广州本田,在原有标致旧厂房、设备的基础上,只花了10多亿元就达到了12万辆的年产量,投资额只是一般汽车厂家的三分之一。生产的广州本田雅阁轿车在市场供不应求,改写了奥迪和别克独霸国产中高档车市、主要面向“官车”的局面,开拓了私人市场。2003年1月广州本田新雅阁推出时将价格下调4万,成为中国中高档车市场的狙击手,揭开了中高档车价格大战的序幕。本田在中国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入的同时,它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明显。首先供需严重脱节,市场加价严重,厂家不急于上产能,让市场处于半饱和需求状态,加价现象纯粹是一种商业操作技巧,这样最终会损害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度,导致市场的丢失。其次本田的售后服务使人感觉差强人意,享受不到“专卖店的待遇”,与其车型在市场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本田的后继产品匮乏,轿车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档,与其它大品牌相比,产品线并不丰富。

国内主力车型:本田雅阁:性价比较理想,车型时尚,发动机配备合理,配置丰富,但其细节上与其身价不成正比。

飞度: 原型的两厢改成三厢后外形一般,车身较轻。

(三)马自达汽车公司(MAZDA)创立于1920年,33.4%的股份为美国福特所有。以生产转子发动机汽车而闻名。这种发动机用微机控制发动机负载状态,环装置,使发动机工作平稳,从而降低油耗自动调整怠速装置和废气再循,减少废气的排出。1992年由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海汽被一汽集团兼并,重组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但一汽很难插手海南马自达的事务,甚至无法分享它的。去年,一汽轿车通过技术引进方式,开始生产马自达M6轿车,市场反映极佳。一汽的意图是最终要将“两个马自达”整合为一。但问题是马自达的母公司美国福特在中国的合资伙伴是长安福特,所以最后的归属问题还很难下结论。

国内主力车车型:(1)福美来。车型大小适中,配置丰富,但车身整体做工粗糙。

(2)马自达M6。获奖车型,外形时尚,整车科技含量高。

(四)三菱汽车工业公司(MITSUBISHI)是日本三菱集团成员之一,10年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戴姆勒-克莱斯勒目前拥有三菱汽车34%的股份。三菱在中国的项目比较散乱,方向不明确。)三菱在中国拥有两家发动机厂,并正在为许多中国的整车厂供应发动机。

(五)铃木汽车公司(SUZUKI)成立于1954年,以生产微型汽车为主。铃木也是丰田集团成员,同时通用持有铃木10%的股权。铃木汽车公司是最早与中国汽车公司合作成功的。早在年5月,铃木就与当时的长安机器厂签订技术转让协议,生产的奥拓和羚羊轿车在市场一直反响不错。另一合资项目昌河汽车公司的昌河北斗星也卖得不错

(六)富士重工汽车(SUBARU)前身是一间飞机制造所,1953年更名为富士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其20%的股份为通用公司拥有。富士汽车在赛车界享有盛誉,1989年1月富士力狮跑车以平均223.345公里的时速,连续奔驰19天,同时刷新了10万公里竞速世界记录,记录保持多年未破。富士以四驱动轿车畅销世界,著名品牌有力狮和翼豹,与中国贵航集团合资生产云雀微型轿车。

综上所述,日本汽车界对中国市场的确态度是明显的“前倨后恭”。 因为日本为了保持在亚洲的技术优势地位,一直倡导“雁形”模式,要做亚洲汽车工业的“领头雁”,并表示要在技术上保持平均领先中国15年。但是当看到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再加上世界汽车市场的萎靡不振,中国市场巨大利益的诱惑,迫使日本汽车界的中国战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抛开民族感情,我们也应该看到日系汽车的中国版本还是有着明显的问题,(销往欧洲的丰田车辆代码最后一位字母是W,北美是A,中东是V,中国是C,在发动机仓内的铭牌上有刻。)例如在中国版的日系汽车上竟是些华丽而不实用的配置,而在底盘和安全系统方面偷工减料,与欧美的日系汽车质量绝对不可同日而语!难怪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系汽车一流产品在国内,二流产品往欧美,三流产品销亚洲,压仓的……高价卖给中国人!!!”我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日本的民族优越性在其生产的汽车上表现的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当然这些与我国汽车业的发展现状有关,只有当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水平整体提高了,才会迫使它们拿出更好更新的东西来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正如所说的一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本田,马自达,都是日本的,为什么是广州本田。海南马自达

海南马自达简称海马,马自达公司在中国最先和海南汽车合作,海马诞生.后来马自达公司不满足现状,把目标放在了发展迅猛实力雄厚的一汽上,随后出现了一汽马自达.由于后来福特公司控股马自达,马自达又把一部分车型投向了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做法严重导致了海马现在的下坡路,海马开始转向自主开发.

其实这都只是马自达的战略问题,因为中国市场的复杂而导致的.

广州本田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州本田)于1998年7月1日成立,它是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合作年限为30年。广州本田目前有黄埔工厂和增城工厂两个厂区,生产能力合计达到年产36万辆,合计占地面积为160万平方米。广州本田现有员工总数为6500多人。广州本田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雅阁系列轿车、奥德赛多功能系列轿车、飞度系列轿车和思迪系列轿车共四大系列18种车型。

因为两方控股 所以叫广州本田 本田是日本汽车公司,广州本田的前身是广州标致,后来本田投资生产线在这里也就叫广州本田了

海南马自达已经完全是个自主企业了 有自己的LOGO 品牌 2005和日本马自达结束合作

海南马自达简称海马,马自达公司在中国最先和海南汽车合作,海马诞生.后来马自达公司不满足现状,把目标放在了发展迅猛实力雄厚的一汽上,随后出现了一汽马自达.由于后来福特公司控股马自达,马自达又把一部分车型投向了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做法严重导致了海马现在的下坡路,海马开始转向自主开发.

其实这都只是马自达的战略问题,因为中国市场的复杂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