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价格战_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结束
1.电芯价格狂降50%!中国宁王一出手 电车价格都得降?
2.价格战愈演愈烈,长城汽车独辟蹊径,要靠“森林生态”应对?
2023年,在新能源补贴完全退坡的大基调下,车市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开局。
特斯拉大降价后,问界、蔚来等宣布跟随降价,紧接着湖北车市直接掀了桌子。奇瑞新能源也拿出了最大诚意,宣布自2023年3月27日0点起,旗下奇瑞小蚂蚁、奇瑞QQ冰淇淋和奇瑞无界Pro三款产品官方指导价正式回调,至高回调幅度9000元。
奇瑞新能源是这波降价潮中第一家宣布官降的纯电小车品牌。众所周知,与动辄几十万的新能源车型相比,纯电小车在定价上本来就足够有诚意。此次奇瑞新能源宣布最高9000元的降价幅度,是在用实际行动让利于民,为消费者带来更具价值的产品。此外,我们也能从其中窥见奇瑞新能源优质的成本控制能力。
01坚持四大标杆,奇瑞新能源拿出最大的诚意
奇瑞QQ冰淇淋、奇瑞小蚂蚁和奇瑞无界Pro三款产品在最初定价时,售价分别是3.59-5.75万,6.49-9.40万,8.49-11.09万。
作为纯电小车,奇瑞新能源对于产品的定价原本就非常有诚意。起售价不到10万的无界Pro,应用了许多智能化配置,如无钥匙解锁、1颗智能传感器、540度全景影像、手机远程控制等功能,在同级别车型中并不常见,甚至是20万级电动车的标配。
如今,在原有的定价上,奇瑞新能源又给出了很大的让利。其中,奇瑞QQ冰淇淋官方价格回调幅度4000元,奇瑞小蚂蚁价格回调幅度 5000-9000元,奇瑞无界Pro 价格回调幅度5000元。
事实上,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是奇瑞新能源一贯的行事风格。无论在QQ冰淇淋、小蚂蚁还是在无界Pro产品上,都不难发现奇瑞新能源始终坚持着“四大标杆”,即安全标杆、服务标杆、价值标杆和智能标杆。
早在2019年,奇瑞新能源便承诺了三电终身质保政策,2020年又率先推出整车终身质保政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树立了“服务标杆”。
如今,奇瑞新能源已经交付了60万辆小车。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服务、安全、智能等方面都给出了正向反馈。
从近日奇瑞新能源举办的一场抗压挑战,可以直观感受到品牌一直坚持的“安全标杆”理念。
在奇瑞小蚂蚁“铝行舱”极限抗压挑战之阿基米德测试中,奇瑞新能源小车的安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奇瑞小蚂蚁不仅成功翘起2吨重特斯拉Models,还撬起了5吨重军用重卡,顶部承受的力已经超过了7吨。
成功撑起7倍自重的庞然大物,全面展现了奇瑞小蚂蚁全铝型材框架车身+独有隼骨型多腔截面结构带来的硬核刚度和抗压实力。
此外,以无界Pro为代表,奇瑞新能源通过优秀的成本控制力,以低于10万的起售价为消费者提供了20万价格水平的智能化体验,树立了新能源产品的“智能标杆”。
在安全、服务、智能上的优异表现,结合合理的定价糅合成型,塑造出纯电小车品牌的价值标杆。一提到奇瑞新能源,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最实惠的价格,最好的产品力”,因而在销量上,奇瑞新能源也成为全球精品纯电小车销量第一的品牌。
02纯电小车降价,是对成本控制力的极致考量
奇瑞新能源始终坚持为消费者提供最具“价值”的产品,它的底气来源于对成本的极致控制能力。
此次降价,奇瑞官方表示:主要得益于全球原材料价格回调,以及奇瑞新能源成本管控及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从而带动整车生产成本同步降低。
早在2022年,当一众新能源车企还挣扎于缩小亏损的阶段目标之时,奇瑞新能源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2022年,奇瑞新能源共销售232814辆新车,同比大涨112.9%。
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整个车市陷入疫情、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成本暴涨的困扰中,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属于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因为,奇瑞新能源早就意识到当前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2020年至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发展速度远超行业预期,如今已经完全摆脱了补贴政策的扶持,形成了自有的市场规模。
业内预测,未来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是“智能化”的竞争,同时,也是三电技术和成本控制的竞争。
也就是说,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不是新概念、新营销,而是技术、供应链的较量。此时,传统车企的优势便显露无疑。
奇瑞新能源背后奇瑞集团大树,已经构建了三电池技术的闭环。与此同时在智能化方面也可以整合奇瑞集团的。
此前,奇瑞发布了“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涵盖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和生态等四大核心领域,还以此为基础打造包含平台架构、三电、智能驾驶、智云平台、生态伙伴在内的13大核心技术。
作为奇瑞转型新能源的尖刀品牌,奇瑞新能源可以充分调动上述配置,以提高研发、生产效率。最终的结果是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在的。
03稳定市场,为爆发式增长蓄力
2023年开年的价格战,扰乱了不少车企的阵脚,好在奇瑞新能源有底气,也有实力应对。
此次最高9000元的官降,将帮助奇瑞新能源稳住市场阵脚,以便后期的发力。
2023年是奇瑞新能源规划中的发展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中,奇瑞新能源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高端化的突破,预计今年有两款中高端车型将和消费者见面。
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奇瑞股份执行副总经理、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鲍思语表示:“奇瑞新能源将加快布局10万-30万元的主流大车市场,打造全新品牌形象、创新渠道模式,抢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窗口期前引领细分市场。”
具体来看,奇瑞新能源将在打造精品小车之外,推出一款全新A级SUV+3款升级迭代产品。
此外,奇瑞新能源筹谋已久的iCar品牌也将发布,与奇瑞新能源形成两条独立平行的品牌线。iCar品牌主要面向15-40万主流消费区间,面向更高的细分市场。从此前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iCar汽车的首款车是一款硬派纯电SUV,该车的内部代号为S56。
后续的产品也将快速更新。此前,奇瑞面向新四化全新开发了高端智能电动E0X平台。平台化生产的优势在于可以加快产品更新节奏,预计未来每年都会有2-4款产品陆续推向市场。到2025年,奇瑞新能源基本上可以全面覆盖全平台、全品类车型。
奇瑞新能源已经通过精品智能小车打好了市场基础,未来推动高端化、实现品牌爆发式的成长将指日可待。
观点:
市场竞争波云诡谲,谁也无法精准预测下一程的状况。特别是对汽车这个产业链绵长,又处于能源转型关键时期的产业而言,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更大。
如奇瑞新能源这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在市场正常竞争时,善于前瞻思考、提前布局,方能有此时应对价格战、应对未知的底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网新Shake,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芯价格狂降50%!中国宁王一出手 电车价格都得降?
汽车“价格大战”打响,
释放了哪些信号
2023年北京昌平消费季正式启动。北京石
景山区正式启动“活力石景山 乐购车生活”主题
购车优惠活动,面向石景山区购车消费者投放千
万元专属优惠券,活动涵盖保时捷、奔驰、宝
马、奥迪、大众、比亚迪等20余家主流品牌。
每年都有各汽车品牌推出新车的时期,然
而,这次却有点不一样。近期,汽车市场价格战
打响,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加入了价格战,越来
越多的城市推出了汽车消费券。
在各地提振消费、全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
汽车市场的这一变化备受瞩目。
一、汽车价格战的鲇鱼效应
湖北省开启购车补贴活动,东风汽车集团旗
下多个汽车品牌实施集体降价,其中,东风雪铁
龙C6(|配置|询价)更是以综合补贴高达九万
元人民币的降价幅度成了“网红车”。但在1月
份,这一中级车的销量仅为55辆,如今却迅速出
圈,火爆全网,卖到断货。
C6的降价行为被一些人称为“掀桌子”,
而这一“掀”确实掀起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波澜。
很快,鲇鱼效应开始出现。中国一汽也于3月初
面向吉林省消费者推出购车补贴活动,补贴总额
达1.5亿元,单车补贴金额最高3.7万元。
一时间,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安深蓝、
奇瑞等车企纷纷推出补贴购车活动,甚至传统
豪华品牌宝马、奔驰、奥迪、凯迪拉克等也都
卷入,如奔驰部分车型降价高达12万元,一汽
奥迪A6L(|配置|询价)降价9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经有至少40个汽车
品牌加入了这一轮的价格战,最高优惠超过10
万元。有媒体称,范围之广、降幅之大已超
2004年的南北大众联手降价和2008年全球金
融危机时期的汽车大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波价格战的背后,不
只是汽车企业的混战,也有地方的直接参
与,尤其是对于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武
汉、长春、广州等城市。
比如,C6的9万元购车补贴中,政企分别补
贴4.5万元。事实上,东风汽车作为位于湖北省
的重点央企,也是当地主要的财政收入贡献者。
汽车企业降价是想去库存、回笼资金,而补
贴则是希望企业渡过难关。
3月初,商务部表示将组织各地开展“2023
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重点关注消费“四大金
刚”,即汽车、家电、家居、餐饮。除了湖北以
外,自1月以来,河南、上海、浙江、云南、
海南等近20个省市在近期公布了2023年的
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如北京、上海继续实施乘用
车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河南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
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
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
发放汽车消费券则是更多城市的选择。山东
发放2亿元汽车消费券;北京各区发放了汽车消
费券,如房山区、昌平区均发放1000万元汽车
消费券,大兴区发放2000万元汽车消费券。据
不完全统计,上述地区涉及汽车的消费券支持总
额度超5亿元,从超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地域覆
盖面更广。
二、汽车消费的短暂拉升
价格战的背后是汽车消费的相对低迷。乘联
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为
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
尽管2月车市销量有所回暖,但总体来看1-2月累
计零售267.9万辆,仍同比下降19.8%。
对于有些车企而言,销售压力更大。数据显
示,2023年1-2月,东风汽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
48.48%,在乘用车方面的跌幅达51.3%。同时
期,中国一汽的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两个主力品
牌销量也分别同比下降24.9%和7.3%。
今年2月,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
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称,
2022年是汽车经销商过去3-5年时间里最为艰巨
的一年。
国六B排放标准将于7月1日起全面推行被认
为是这次价格战的另一个主因。对于车企来说,
在国六B标准实施前,将库存未达标的车辆消化
掉,换成现金流,确实迫在眉睫。
当然,无论是补贴还是车企、经销商加
大优惠力度,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汽车消费。汽车
作为国民支柱产业之一,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
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汽车消费平均
占国内市场消费总额的10%左右,是国内消费市
场名副其实的支柱。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
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
逐步恢复。随着地方汽车促消费政策的密集出
台,市场消费信心正在得到修复。
这种价格战一定程度上会极大地释放消费者
的消费潜力,短期内有助于销量的提升。
相关汽车保险上险数据显示,2023年第九
周乘用车总体销量为35.12万辆,同比下降
3.4%,环比增长4%。可以预料,后续数据可能
会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当然,要长期促进汽车消费,还需要将汽车
消费和促进产业长远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汽车
消费政策。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的工人在加紧生产。截至
2022年底,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量超34
万辆。
三、汽车产业的重塑加速
虽然这一波价格战的主角是燃油车,但新能
源汽车也不容忽略。年初,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
源车企降价,一项调查显示,1月份电动车品牌
降价后,门店销售反馈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
对燃油车而言,此番价格战导致的消费回暖
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但这一波价格战将令
中国汽车产业的重塑速度加快将成为事实。
新能源汽车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
和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
25.6%。
这意味着,我国提前3年实现了此前设定的
新能源汽车“2025年市占率达到20%”的目标。
2023年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取
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汽
车销量增长93.4%。
近期,北京等地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的表现也
可圈可点。2022年以来,北京市在助企纾困政
策带动下,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实现新车销售
40亿元,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速超30%。
2022年,苏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3757辆,同
比增长98.59%;杭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32万
辆,市场渗透率超过四成。
在汽车厂家掀起价格战的同时,一场抢占新
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的城市争夺战也正在展开。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传统汽车城转型的突破
口,以及非汽车强省强市“弯道超车”的利器。
目前全国已经有10余个城市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
的宏伟目标,向“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发起
冲击。
《2022年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
报告》中,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前列的城市
分别是西安、上海、柳州、深圳、重庆、长沙、
常州和广州。而西安、深圳、长沙、常州都不是
传统的汽车重镇。
中国的汽车产业格局重塑正在加速。
价格战愈演愈烈,长城汽车独辟蹊径,要靠“森林生态”应对?
1月6日,特斯拉拉开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价格战的序幕,不少车企纷纷跟进应战。不久之后,价格战的战火也蔓延到了动力电池领域。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向车企们主动推出了一个叫“锂矿返利”的,拉开了动力电池领域价格战的序幕。
在教授看来,宁德时代的“锂矿返利”将会成为新能源车企价格战进入白热化的导火索,而广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则将成为价格战背后的最大赢家。
接下来,教授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宁德时代发起的价格战的根本原因,以及电池厂商价格战将会给行业带来的连锁反应。
据媒体报道,所谓“锂矿返利”的核心条款为“与宁德时代签约的车在未来三年的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与此同时签约车企需要将80%的电池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
简单来说,这是一份期限长达3年的捆绑协议,协议当中一共有两个非常关键的数据。那么2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和车企80%的电池购量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只要了解了这两组数据的含金量,就能够明白宁德时代推出“锂矿返利”的目的与决心了。
众所周知,前几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一路疯涨。为此,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都不禁抱怨自己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其中,碳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它也是导致近两年新能源汽车成本飙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二季度盐湖产能增长等诸多因素影响,碳酸锂在2022年11月末创下60万元/吨的历史高点之后,就开始一路下跌。到2月24日电池级碳酸锂基准价就已经下跌到了42.4万元。
此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认为碳酸锂价格还将持续下跌,并预计今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将降至35万-40万元/吨。
即便如此,宁德时代20万元/吨的碳酸锂结算价,也已经算是给“苦天价电池久矣”的新能源车企们打了5折了。
那么,宁德时代为何要这么做呢?一方面,宁德时代自己的锂矿开始放量,其电池产能得到了进一步缓解,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也变得更低。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客户流失,它需要以低价对客户进行长期深度捆绑。
要知道,随着长城、广汽等各大传统车企亲身涉足电池领域,蔚来、小鹏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又纷纷另寻动力电池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近几年已经流失了不少大客户。
显然,尽管宁德时代目前仍然是动力电池领域第一巨头,其市占率遥遥领先其它竞争对手,但它这几年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
说到底,其实宁德时代和特斯拉降价的理由十分相似。它们降价都是为了通过降价释放产能,抢占市场。只不过宁德时代降价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那么,宁德时代的降价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呢?教授认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牵连的广度和深度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广度方面,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领域头号巨头,它一降价必然会牵动其它动力电池厂商一起降价。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近两个月特斯拉降价给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的连锁反应。
在特斯拉宣布降价之前,其实有不少新能源车企都受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的影响都纷纷预告了涨价。
然而,特斯拉在1月6日反其道而行之地巨幅降价,几乎打了所有产品在20-30万价位区间的车企一个措手不及,导致不少车企不得不被迫降价。
宁德时代降价也是同理。当宁德时代给新能源车企开出了5折的促销政策,并且要将它的客户捆绑3年之后,其它动力电池厂商不可能不为所动,坐视宁德时代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抢走自己的“衣食父母”。
那么,所有动力电池厂商集体打价格战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会带来哪些更为深层次的影响呢?所有动力电池厂商集体打价格战,也就意味着所有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都将会大幅降低。
有数据显示,动力电池成本占到了纯电动汽车整车成本的40%-60%左右。设动力电池成本打5折,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成本至少都得降低20%,而这样的降价幅度足以改变当下的市场格局。
以当下主流的纯电动汽车为例,五菱宏光MINIEV就是以价格低廉著称,它的起售价为3.28万元,整车成本降低20%,也就意味着它有着6500的降价空间,起售价有望降低到2.6万元。
此外,动力电池成本降低对大容量长续航的纯电动汽车带来的价格影响更加明显。
其中,极氪001就有一款搭载了宁德时代140kWh三元锂电池的长续航车型,它在CLTC工况下的续航能力能够达到1032km,但售价高达40.3万元。
当这款原本教授认为性价比并不高极氪001WE 版 140kWh强力续航套装的成本降低20%之后,降价空间高达8.06万元,消费者只需要花费32.24万元可以入手这款车型。
届时,当新能源汽车价格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甚至更低之后,届时真的还会有传统燃油车的活路吗?
高昂的价格仍然是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纯电动汽车的售价能够再降20%,全行业20%的降价幅度足以让新能源汽车血洗传统燃油车市场!
这一切的起点,就是从宁德时代向车企推出“锂矿返利”开始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一场突如其来的“价格战”不知打乱了多少汽车品牌的阵脚,一句“不降价是死路一条”似乎道尽了汽车行业的焦虑与无奈。毫无疑问,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可能有很多车企都陷入了迷茫。在这种时候车企们不能不出牌,更不能乱出牌,盲目跟风降价或许会更致命。
面对混乱的汽车市场,作为自主品牌第一阵营的长城汽车打出了一张“生态牌”。一场“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长城汽车面对“价格战”的态度,更是窥见了其在未来新能源时代下的发展之路,以及应对快速迭代更新的智能新能源市场的底气。
长期主义,是应对激烈价格战的态度面对惨烈的“价格战”,长城汽车没有选择盲目跟风。正如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所言:“有的拿着真金白银掀桌子,有的因为经营问题掀桌子,有的为了更好的融资与估值掀桌子,但当库存、估值都恢复正常的时候,这种“掀桌子”的现象将不会长久。”所以把握趋势,比追逐潮流更重要。
未来的汽车市场,逃不开能源变革、科技变革和用户体验变革,长城汽车深谙此道。面对行业变革的风口,车企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优势并持续深耕。
因此在电气化时代,长城汽车明确了自己的竞争方向,将坚持在主品类航道、主价格航道、主级别航道、主风格航道竞争,将以长期主义面对价格战与新能源变革。
这场“干货大会”好似“誓师大会”,长城汽车喊出了自己的宣言“长城智能新能源,更省更远更安全”,这也是长城汽车在新时代下的新目标。那么看似在新能源领域后人一步的长城汽车,如何在变革之中实现目标?它亮出了“王牌”——森林生态。
森林生态,是面对新时代更迭的答案为什么说“森林生态”是长城汽车面对时代变革的一张“王牌”?我们先来看看“森林生态”是什么。在不断变革的新能源时代,尤其是作为头部车企,要想走在行业前沿,不可能单单靠一项技术或者一项产品。长城森林生态就是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宛如“森林”一般,多物种之间相互作用、持续进化的生态系统。
具体来看,在新能源方面,长城汽车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同时深入布局了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为未来的新能源化发展铺设了多条道路。森林生态中拥有蜂巢能源的电池技术、蜂巢易创的电驱动技术、未势能源的氢能产业链等,长城汽车从车用动力领域,到光伏领域,再到氢能领域都拥有技术话语权,全价值链布局让其在新能源转型的各个方面都不受制于人,也更加能够大展拳脚。
不只是新能源化,智能化同样是未来的一展趋势。那么要想在智能化领域突出重围,必须要硬件、软件两手抓,在森林生态中我们也找到了长城的答案。
在硬件方面,森林生态中的睿博感知和诺博科技,拥有自研的1700万像素感光芯片的车载摄像头、高分辨率成像4D毫米波雷达以及高算力平台等,共同搭建起了智能驾驶硬件架构。
在软件方面,森林生态中形成了超强的数据智能体系,包含咖啡智能城市NOH、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雪湖、自动驾驶计算平台雪湖·绿洲等等,基于这些数据体系的综合分析和计算,长城汽车便完全有能力提供更高阶智能驾驶。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还掌握了智慧线控底盘、智能座舱等多领域的核心技术,真正做到了不让技术卡脖子,我们也期待这些更高阶的智能化功能,能够更快在长城新产品得到应用。
至此我们不禁感叹长城汽车的前瞻性与全局观。对于品牌而言,森林生态抢占了新能源技术制高点,势必将加速长城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全产业链布局,也能够帮助车企实现更低成本的制造,更加自如地应对环境的竞争;对于行业而言,森林生态将助推行业能源的变革,用核心技术为创新支撑,推动中国汽车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对于消费者而言,则能够用更低的价格体验搭载前沿科技的优质产品,享受更美好的用车生活。
在时代变革的关键时期,具有前瞻性和全局观的“森林生态”,终于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在新能源、智能化全方位布局的“森林生态”将是长城汽车应对时代变革的一张“王牌”。
全民四驱,是落到实处的产品革新当然,长城的森林生态不仅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也是能落到实处的产品革新。长城汽车重磅推出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就是基于森林生态推出的全球首创智能四驱电混技术。
众所周知,国内混动技术层出不穷、越来越“卷”,新时代下用户对于混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强动力也要更省油,要也要安全。那么长城的全新Hi4相较其它混动技术有什么优势呢?
事实上,其最核心的亮点是用了前后轴双电机串并联电四驱创新构型,能够进行3擎9模智能动态切换,从而实现“全工况效率最优,全场景驾驶无忧”。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项技术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让大家能够用两驱的价格买到四驱的体验,享受四驱的性能却只有两驱的油耗,真正拥有“鱼与熊掌兼得”的无忧混动四驱体验。
并且,这项技术并不遥不可及,在近期哈弗推出的新品中就能和大家见面,价格战当前,这或许会成为长城“间接出招”的方式。未来,长城汽车全系新能源产品都将用Hi4,预计将在2024年全面普及四驱,值得期待。
继比亚迪的“油电同价”后,长城汽车的“两驱价格买四驱”,或将成为市场的另一颗深水,重塑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不仅如此,全新Hi4技术未来还将向行业开源,助推整个行业开启全民四驱时代。
对于这件事消费者是喜闻乐道的,把“四驱”的价格打下来,自然意味着更多的百姓能花更少的价格享受优质的新能源用车生活。
在别人降价、降品质的时候,长城汽车推出平民也能享受的“四驱”,用核心技术引领造车回归本质,实现科技平权,真正让“长城智能新能源,更省更远更安全”不只是一句宣言。而这也是长城汽车回归造车初心的具体体现。
贵言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想在新时代下立足,绝不是单单靠一款车型能实现的,未来新能源的竞争必将是整个品牌体系力与技术力全维赛道上的博弈。长城汽车也早已深谙此道,于是向我们展示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汇聚了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的全产业链的“大树”,全方位的森林生态势必将成为长城汽车在电气化时代立足的核心竞争力。
颇具前瞻性的生态布局,将让长城汽车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更有底气。多年的技术沉淀和森林生态强势赋能,我们期待着看到一个愿意回归造车初心的品牌,能够在新时代筑起新能源、智能化的“长城”,同时推动着中国汽车走得更长更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阿贵看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