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人◆聚焦两会③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汽车业任重道远

2.蔚来汽车4年亏400亿,为何蔚来汽车的销量如此惨?

3.从复工到复市,哪些热点成为中国汽车媒体报道重点

商用汽车新闻 _商业汽车新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刘晓

链接:s://.zhihu/question/265173/answer/33086121

来源:知乎

车云:车云网的公众号,信息比较及时,多用撰稿人制度,汽车前沿科技观点较多。

爱卡汽车:一般主要看新车资讯和实拍,但也没什么必看需求。

啊车:汽车杂志下面的,和大多数汽车刊物的账号内容调性差别不大,老爷车、对比和一些汽车品牌的内容。

名车志:同上。但是专题多一些,更完整一些。

速度周刊:上海新闻晚报的汽车版微信。可看性一般,偶尔有好的市场评述稿件。

AutoDaily: @Gocon的资讯类账号,海外编译稿件偏多,省去了自己去看,挺好。

排气管:车界偏八卦和公关类的账号,增加点信息量,可以看看哪家公关最近比较火。

刻度:腾讯汽车的一个每日点评式的账号。期间停过一段,最近又恢复了,主要是行业信息。

汽车圈_中国青年报出品:中青报汽车版账号,里面的几个作者在市场评论上有些功力,但是主要还是碍于情面有些点评比较含蓄。

雅斯顿: @Gocon的主力账号,文章都比较有看点,但是推送频次较少。

新闻晨报车尚:平面媒体的账号,一般不看。

AutoCarWeekly:汽车圈微信的大号,话语权很重,也很敢说。虽然江小花的文章有点绕,但是观点总是很犀利的,韦青青则是理科生般的直白。

颜宇鹏-车言论:新车评网的主编(创始人?),功力很深厚,稿子也很好看。但是每天一句话点评不会听,一般是感兴趣的回复去查找,也可以当做资料库。

汽车商业评论:纸质版的商业评论其实很有观点,不过不好买,所以微信账号每天发的就很方便看了。除了深度的行业评述和市场观察外,汽车商业评论专门有人写汽车设计类的文章,很难得。

车辙:几个自媒体人做的账号,主打市场分析和行业评论,主力撰稿人都是行业报道出身。可以一看。

车聚网:也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汽车媒体人新建立的号,也很有独家观点,约稿也很不错。

AUTOlife:一个后入行的杂志媒体人自己的私号,一般吧。

Ms_桑德拉的专栏:很推荐的一个账号,但是不算和汽车很有联系,作者应该是汽车公关界,当时写的文章观点很有意思。但是推送不定期。

汽车人◆聚焦两会③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汽车业任重道远

2020年我国商用车将持续景气,物流车、工程车都会有换车需求支撑,但如果考虑更长远一些,在治超和国六转换这两大驱动力释放殆尽之后,商用车市场会又是什么样的场景?

文/《汽车人》张恒

2019年注定不一般,是我国汽车销量自2001年有数据统计以来,增长率表现最差的一年,而商用车却是表现最好的一年。自2016年9月起,以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至今已经持续了三年零三个月。到了2019年,就有人认为这轮增势该到头了。尤其2019年二季度,销量突现高位滑落,6月份同比下滑17.54%,幅度惊人,似乎在宣告周期结束。令人意外的是,进入下半年,物流车销量很快反转,并逐步爬坡,8-11月,更是加速上扬。

2018年我国重卡销售了114.8万辆,而2019年1-11月重卡就已经销售了108.2万辆,同比增长13.8%。那么,2019年刷新纪录是板上钉钉的事。整个商用车市场,2019年1-11月累计销售了387.9万辆,同比去年差了1.6%。考虑到重卡和轻卡近来的增速走强,2019年虽低开高走,但也不会比2018年差,也就是说,近两年是最好的两年。是什么力量使商用车保持40多个月的牛市,在2020年又能否持续下去?

国六接棒治超

如果说2017年和2018年商用车是“无脑”增长的两年,那么2019年也只是有惊无险。具体表现为,上半年销量逐步下滑,尤其5月和6月下滑超过了两位数,三季度企稳,四季度回归增长。综合全年,2019年应该能超过2018年一些些,再破纪录。

商用车需求旺盛是有原因的,可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是加码基建;第二是超限超载治理;第三是国六升级。对2020年来说,这三方面动力依存。

2020年是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第一年,经济建设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在稳增长的经济背景下,有机构预计2020年我国基建的投资增速有望加快,相比2019年预算有望提高5%-6%。2019年也是我国挖掘机销量历史最高的一年,1-11月,国内的挖掘机销售19.18万辆,涨幅12.8%。对比重卡同期涨幅13.8%,二者有相当的关联度。有机构预计,2020年的工程类重卡增长会比较明显,其中,混凝土搅拌车销量或将大幅增长。

这就引出了第二大方面——限超限载的治理,本轮治理可以追溯到2016年三季度,也是增长周期的开始。2016年的8月30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文《限超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该规定于当年9月21日实行。同时,公安部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的专项行动方案》,被人们称为“9·21治超”,由于各个地区执法标准并不统一,效果也一般。

2018年9月交通运输部再发文要求统一全国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加强执法管理。2019年10月10日发生的无锡高架桥侧翻,负面影响极大。该事故促使各省市开展更为严格的治超治限执法整治的行动,其强度和范围对物流行业影响深远,其中就有前文提到的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车单车运量会大幅下降,需求缺口就会出现。此外,有一项重要改革措施,那就是按“轴”收费,不停车称重检测。

2019年5月21日,院办公厅下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实施方案》,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统一按车轴类型收费,确保不增加货车通行费的总负担,同步实施封闭式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不停车的称重检测。这两种方式结合,从人工执法转向了统一的机器执法,统一了执法标准,简化了执法成本,极大提高了执法效率。限超导致运力不足,推动了物流车的需求。2016年到2017年,我国重卡销量增速达到了32.5%和52.7%。

国五的时间窗口

历经三年多的牛市,不少人觉得需求也该释放得差不多了。2019年上半年,我国的物流车销量突现高位震荡,二季度出现了快速滑落。至此,一些人觉得增长该到头了,可事实没这么简单,国六升级和国三淘汰又带来了新需求。

2018年6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6阶段)》,规定了国六标准分为六a和六b两个阶段。其中国六a要求,燃气车辆、城市车辆、重型柴油车辆分别于2019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和2021年7月1日实施;国六b阶段要求燃气车辆和所有车辆分别于2021年的1月1日和2023年的7月1日实施。与国五相比,国六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此外,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还同步出台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提出要在2020年底,淘汰京津翼及周边地区国三及以下的重型柴油货车100万辆。马上,北京,天津,河北等多省市相继颁布了配合的对应措施,均表示将提前或部分提前实施新标准。紧接着,河南、陕西等多省市也宣布跟进。2018年我国重卡的总保有量在700万辆左右,这个一下就触动了13%的基数,相当于2017年全年的销量。所以有理由相信2020年商用车需求仍会保持在高位。

不难发现,从淘汰国三及以下到国六a标准的实施,这个中间有一段时间差。就是说在2020年7月前,国五的车型必然热销。因为同等型号的重卡,国六车大概比国五车贵2万元左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19年,重卡销量持续保持高位,尤其三四季度,增速逐月上扬。

按这个时间节点,重卡牛市至少持续到2020年6月。被淘汰的国三和以下车型的用户大多要赶在2020年7月前更换新车。毕竟重卡作为赚钱工具,用户对价格是敏感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国五和国六是监管的事,同款车型能买便宜的就没必要买贵的。这淘汰下来的100万辆车虽不好估计具体的转换率,但可以预计绝对不小,至少可以保证2020年重卡市场持续向好。

既然政策推动的需求是一波接一波,2019年二季度突然下跌又是为什么?

事情起于2019年5月21日《焦点访谈》播放了一期关于蓝牌轻卡空车就超载了的节目。简单说,这些轻型卡车标称自重2吨多,但实际重达4吨多。自重大当然就是为了多拉货,据说这样的轻卡可以承载10吨以上的货,是物流业公开的秘密。

重卡的专项治理还没完,又要集中整治轻卡超载。但轻卡治理问题简单得多,直接去找造车的企业就可以了。于是,这些虚标的轻卡包括生产线就得回炉再造。轻型卡车又是货车销量的大头,所以5月新闻爆出消息后,5月和6月当月轻卡断崖式下跌,虚标的车都不敢卖了,符合规定的新车又还没造出来。到了三季度,轻卡开始复苏,四季度快速走强。治理“大吨小标”对中长期需求来说固然是利好。由于轻卡销量刚恢复不久,有理由相信,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新技术新模式

对2020年来说,加码基建、超限超载治理、国六升级和国三淘汰,这三大增长动力目前都没出现明显减弱的迹象。其中,国六执行和国三淘汰间的时差,将使国五车型热销到2020年6月;蓝牌轻卡治理释放的需求也才几个月,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所以,2020年上半年的市场需求是无忧的;下半年,重卡和轻卡增速将下降,急需用车的用户肯定都换车了,不太急的用户则会选择观望价格走势。

政策催生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物流行业正快速走向更为良性的发展轨道。我国70%以上的物流需求是由公路交通所承担,超限超载治理有效保证了公路交通安全。这次治超几乎是全方位的,重点囊括了工程类混凝土车、重卡和轻卡。全面治超,配套的政策也必然会改变,因为必须维护物流行业本身的利润,不增加货车通行费的总负担。交通安全方面,智能汽车和车联网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重要一环。

有机构预计,智能驾驶能够降低大约35%的车辆维修费用、15%的保险费。商用车领域将不止这些,目前5G远程操控挖掘机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而更有价值的是,物流车车队的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这将大大节约物流成本,对用户来说极具吸引力。

首先,智能驾驶的物流车,每辆车只需一名司机就够了,不需要多配一名司机,因为智能驾驶技术可以大大缓解司机的驾乘疲劳;其次,车队行驶可以形成有利气流,后面的跟车可以借助气流来降低油耗,这一点在乘用车上差别不明显,但在物流车上就能产生明显的效用;第三,智能驾驶技术可以帮助物流车做到更长的安全通行时间,甚至是全天行驶。

目前,这些技术都比较成熟了,很多头部企业都有了一定积累甚至是成型的产品,只是路程经验的积累、技术细化和参数微调等问题。但目前法律法规的限制还有待跟进。智能驾驶作为一大趋势,无论商业化还是需求都是实实在在的,希望在2020年我们能看到更切实的突破。

我国销量排名前五的重卡企业一直是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陕重汽和北汽福田。前五名的市占率超过了80%。近几年呈现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格局,前五名的市场格局也趋于稳定。一汽解放稳坐头把交椅,2018年市场占有率22.74%,2019年前11个月提升至24.89%。第二名东风商用车2019年表现突出,前11个月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39%。中国重汽和陕重汽位于第二梯队,北汽福田坐实前五。由于重卡是重资产行业,高集中度可以降低成本,从而支撑高昂的研发费用和生产制造费用。

虽说2020年我国商用车将持续景气,物流车、工程车都会换车需求支撑,但如果考虑更长远,在治超和国六转换这两大驱动力释放殆尽之后,商用车市场会又是什么样的场景?或许很快,在一两年后,换车需求就会消耗殆尽,到时市场是否会像2016年之前前那样,再度步入漫漫熊途?企业确实也该到居安思危的时候了。(文/《汽车人》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蔚来汽车4年亏400亿,为何蔚来汽车的销量如此惨?

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汽车业将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潜能,护航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此次报告传递出的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思路,加大对新型汽车产业的支持,将加快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

文/《汽车人》张敏

全国两会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疫情之下,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经济波诡云谲。中国转巨石于万仞,需要勇气与定力,更需要智慧。

2020年,适逢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巨轮如何平稳行驶?5月22日上午,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

与往届不同,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强调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此目标之下,“六保”、“六稳”是当下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而无论是保就业民生,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稳定的经济增长支撑、有创新的驱动力作为发展引擎。

作为中国经济“压舱石”,拥有漫长产业链条的汽车业被赋予重任。在抗击疫情中,在复工复产保持制造业生态稳定、增强中国经济抗侵袭能力上,汽车业正在发挥巨大作用。

汽车高度关联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汽车业将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潜能,护航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六稳”,以稳就业为首;“六保”,首要的仍是保就业。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为3%,可以带动和促进钢铁、机械、化工、橡胶、电子、科研以及汽车服务业、汽车保险业、汽车金融业等行业。2019年,全国汽车制造业营收8.08万亿元。保持制造业产业生态和供应链稳定,能够避免或降低中国经济长期负面影响。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能体现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及全球一体化重要性的就是汽车产业。汽车自身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广、全球化程度高,受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比较大。汽车行业复工复产,能够辐射其他制造业,复苏上下游。

首先,汽车行业是高度综合的行业,涉及钢铁、化工、电力、装备制造、电子原材料及其产品销售,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关联。

其次,汽车产业在经济发展和拉动内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劳动密集型重资产行业,汽车业从业人数巨大,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保持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就是保民生。

再次,汽车业不仅承担着满足国防、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职责,还承担着提供高水平轿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任务。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某种程度上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之一。如果说前者体现了“强国”,后者则体现了“富民”。

3月31日,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三大举措”促进汽车消费。在限购松绑、税费减免等一系列刺激政策下,汽车行业渐显触底反弹势头。经历了21个月销量下降后,今年4月我国汽车销量首次实现正增长。汽车行业的强势回暖,直接带来了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较好表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由3月份的下降1.1%转为增长3.9%,汽车业功不可没。

同时,汽车业仍旧具有巨大潜力。尽管增速放缓,但根据与汽车发达国家的千人保有量数据对比,国内汽车市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某种意义上,“六保”与“六稳”,相互促进,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从而推动消费回升。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在汽车产业链中找到优美闭环。

本次两会,来自汽车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就如何促进汽车消费,纷纷提出建议。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代表提出放宽职工公积金提取限制;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代表提出的减轻税负、改善汽车消费环境,以及拓展消费渠道积极解决“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汽车消费,让老百姓有更好的买车、用车环境,降低购车成本。

改革激活新动能

改革,与增长相辅相成,短期内与增长存在着消长关系,又在长期内护佑着增长的潜能。

“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此次工作报告,再次提到了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可以看出,党和全方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将对冲外部压力,消弭内部危机。继续深化改革求发展,以战略定力对抗不确定性,汽车业同样重任在肩。

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两会召开前,中央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篇万字长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顶层设计擘画。

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是其中一项。2019年国内财政收入中,汽车制造业全年消费税逾900亿元,占消费税总收入的8%。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代表与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共同建议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和地方共享比例为50% : 50%。

随着中国汽车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激活消费活力,而改变车辆购置税的征收方式,对此有着实打实的好处,这也是两位代表提出税费改革的初衷。

首先,税收能极大增加地方财政,有力缓解各地方“三保”(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支出压力;其次,有利于调动地方为拉动汽车消费创造条件的积极性。

而在体制改革中,工作报告重点提出了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以改革激发活力、向市场挖掘动力,是今年工作报告所传递和释放出的明确信号。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国有车企一直是制造业体制机制改革的“领头羊”。在央企中,中国一汽推进的包括“全体起立”竞聘上岗、红旗品牌发布全新战略,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奔腾”日前再一次开启了涅槃重生式的自我革新;东风汽车“瘦身”改革、优胜劣汰、轻装上阵,4年剥离近70家子公司;长安汽车以新能源汽车业务引入多个投资者……

在地方国企中,广汽集团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推进了在广汽蔚来、众诚保险、移动出行等企业的员工持股改革,2019年广汽集团对组织机构再次进行了深化改革,实行本部制,加强了自主品牌研产销一体化发展和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北汽产投以国有资本投资的方式,尝试多项战略性入股;奇瑞汽车落地混改方案……这些已经发生、持续推进,以及即将启动的汽车行业国企改革,使一直被视为敏感的国企改革真正落地。

汽车行业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已从民营车企活力侧面印证。响应国家战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的全面提速将进一步激活创新潜力,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新动能。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布局调整的重大时期。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新技术驱动变革、产业政策即将全面开放的关键节点。

从外部看,愈演愈烈的贸易战、疫情加剧的逆全球化,让中国制造承压。从内部看,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越来越向头部集中,汽车企业面临生存问题。

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来看,消费升级带来人们的需求从“有”到“好”的转变。中国品牌需要谋求高质量增长,主动创造品牌价值,实现向上突破。

不可否认,中国品牌向上取得阶段性成果,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加强,已建立完整的研发体系和正向开发流程,但在与动力有关的传统汽车核心技术上,还有较大突破空间。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代表提出了《关于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拉动中国经济的建议》;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代表提出了《加强中国汽车新标准建设,推动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从掌握标准制定主动权角度,助力中国汽车核心技术实力的进一步突破、升级。

这与本次报告提出的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谋而合。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新企业频频被打压的当下,汽车业突破核心技术意义重大。

当然,成为行业共识的是,只要传统汽车技术仍在发挥作用,中国汽车业落后的局面就暂时不会改变。只有当“互联网+”时代到来,汽车业向科技行业充分靠拢的时候,中国汽车将弭平技术代差。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到来,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改变,未来制造业将向互联、互动的智能制造转型。本次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报告还进一步明确,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结合到汽车业,“新基建”极其重要的载体就是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此前一直饱受困扰的智能驾驶所需要的车路协同设备有望实现近一步突破。

受疫情影响,中国汽车产业优胜劣汰加速,间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步伐。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动能正在发展壮大;智能交通、共享出行等新型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兴起;汽车正从硬件产品逐步向软件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网联、新能源为中国汽车工业向上带来机遇。当汽车业进入智能化、新能源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通过智能化、电动化进行差异化竞争,几乎是中国本土品牌向上的惟一选择。无论是东风推出“h”品牌,还是上汽荣威瞄准中高端新能源推进品牌转型升级,中国品牌向上的脚步不会停止。

这期间,5G技术商用等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将持续改变传统车企的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模式,从产业链深度推动中国汽车业转型升级。此次报告传递出的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思路,加大对新型汽车产业的支持,将加快这一步伐。(文/《汽车人》张敏,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复工到复市,哪些热点成为中国汽车媒体报道重点

近来有新闻报道,蔚来汽车在4年内亏损400亿,很多人都觉得蔚来汽车没有未来的发展前景了。那么,蔚来汽车4年亏400亿,为何蔚来汽车的销量如此惨?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近日有消息称,现在的蔚然汽车的亏损意味着自蔚来创立以来累计亏损最大的,大约四百亿人民币。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界的“明星”蔚来汽车将在本周二公布公司的六月份的季度财报。分析师表述说,公司会在二季度将亏损二十六亿元人民币。

其他原因的打击

最近,由于自燃频发、亏损严重,对蔚来汽车打击很大,造成该公司股价大幅度下跌。现在最新新闻报道,该公司最新收盘仅为3.04美元,而该股最高时曾达13.8美元。最终按总股本计算,该公司市值蒸发近800亿人民币。

刚刚裁掉一千多个工作岗位

现在有公开资料显示,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发内部信宣布公司将在九月进行裁员。这次的大规模裁员,预计将减少一千多个工作岗位,调整后的工作人员差不多就七千多个了。如果裁员就会带来蔚来汽车行业的亏损,因为没有工作人员就不会有收益,就会造成公司的亏损很大所以,目前的蔚来汽车公司裁员是一个不很明智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会造成公司的收入降低,从而造成公司的收益降低和亏损。

虽然,现在蔚来汽车还没有引起很大收益,但是,我们都相信公司经过努力一定可以提升自己。

见证中国汽车产业在疫情中走出低谷的14篇优秀报道

撰文?/ 钱亚光

编辑?/ 牛跟尚

设计?/ 赵昊然

三四月,中国汽车行业开始复苏,2020年闻轩奖双月榜第二期榜单今天揭晓,共有5类14篇稿件榜上有名。

2020年闻轩奖第2个双月榜单申报案例从5月6日开始征集,共收到自报和推荐稿件82篇,来自50多个专业新闻机构、自媒体和自由撰稿人、企业媒体。作为主办方之一,汽车商业评论本次不参评。

3月,中国汽车销量为143万辆,同比下滑43.3%,而到 4月销量增长至207万辆,同比增长4.4%。结束连续21个月下降后,中国车市迎来久违的正增长。

在销量整体恢复的同时, 汽车市场上马太效应越发显著,豪华品牌、主流合资品牌和主流自主领军品牌走势总体较强。但是,国外疫情依旧不容乐观,对中国汽车供应链有着不少影响,全球化、逆全球化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这期间,优秀的媒体报道,呈现了汽车行业在跌宕起伏的时期的风雨和彩虹。从参选的报道看,有四个特点:

一、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复苏,疫情后国内车企复工复产,国际车企停工停产对国内供应链的震荡以及车企降薪裁员自救,媒体挖掘其中深意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格局的影响。

二、电动化趋势始终离不开媒体的视线,无论是特斯拉和蔚来的竞争,还是跨国车企的电动化战略、新造车势力的生死,抑或是动力电池的研发新动向,媒体都乐于探究其中内幕和细节。

三、疫情让汽车营销迅速向线上转移并发生质变,高管直播、名人带货以及使用权交易等新型销售层出不穷,媒体更关注分析其逻辑是否成立,效果到底如何。

四、重振消费信心,推进产业走向复苏,成为国家、地方和汽车行业的工作重心。无论是增加指标、现金补贴,还是企业降价促销,都有效推动汽车市场的回暖,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

经过组委会的初评和评委会的复评,有5类14篇稿件收入2020年第九届闻轩奖双月榜第二期榜单。

亲爱的读者朋友,我们将入选的14篇作品将进行公布和公示,请你投票评选出10篇最佳人气奖。

调查报道类

1、张宇婷(Tech星球)

七年:烧钱厮杀,高管逃离,裁员欠薪

2、赵琼(中国汽车报)

封城近50天,武汉汽车人抗疫生活实录

3、巴九灵(吴晓波频道)

放开限购,现金补贴,你会在疫情后买车吗?

解释性报道类

4、邱锴俊(电动汽车观察家)

我们为什么低估了特斯拉

5、王静仪(财经杂志)

全球120家工厂停产,日损失百亿元,车企陷二战后最大危机

6、黑船来航(AC汽车)

汽车以租代售:欲承销量之重

链接:s://.sohu/a/386642079_118560?spm=smpc.author.fdd.110.1589594721172NPbNN9o(请复制到浏览器中阅读)

7、李勤(36氪)

长城汽车新设一级部门“数字化中心”,聚合所有数字化业务

链接:s://36kr/p/674887479506178?from=timeline&isinstalled=0(请复制到浏览器中阅读)

批评报道类

8、karakush(Autocarweekly)

瑞幸爆雷,让我们见识到了最高规格的“黑公关”

9、韦波(AutoLab)

16万的迈迈电动车3万甩卖,挺不过寒冬赛麟拿出全员降薪令

10、宋楠(换个角度看车市)

“兄弟阋墙”之广汽内部的争斗

11、冯圆圆(财经天下周刊)

崩塌的车企连环债:7亿货款压垮三家公司,两独角兽发行被禁1年

评论类

12、王玄璇(中国企业家杂志)

陆正耀下一个“烫手山芋”,谁来接盘宝沃?

13、巫马(BusinessCars)

10年前的手机市场,10年后的汽车江湖

短类

14、景星晨龙(汽场)

19个合资品牌延保政策访调查:德系厚道日系划算韩系性价比高?

链接:://.qichangv/video/share/923.html?from=singlemessage&isinstalled=0(请复制到浏览器中阅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