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消补贴还有两年时间,中国新能源车市这些机遇要抓住

2.广州推出多项汽车业相关措施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

3.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各有痛点

4.科技赋能促发展,全新模式驱动合创汽车“生命力”

5.恒大新能源汽车更名恒驰,首期规划年产100万辆,你觉得可能吗?

6.广州新能源车补贴1万细则

广州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好的大学_广州新能源汽车发展

[汽车之家?行业]日前,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广东省广东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将从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支持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等六个层面入手,进一步推广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方案》指出,在着力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时,需依托自主化膜电极、电堆、系统等产品,并依托广州开发区、佛山南海高新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在整合广东省内现有的氢燃料电池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引进核心技术,以早日达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示范区的目标。

同时《方案》明确,要支持支持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创新。除了要以广东省科技厅牵头制定近、中、远期技术创新目标之外,还要开展高性能氢燃料电池电堆和核心部件专项攻关,对氢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DC/DC等关键部件,催化剂和碳纸(气体扩散层)等基础材料,以及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整车的重大研发项目实行悬赏式研发后补助,同时对相关产业人才也要大力培养或引进。

此外,《方案》还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加氢站普及和完善产业配套等做了指导。《方案》提出,要在珠三角核心区及沿海核心经济带建设300座加氢站,还要对对加氢站建设给予一定补贴。广东省财政对2022年前建成并投用,且日加氢能力(按照压缩机每日工作12小时的加气能力计算)500公斤及以上的加氢站给予补贴。其中,属于油、氢、气、电一体化综合能源补给站,每站补助250万元;独立占地固定式加氢站,每站补助200万元;撬装式加氢站,每站补助150万元。鼓励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各级财政补贴合计不超过500万元/站,且不超过加氢站固定资产投资50%,超过部分省级财政补贴作相应扣减。(编译/汽车之家?丁伯骏)

取消补贴还有两年时间,中国新能源车市这些机遇要抓住

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发展到高质发展,一直都是国家和企业思考和布局的重点。

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技术开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做出要求,从而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

根据规划,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业内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这对于像恒大汽车这样注重技术研发的企业是一个极大利好。

从2019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裂变,一是合资车企大肆进入新能源领域,二是以特斯拉为首的行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竞争者。

诚然,因为中国新能源发力较早,加上国家的扶持,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曾一度领先于世界水平,但随着全球车企的发力和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小。

中国新能源需要重新思考发展方向。

一直以来,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的最大弊端是技术含量不够和过度信赖国家政策,造成中国新能源车企竞争力不足,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企业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无疑是从根本上提高产业升级的核心因素。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解读,技术攻关旨在实现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攻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短板。

此次顶层文件的出炉,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紧贴规划布局发展的车企,潜力已无须多言。

据了解,规划鼓励的技术攻关、国际合作等方面,恒大汽车涉猎颇深,这些都是恒大引领中国新能源车企与国际车企巨头抗衡的重要基础。

截至目前,恒大汽车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与合作,已在整车制造、3.0底盘架构、动力总成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并在工程研发、造型设计、零部件供应等领域,与世界顶级企业订立了合作协定,确保了研发技术、产品品质、成本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恒大汽车按将在2021年下半年量产,目前已展现出了占据行业顶流的实力。比如首批公布覆盖乘用车所有类別的6款“恒驰”系列车型,不仅造型出众,与世界顶级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共同研发“內涵”,同样让市场对恒驰的性能和品质抱有高度的预期。

此外,恒大汽车在全球计画建设多个按工业4.0标准打造的生产基地,其中上海、广州两大基地已逼近具备生产条件,初期规划年产能100万辆,以匹配未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恒大汽车还在全国700多个社区建设运营智慧充电服务,覆盖200多万业主,为恒驰走进千家万户做好了“预案”。

充电桩方面,恒大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国网恒大”,目前恒大全国1000多个社区中已有700多个社区运营智慧充电业务,覆盖200多万业主,而未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恒大的充电桩业务发展只会越来越快。

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利好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以恒大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将迎来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在挑战特斯拉的同时,并带动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过,除了让恒大们获得良好发展机遇,还有一个意义在于解决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

从消费市场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题在于基础设施的不足,造成普通消费者的不满意,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面提升了快充这种充电方式的地位,另一面明确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无疑会大幅提高消费意愿。

在崔东树看来,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站、换电站,这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良好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对应行业的新增长机遇,出租网约车发展等都有有利作用。

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降至12KWh/百公里。

在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新能源产业利用先发优势,让比亚迪等企业迅速成长,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国,但随着世界各国发力,以及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入新能源领域,他们的技术优势让中国新能源优势渐渐被蚕食。

而在中国新能源的自我发展中,由于一直是驱动,骗补和盲目投入现象造成新能源市场的混乱,再加上技术研发不够,市场驱动力不足,让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升级愈发艰难。

面对当前产业和市场痛点被进一步放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补齐短板,将先发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和品牌优势。

如此来说,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不言而喻。(写?|汽车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广州推出多项汽车业相关措施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

10月9日,相关部门正式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早在去年年底,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从内容来看,《规划》中的发展方向与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

与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相比,本次《规划》则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变化,更注重网联化、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发展,同时还将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通过《规则》后国内的新能源车市会有哪些变化。

五年后新能源车销量至少占四成

《规划》对未来5年、15年的新能源车市定下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到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全面实现电动化。

根据乘联会公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的汽车销量为2576.9万辆,而新能源车销量的占比不到5%。也就是说,根据这个规划,5年内要将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提升15%。设总销量保持不变,这就意味着2025年新能源车的总销量至少要达到600万辆这个级别。

目标是远大的,具体执行则要靠各大汽车厂商助力。从今年前8月的累计销量数据来看,特斯拉、比亚迪、广汽新能源等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受益于大规模的租车、集团购用车、出租车,还是乘用车市场,这些品牌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实现了以量取胜、以质取胜。

另外,越来越多汽车厂商公布了燃油车停止销售的时间节点,以及大批量新能源汽车上市的。吉利到了2020年,90%的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长安和北汽表示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通用持续挖掘中国电动车市场,承诺在2023年推出20款新能源车型;大众在中国市场分别在2020年和2025年销售40万辆和150万辆电动汽车。

不仅如此,宾利、劳斯莱斯、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也纷纷宣布其电动车。可以肯定,新能源汽车已成大势所趋,无论是自主、合资,乃至超豪华品牌,都不想错过潜力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买车君认为,在各大车企的推动下,2025年完成600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目标是很有希望的。

技术和设施成为车企的机遇和挑战

除了提出销量目标外,《规划》还确定了四个发展方向: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交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以及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这么来看,这四个发展方向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提高技术水平和丰富设施建设。

根据最新的补贴政策通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可以预见的是,补贴不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要想与燃油车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较,新能源车企必须要提高电动车的技术,其中电池安全性、续航里程表现等尤为关键。值得夸赞的是,如今已经有不少强劲的新能源产品陆续先后上市,如比亚迪汉、广汽新能源Aion?LX等等。

此外,关于电动车市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充电设施。不可否认,纵使新能源车的环保优势确实突出,目前消化新能源市场的“大头”依然是出租车以及共享出行等车辆运营公司,以个人名义选择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偏少,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充电桩问题。

以买车君身处的广州地区为例,据调查显示,去年广州市充电桩保有量在5万个左右,部分公交车充电站也面向社会开放,但是新能源车与充电桩的比例约为3:1,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根据《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全广州市各类充电桩(机)保有量达10万个。

如此一来,在强力政策的加持下,新能源车企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自动驾驶的发展可能也因此获得不少的滋养。

买车君从《规划》中看到了新能源车市的乐观。随着越来越多精品新能源车推出,未来新能源车市的发展必定会往《规划》的网联化、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新能源产品的品质会更高,对于消费者而言只有百利而无一害。不过就现在车企的推新力度而言,当新能源车市完全脱离补贴后,可能会出现一波新能源车企被淘汰的现象,留给车企成长的时间越来越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各有痛点

易车讯 近日,广州市商务局发布了《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其中包括了支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近地化构建“432”汽车产业园区新格局、提升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强化要素供给保障,措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原文如下:

一、支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一)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发挥好由市领导任组长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作用,梳理全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情况,运用税务、海关、电力等大数据源加强产业运行监测,及时分析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主动预判各种风险挑战,积极应对“黑天鹅”“灰犀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广州市税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等及各区)

(二)建立产业风险管理预案机制。强化统筹协调,迅速应对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紧急状态下,在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下成立应急工作组,建立市、区、企业线上线下“每日调度”机制。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推动供应链重点企业清单区域互认,支持清单内企业在本区域及跨省、市供应链物流通畅,保障其用电用能。加快清单内企业货物清关及转运,保障港口、航空、高速公路等各类运输通道畅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等及各区)

(三)深化实施“供应商AB近地化策略”。推动整车企业梳理关键核心零部件、重要物料“AB近地化”清单,支持可适配汽车零部件的电子、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企业纳入清单,政企联动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吸聚核心供应商在本地及周边区域布局,共同补齐供应链短板。鼓励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搭建集平台,降低购成本,提升近地化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供应链安全布局。

对新投资承担“AB近地化”功能或优质的制造类项目,市在区支持的基础上,视项目先进性、紧缺性等因素,对项目予以适当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等及各区)

对“链主”企业牵头搭建的汽车零部件集平台,支持平台引导整车企业及核心供应商等积极参与联合购,降低购成本,提升近地化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四)建设专业化供应链物流体系。市区联动引进培育一批综合型重点物流企业和服务技术型重点物流企业,为固定客户以及大型商业客户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环节物流服务,提供管理、信息技术以及物流咨询和物流过程控制等支持协助。

认定一批汽车产业领域的“广州市重点供应链服务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相关规定给予融资、人才落户等方面综合支持,优先纳入产业链和金融链合作清单,组织重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供需对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

建设一批与制造业融合且具有公益属性的供应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大型交通运输、生产制造企业将自营物流面向汽车产业等重点领域提供公共物流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供应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按相关规定对年度平台实际投入给予资金补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等)

支持社会组织、物流公司等机构、企业参与协调跨省市运输、应急物资保障等问题。引导企业应用粤商通APP、广州企业12345热线等各类平台办理电子通行证。对于紧急响应且作出贡献的平台机构或物流公司,“一事一议”予以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国资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

(五)鼓励紧缺部件、材料适度库存储备。支持各区在汽车产业等大型工业园区自建云仓储、战略紧缺物资仓库等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设施,通过租金减免等方式吸引优质企业进驻运营并提供专业化、市场化仓储物流服务,鼓励扩大服务对象,拓展盈利模式。推动国有企业自建一批仓储设施,常态化储备紧缺部件和物料。引导汽车重点企业在一般性库存基础上,适当调高芯片、电子器件、重要原材料等核心零部件及关键的储备规模,提高供应短缺风险应对能力。支持一级供应商在广州地区建立二、供应商零部件仓库。

新建汽车产业园区须规划预留适当比例用地用于仓储物流。鼓励相关产业基金支持仓储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广州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仓储设施建设、紧缺零部件存储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责任单位:各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地方金融监管局等)

二、近地化构建“432”汽车产业园区新格局

(六)打造4个自主品牌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属地车企牵头引领作用,大力建设番禺、花都、黄埔、南沙等四个“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电子集成系统产业综合基地)”,鼓励各区制定实施汽车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政策。统筹用好财税、人才、土地、能耗、环保指标倾斜等政策,一基地一方案推动差异化发展。(责任单位:相关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规划和自然局、生态环境局等)

(七)建设3个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等重点方向,按照零部件与整车产值比不低于0.5:1的中期目标,支持增城、白云、从化等区发展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产业。支持零部件产业园升级发展,打造区域性汽车检测及试验基地的产业服务中心、国际一流的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责任单位:相关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和自然局等)

(八)对口共建2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用好帮扶政策,推动广清、广梅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实施产业梯度转移。车企联动加快建设广深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协作办,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等)

三、提升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九)开展协同创新。推动车规级芯片设计、测试和生产,支持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机控制三大平台以及“三电”核心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市科技部门每年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不超过5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适配汽车零部件的相关企业开展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单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额度不超过1亿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等)

(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通用性。以汽车电子撬动电子产业整体发展,加强关联产业链的一体性和通用性。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通用零部件,增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相关技术、产品的跨车型适配性和跨产业通用性,推动汽车相关研发成果延伸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等)

(十一)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筹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循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园,开展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产业试点示范。每个试点示范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不超过30%的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亿元,同时给予试点示范项目5年贴息补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十二)加大引优育强。着力强企补链,积极利用股权投资方式吸引项目落地,借“基”行事,以“投”促引,探索“投贷联动”模式。引进汽车核心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组织整车企业年度供应商大会。鼓励整车企业通过导入新车型、引进新投资等方式,提升产能利用率和用地效益。

支持新引进核心零部件企业优先纳入整车供应链体系,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协同加大技术和产品适配力度,“大手拉小手”促进新引进企业快速成长。(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及各区)

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定期遴选一批优质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申报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资质评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及各区)

支持引进新投资20亿元以上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新投资10亿元以上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项目,市在区支持的基础上,视项目先进性、紧缺性等因素,对项目予以适当支持。对本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增资或扩产项目视同新引进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等及各区)

(十三)推动“软件和硬件协同定义汽车”变革。鼓励整车企业搭建电子电气架构、整车基础软件、智能座舱软件、自动驾驶软件等全栈研发体系,重点突破高精度地图、软硬件整合和软件算法三大核心技术。支持整车企业前装、配置超前的硬件,通过在线升级持续获取软件服务增值。对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L3自动驾驶及以上级别的车型,按照每个车型1000万元给予整车企业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等)

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十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拓展示范应用场景和规模,推动一批整车制造申请国家新能源汽车准入许可。

支持优化新能源汽车通行环境,新能源汽车进入实行指导价、定价管理的停车场充电的,或进入中心六区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充电的,按相关规定享受免费停车优惠。出台新能源汽车应用、通行等方案细则,从市场需求侧引领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等)

支持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对在个人领域推广应用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相关规定给予综合性补贴。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运行动态监测机制,进一步深化新能源中小客车指标申请信息服务工作。支持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维保美容、数据增值等后市场发展,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三电”维修等售后市场,探索建设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弘扬广州汽车文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等)

支持建设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聚焦市政、环卫、物流等重点场景,加快燃料电池重型卡车、专用车、公交车示范运营,统筹使用国家、省、市各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化能力、氢气供应、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交通运输局等及各区)

(十五)支持动力电池技术突破。支持动力电池多元化发展,推动电池制造逐步向小轻型化、多样化、时长化、环保化发展。鼓励市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对重点电池项目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

(十六)支持构建“一快一慢”充电设施体系。推动现有公共充电站点转型升级,鼓励超级大功率直流快充设施按加油站模式布点建设,在居住社区和地下停车场全面推进布局智能有序慢充系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快充设施和换电设施发展,统筹使用中央和省下达我市的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补贴资金,对超级大功率直流快充设施、换电站给予建设补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和自然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

五、强化要素供给保障

(十七)保障用地用房。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先将汽车产业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汽车产业项目纳入年度土地利用,其中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专项保障建设用地指标,未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优先统筹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加快办理用地报批手续,满足4个创新基地和3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相关区应编制“4+3”基地园区规划,提出新增用地与存量盘活的土地整合方案,促进批而未供用地与项目用地需求衔接。支持汽车产业园内“链主”企业、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产业项目优先纳入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及各区)

推动“4+3”基地园区内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与项目、企业、生产线精准对接的“量身定制”厂房和用于研发设计、中试测试等的“非标用房”。对解决企业用房较好的区,在建设用地指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快推进园区周边道路、公交地铁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各区,市规划和自然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十八)加大资金投入。用好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的财政资金,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奖补、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产业稳链补链强链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4个创新基地和3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发展。支持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整车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社会资本参加,用于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招引外地优质企业、项目落户我市。设立子基金跟投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市“链金合作”金融机构2300亿元授信额度,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

(十九)培育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包括院士、海外科学家、科技型企业家等在内的汽车产业相关高层次领军人才,围绕汽车产业重大需求或关键技术难题,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穗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领军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市、区统筹强化住房保障,各区按有关规定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建立面向全体汽车产业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构建、学校、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人才联合会等社会组织的人才、技术、项目、信息共建共享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加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汽车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等及各区)

(二十)优化用能保障。重点保障汽车产业用水、用电、用气需求,加快汽车产业基地园区周边水电气网建设改造。落实国家、省有序用电工作要求,完善用电政企联动工作机制,实施错峰用电时,对重点汽车企业给予优先用电保障。统筹用好能耗指标、排放容量,保障汽车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新建和技改项目的用能、排放需求,优先实施节能审查。积极争取省支持4个创新基地和3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的高能耗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差别化、精准化完善能耗考核方式和范围。分解下达节能环保约束性指标时为汽车产业链企业发展预留合理空间。疫情期间汽车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水、用电,可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缓缴期间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水务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广州供电局等及各区)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有关支持、补助和奖励等应按照规定程序纳入各相关部门管理的资金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申报指南等文件中执行。

通过易车App“查裸车价”功能可以查询到目前在售车型的各地“成交价”,如需更多数据(比如轿车/SUV/MPV、排量等信息),可以通过易车App查询。

科技赋能促发展,全新模式驱动合创汽车“生命力”

从引进新能源 汽车 项目到打造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从争夺“小米 汽车 ”到“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各个地方都将新能源 汽车 视作全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打造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的强烈愿望。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到武汉、重庆等传统 汽车 产业重镇,再到合肥等新兴 汽车 产业基地,广袤辽阔的中国城市版图上, 汽车 产业的变革与升级正在加速向前推进,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高地正在形成。

究竟哪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走在前面?各个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优势何在?又面临哪些发展痛点和难点?

以城市为坐标,今年8月以来,21世纪经济报道持续推出了重磅系列报道——《 汽车 新商业地理 | 寻找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地》,分析解读了国内多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产业。

11月17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1中国 汽车 新创峰会上,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进一步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我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面临的发展难题,为推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集群的形成给出建设性意见。

《报告》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合肥、武汉十个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靠前的城市,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推广应用等5个维度、10个指标,对各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解读。

《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 汽车 进入市场化阶段,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价值链将逐步形成,产业发展重心将发生转移,出现“以主要城市或者城市群为发展中心,形成优质产业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截至2020年底,国内新能源 汽车 总产能达2669万辆,而当年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

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通过查询公开资料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项目产能建设规划建设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新能源 汽车 规划产能均已超过150万辆。

这五个省份中,只有广东省是传统的 汽车 强省,其余四省并不是传统的主要 汽车 生产基地,不过,毗邻上海的江苏、浙江两省 汽车 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具有一定产业基础,而陕西省和江西省此前的整车制造项目极少。

整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地,招商引资的热情和实际落地效果也明显优于我国传统的 汽车 工业重镇东北地区。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仍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相关条件较为成熟的城市为主。近年来,部分二三线城市虽然有部分产业布局的举措,也引进了相关企业,但以实力薄弱的企业为主,当地产业链布局不善,这些企业的发展往往也会受到一定制约,有可能会造成新能源 汽车 产能过剩的问题。

自2014年以来,国内出现了近百家新造车公司,部分地方提供了土地、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一些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建成了生产基地,但是迟迟造不出来车,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更有一批企业已经倒闭,留下了不少“烂尾”项目。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其实现在的新能源 汽车 的产能已经远超规划和实际需求。再者,某些地方的投资失败后,存在难以归责以及文过饰非等问题。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布局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热度较高的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并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目前,北上广深在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市场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

第二类是传统的 汽车 基地,但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原有的传统车企,暂未培育出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新型互联网造车公司。以武汉、重庆为代表的传统 汽车 生产基地,面临着转型的难题。

第三类城市,在传统 汽车 拥有一定基础,但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当地企业,试图抓住新能源 汽车 的机会,对于引进新造车项目的态度更为积极。以合肥、南京等城市为代表,引进了一批新造车公司,从而打造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报告》指出,目前,尽管主流新能源 汽车 城市产业布局已有一定基础,但不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产业发展难题亟需解决。

北京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低端制造业正在往外迁,亟需引进 “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的造车项目,补齐北京在智能 汽车 和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短板,推动北京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形成新能源 汽车 “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效应。

上海的劣势在于,一是对企业端的资金支持有限。相比较而言,上海在政策层面主要以优化行政流程为主,辅以为数不多的补贴,资金方面的支持较少,某造车新势力原本在上海嘉定区建厂生产,但受制于资金链,转而投靠能给它投资入股的另一城市;二是运营成本偏高。尽管上海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人才,但租金高,人力成本也高,更适合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不太适合处于发展初期的、规模偏小的、资金相对紧的企业;三是集成电路、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相对较弱。

广州则缺乏新能源龙头车企,尽管广汽埃安、小鹏 汽车 今年销量捷报频传,但体量仍然相对较小。其次,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要加大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突破,提高话语权,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此外,广州市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 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迫切。

深圳市一方面土地空间紧缺,需要打破行政属地概念,优化深圳各个区域间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联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尽管深圳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但相比于北京、上海等高校林立,深圳在人才方面的表现仍有差距。

对武汉和重庆市而言,一方面,当地的传统车企面临着转型压力。另一方面,在新造车的投资浪潮下,都没有引入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新鲜血液,产业活力有待激活。

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正在提速,将重新塑造产业的格局,新机遇下优胜劣汰的出现,如果转型不顺利,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安全,影响当地多家公司,形成连锁反应。

因此,车企转型必须提速,同时,当地的产业链公司需要同步升级进步,并引入在新能源 汽车 及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优质的供应商企业,从而将体系化的竞争优势延续。

对于合肥、南京、杭州等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模正在崛起的城市而言,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扬长去短,以新思路搭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这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还处于成长状态,总量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优势不足,现有产业规模不足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以优质整车为代表梳理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协助明星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增长的实现,促进当地产业链体系的全面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第一批头部互联造车新势力,与不同的地方形成深度的合作,各个地方下一个阶段要引入更多优质的产业链企业,从而促进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继续加大鼓励企业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车企通过市场竞争活下去,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生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恒大新能源汽车更名恒驰,首期规划年产100万辆,你觉得可能吗?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出的“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达20%”的中期目标或提前三年得到实现。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已经极具规模,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新兴战略体系,行业正在向市场驱动转型。

在这种大前提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在竞争也逐渐激烈,合创汽车品牌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步伐,并在年初完成了增资扩股。今年二月,合创汽车融合了珠江投资管理集团和广汽集团的投资,推出了新一代新能源汽车Z03。珠江投管集团,广汽集团和蔚来汽车的强强联手,使得合创品牌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在持续赋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智能汽车产业新生态

合创汽车CEO杨颖接受访时表示,作为总部基地,合创汽车预期长远在南沙本地做到产销超过200亿元,参与南沙1000亿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产值目标。短期将稳步推进相关事业在南沙的发展。每年保证一款新车型量产发布。

合创汽车品牌与南沙签订的在南沙建设生产基地等合作协议,为完成这一目标提供了巨大的底气。股东方之一的广汽集团,使得合创的汽车硬件部分能够得到较好的供给。

另一方面,股东方珠江投管集团的加入,为合创汽车品牌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由于珠江投管集团涉猎广泛,在诸多具有前瞻性的科技领域均有涉猎,这些领域的都会为合创汽车品牌带来全新的,多元化的场景优势。

而且在科技赋能方面,合创汽车品牌与上海交通大学拟开展的自动驾驶项目也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且已经与多个相关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不仅如此,合创汽车还与中国汽车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以及智能驾驶系统开发公司MAXIEYE达成了战略合作等等。

这也折射出了目前合创汽车的造车思路也与传统的汽车有着较大差异。以往单车智能是传统造车的主要方向,如今智能网联汽车在单车智能的基础上还具备“连接”属性,一方面是与用户产生联系,更加注重用户的使用观感以及智能体验,打造“第三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生态连接,其完整业态需要高精度地图、云计算、智能驾驶系统等产业链共同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潜力吸引关注

自2021年新能源汽车踏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模式逐渐从政策扶持向市场驱动型转化,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完善对汽车市场造成了重大冲击,行业模式得到了重新洗牌。

随着 “汽车新四化”成为行业共识,互联网科技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竞争的重要载体,他的逻辑结构也在不断的重构。汽车企业的估值不再仅限于“制造”属性,通过智能网联,跨界企业所带来的“消费”“科技”属性也将帮助获得更高的估值。

天眼查的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共计获得融资70余次,融资总额超800亿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融资金额总数。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获得了较强的资本关注。杨颖曾公开表示,目前已有国内外20余个创投基金机构向合创汽车表达了较强的投资意向。那么,合创汽车是如何获得资本的青睐?

一是源自于官方机构对于合创发展模式的认可。日前,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规划明确指出以“智能+新能源”为方向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拟培育1-2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企业培育1-2家独角兽汽车企业,支持小鹏汽车、合创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源于产品营销理念的创新。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新兴时代,精准培育与获取用户受众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合创汽车通过各种新时代国潮文化符号,邀请EDG战队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布次元虚拟偶像代言人奕心等方式与Z世代形成情感共鸣,使得企业与用户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成长,这也获得了用户的极大认可度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则是更加先进且人性化的渠道布局规划。通过星罗棋布的线下门店解决新锐造车势力在售后服务的短板。合创品牌在一线、二线及重点城市用公司直营模式+加盟商渠道模式,在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建立体验中心店、专属体验店的智慧新零售运营模式,在全国建成137家线下店,覆盖全国105个城市,为用户提供更佳的看车、购车、用车体验,弥补了新锐造车势力的售后服务短板。同时,不断改进售后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服务体验。

综上所述,产品、生态、营销、渠道、政策等方面齐头并进才是合创汽车能分得资本给新能源市场红利的主要原因。给了合创作为“后来者”要想走得远的底气。未来如何做到将产品真正连接到现实市场场景,探索更加广阔的汽车生态空间,将会是合创汽车在新能源赛道突出重围的关键。

广州新能源车补贴1万细则

可能

大造车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2017年牵手贾跃亭入股FF,但双方就公司经营权等问题进行了数论对峙和交锋后最终不了了之,而财大气粗的恒大就此决定放弃FF这个烂摊子,另起炉灶。

在造车路上重新出发的恒大仿佛开启了光速模式,上演了一次在造车领域前所未有的用金钱换时间的好戏,从2019年初收购瑞典NEVS到6月在沈阳投资建厂,恒大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花费超过100亿人民币收购了整车公司、电池公司和轮毂电机公司并与柯尼塞格成立合资公司,同时又投资近3000亿人民币在广州和沈阳两地开建生产基地,完成对整条造车产业链的布局。

悉,恒大在广州南沙区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00万辆整车、50GWh动力电池及100万套电机和电控系统。

而在沈阳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基地中,整车研发生产基地将落户沈阳浑南区,轮毂电机研发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则将落户铁西区。

此外,恒大还在今年3月的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公布了造车,其首期规划年产能为100万辆,并在未来3-5年内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也有消息称,恒大新能源全新品牌即恒驰汽车的首款车型最快将于2020年正式亮相。

比这场令人瞠目结舌的“买买买”和“建建建”,“恒驰”这一品牌名称似乎显得有些常规和低调,不过我们也希望恒驰能像其含义中所表述的在造车上做到“恒久远”,未来真的能让恒驰牌汽车“驰天下”。

一、补贴范围

个人消费者在省内购买“广东省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并在省内完成机动车注册登记的,可申请新能源汽车综合使用补贴。

(PS:该补贴与“广东省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补贴不重复享受)

二、补贴期限

活动期限为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购车合同日期须在此期限内。消费者完成机动车注册登记并获得行驶证后应及时提交补贴申请,申请日期须在2022年11月30日前,逾期申请不予补贴。

(PS:如财政补贴资金使用完毕将另行公告结束日期)

三、补贴标准

省级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者,给予新能源汽车综合使用补贴8000元/辆。

广州新能源补贴的8000元,领取方法如下:

一、准备好申请材料:

1、有效件;

2、购车合同;

3、机动车统一销售;

4、机动车行驶证;

5、在广东省营业网点的银行储蓄卡。

二、办理流程

步骤1:查询推广车型和经销商名单

名单可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网站,或“粤省事”小程序“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栏目进行查询。

步骤2:购车并进行补贴申请预登记

1、在“粤省事”小程序“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栏目中点击获取校验码;

2、在购车时请向经销商出示该校验码,并与经销商确认补贴政策是否在实施;

3、购车并签订购车合同后,于当日督促并配合经销商在“新能源车购置补贴”登记审核系统,上传购车合同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补贴申请预登记;

4、提车当日,提醒经销商在“新能源车购置补贴”登记审核系统补充上传车辆、车架号等信息,完成预登记。

(PS:可在“粤省事”中查询相关信息是否准确填报,如有错误应及时反馈经销商进行修改)

步骤3:上牌并正式提交补贴申请

1、在省内车管部门以本人身份完成上牌手续;

2、取得车辆行驶证5个工作日后,登录“粤省事”小程序“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栏目;

3、填写车牌号、本人收款银行账户、行等信息;

4、上传车辆行驶证、照片,确认无误后,正式提交补贴申请。

步骤4:查收补贴资金

在补贴申请提交之日起15个工作日后,登录“粤省事”小程序“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栏目查询补贴申请审核、补贴发放等状态。

法律依据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活动公告》

一、补贴范围

个人消费者在省内购买“广东省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并在省内完成机动车注册登记的,可申请新能源汽车综合使用补贴。该补贴与“广东省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补贴不重复享受。

二、补贴期限

活动期限为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购车合同日期须在此期限内。消费者完成机动车注册登记并获得行驶证后应及时提交补贴申请,申请日期须在2022年11月30日前,逾期申请不予补贴。

如财政补贴资金使用完毕将另行公告结束日期。

三、补贴标准

省级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者给予新能源汽车综合使用补贴8000元/辆。

四、补贴流程

1.消费者通过手机微信登录“粤省事”小程序,进入“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栏目查询推广车型。

2.消费者在经销商处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广车型后,由经销商在“新能源车购置补贴”登记审核系统协助完成信息登记。

3.消费者在省内完成机动车注册登记后,在“粤省事”小程序“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栏目填写车牌号、收款账号,上传车辆行驶证、信息,提交补贴申请。

4.经审核确认后,省级补贴资金转账至符合条件的消费者银行账户。

五、监督检查

省相关部门组织补贴活动监督检查,发现篡改合同、弄虚作、骗补资金以及质量、价格等问题的,及时依法依规严厉查处。